第五单元舞剧音乐教学设计1、大红枣儿甜又香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的故事背景,体会舞剧音乐的特点。
2、在学唱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军民鱼水之情。
教学重、难点1、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注意气息的运用。
2、背唱歌曲。
3、歌曲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1、观看影片《白毛女》片段——老百姓迎接八路军解放杨各庄片断。
(以《大红枣儿甜又香》的音乐作为背景)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歌舞剧《白毛女》吗?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片段,请大家欣赏。
问:看了《白毛女》片段,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呢?能说说你们的感受吗?2、介绍《白毛女》故事情节。
《白毛女》以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为主要素材,又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现实进行了提炼和加工。
主要情节是: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实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女儿喜儿并奸污了她,最后又逼得她逃进深山。
喜儿怀着强烈的复仇意志顽强地活下来了,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
八路军解放了这里,领导农民斗倒了黄世仁,又从深山中搭救出喜儿。
喜儿获得了彻底的翻身,开始了新生活。
全剧通过喜儿的遭遇,深刻地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真实地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中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证明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砸碎封建枷锁,使喜儿以及与喜儿有着共同命运的千千万万农民得到解放。
3、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
了解歌词。
师:请你们再听听刚才影片中的插曲,歌词都说了些什么?4、教师范唱。
5、学唱《大红枣儿甜又香》。
随音乐哼唱《大红枣儿甜又香》的旋律。
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注意气息的运用。
6、在学唱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军民鱼水之情。
三、小结芭蕾舞剧《白毛女》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其舞剧音乐也十分出色,优美动听。
同学们可以多多欣赏我国的民族舞剧,从中体会舞剧音乐的魅力!2、窗花舞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乐曲,体验乐曲轻松、欢快的气氛(情绪)和轻盈、活泼的音乐特点。
2、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参与音乐,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以有效的方式参与音乐体验。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师生问好2、节奏游戏(1)我问:×0︱×0︱××××︱×0︱你答:×0︱×0︱××××︱×0︱(2)我问:0×︱0×︱0××︱0××︱你答:0×︱0×︱0××︱0××︱讲解节奏变化后,分组合作一次。
二、欣赏乐曲A部分1、初听音乐(《窗花舞》钢琴)——静心聆听。
师:小朋友们的耳朵真是很聪明,我要奖励给大家一段音乐,请你听听音乐表现了什么情绪?(欢快)听出是用什么演奏的吗?(钢琴)2、二听音乐(A1管弦)——用心辨听。
师:还是这段欢快的音乐,请听什么发生变化了?让你感觉情绪变得?(学生辩听——管弦乐演奏——音色:更丰富情绪:更欢快)3、三听音乐(A1)——教师律动《剪窗花》。
师:这么欢快音乐到底是要表现什么呢?我用动作告诉你,请仔细看,我在干什么?(剪窗花、贴窗花)4、四听音乐(A1)——学生律动(模仿剪、贴窗花)。
(1)模仿、体验。
(2)律动表演。
三、欣赏乐曲B部分1、初听音乐——静心聆听(完整)。
师:你知道什么时候要剪窗花吗?课前,我们上网查找了中国过年的风俗,你找到答案了吗?(了解与窗花有关的民俗文化)还有小朋友从网上找来了春节和窗花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图片)师:音乐表现的这个有着灵巧双手的剪花人是一位名字叫做喜儿的女孩。
大年三十除夕夜,喜儿和她的小伙伴们剪、贴窗花,准备过年。
大家在一起,开心得手舞足蹈。
因此作曲家给音乐取名为《窗花舞》,让我们一起来完整欣赏。
2、二听“对答”(B2)——律动对比(辨听结构)。
3、三听“对答”(B2)——乐器演奏(出示图形谱)。
4、听辨乐器出现的顺序及名称,尝试打击乐伴奏。
四、拓展欣赏1、欣赏视频《窗花舞》芭蕾表演(完整欣赏乐曲)。
2、体验芭蕾表演《窗花舞》。
五、课后延伸(《白毛女》剧照展示)师:1964年,我们的音乐家们把这种来自欧洲的芭蕾舞和中国的民族音乐结合起来,创作出了芭蕾舞剧《白毛女》,而我们今天欣赏到的《窗花舞》就是其中非常精彩的一段,表现的也是喜儿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光。
后来,喜儿遭到迫害,躲进了深山,因为常年见不到阳光,头发和眉毛都变成了白色,成为了“白毛女”。
不过,幸运的是,最后,红军解救了喜儿,让喜儿从此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师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在以后的音乐课中,能再次跟大家分享。
3、场景教学目标1、了解芭蕾舞剧《天鹅湖》,感受其音乐魅力。
2、通过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欣赏乐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音乐内涵,懂得音乐要素与乐曲情感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进教室,导入课题。
1、听《四小天鹅舞曲》进教室。
问:刚才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四小天鹅舞曲》)想一想这四只小天鹅的心情怎样?(开心,高兴)2、听《场景》音乐比较乐曲情感的不同。
问:我们再来听一听另外一首乐曲,看一看它与《四小天鹅舞曲》相比,在感情上有什么不同?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中的另外一首舞曲《场景》”。
二、感知乐曲。
1、看课件,配合舞剧画面欣赏乐曲《场景》,感受乐曲情绪。
2、介绍乐曲的相关故事情节。
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取材于德国作家姆宙斯的童话《天鹅湖)和俄国民间故事《天鹅公主》,讲述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公主奥杰塔被施魔法变成了天鹅,只有在夜晚,天鹅才能恢复人形。
一天晚上,一位王子在湖边发现了公主,并决心搭救它。
《场景》便是该剧第一幕的终场音乐,给我们描绘出纯洁、温柔、忧愁、悲伤的天鹅奥杰塔形象。
3、通过天鹅资料库,讨论天鹅的话题。
(1)在大家心目中,天鹅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描述天鹅形象)(2)学生在天鹅资料库了解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
(3)指名学生相互交流。
4、欣赏天鹅不安情绪片段,思考:(1)这段乐曲让你感受到什么?(紧张,害怕)(2)你能想象出公主遇到了什么情况吗?(学生自由表述)5、欣赏天鹅诉说片段:假如你是这位公主,你遇到勇敢的王子,会怎样诉说?(1)学生听音乐想象公主诉说的内容。
(2)学生模拟公主的身份向王子诉说。
(3)学生选择音乐旋律线,并说明自己的理解。
6、欣赏音乐主题再现部分:这一段是前面哪一段的重复?它们在乐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乐器:双簧管全乐队,管弦乐器。
情感:哀怨悲愤,寄予同情。
7、欣赏乐曲结尾音乐,思考:乐曲运用了什么乐器?(大提琴)为什么要用大提琴而不用其他的乐器呢?(引导学生体会乐器与情感的关系)三、延伸表演。
1、完整的欣赏乐曲,想象舞剧画面。
2、听音乐分小组排演舞剧。
3、指名学生上台表演。
4、集体商议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表演奖”。
四、小结《天鹅湖》是世界经典名剧,今天我们欣赏的这段舞剧音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舞蹈和音乐是一个国家的标志、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
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
希望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世界经典舞剧的资料,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
4、拿波利舞曲教学目标1、通过对《拿波利舞曲》的欣赏,能排列出乐曲的三个乐段;知道乐曲的三个乐段都是弱拍起奏;辨别乐曲的速度。
2、通过欣赏,了解乐曲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感情,理解音乐表现要素对体现作品情绪所起的作用。
3、了解常用的变音记号的唱法,掌握节奏。
教学重、难点1、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评析、欣赏作品,理解音乐表现要素对体现作品情绪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聆听、引导、演唱、交流、创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1、作品简介你们知道作曲家是谁?你了解他的哪些作品?今天,我们欣赏的《拿波利舞曲》是选自《天鹅湖》第三幕即在王子成年的庆典上,来自各国的客人表演了各种风格的“性格舞蹈”。
音乐故事介绍:《拿波利舞曲》描绘了这么一个故事:恶魔罗德巴特企图以他的女儿黑天鹅来迷惑王子,恶魔挥舞着黑斗篷,随即走出一个跳西班牙舞的女郎,一会儿又变成跳意大利舞的女郎。
这个曲子就是那个女郎跳意大利南方那不勒斯舞蹈的音乐。
2、欣赏全曲思考:歌曲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何特点?歌曲为大调式,由带重复的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第二乐段是第一部分(前十八小节)活泼而从容;第三乐段是第二部分,采用连续的、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的重复,情绪更加清新欢畅、热烈奔放。
1)在大屏幕上由简到繁按顺序呈现《拿波利舞曲》第一、第二和第三乐段的主题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按乐段音乐主题分别进行节奏视读。
2)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三个乐段的主题音乐在节奏上的不同之处。
第一乐段:小号以小快板速度独奏的活泼而热烈,由于把重音落在小节中的弱拍,造成切分节奏的效果,使四个连续下行、节奏相同的乐句陡增生动、活跃之感。
第二乐段:节奏型及音调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以附点节奏代替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显得从容不迫。
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速度由慢而快,热烈奔放,小号在这里充分发挥其演奏技巧。
3)让学生看着曲谱听教师用钢琴弹奏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也可以随琴轻声视唱旋律),使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
4)聆听歌曲第一部分(前十八小节),体会弱起小节歌曲的特点,体会典型节奏型。
全曲歌词只有一个“啦”字,为无词歌,演唱时口腔要打开,舌尖要轻巧而灵活。
第一部分注意每小节第一拍的后半拍休止,重音在第二拍上。
3、分声部练唱齐唱+女声+齐唱,用富有弹性的“la”这个音重温这段经典的旋律,来表达自由自在、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和情感。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欢快活泼、充满了青春活力的《拿波利舞曲》,大家了解了体现这样情绪的音乐作品一些音乐要素的特征(节奏、速度、力度)。
像这样的音乐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是有很多的,大家可以多多了解一下。
5、快乐的女战士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能够分辨乐曲的结构。
2、哼唱乐曲的主题,记忆主题旋律,并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1、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感受主题音乐的情绪。
2、分辨曲式结构。
教学方法情境法、尝试法、欣赏法、讲解法。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优美的旋律把我们又一次带到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情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