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9-1-半刚性基层施工技术
09-1-半刚性基层施工技术
3. 摊铺与拌和
① 确定松铺系数
材料名称
松铺系数
备注
水泥稳定砂砾
1.30-1.35
水泥土
1.53-1.58
现场人工摊铺土,机械拌和,人工整平
②石摊灰铺砂砾量:提前1一.52天-1.5进6 行,摊铺量为路第外二集天中拌能和成,型现场完人毕工的摊铺量,若第
二天有雨石灰,土不铺 1.53-1.58
现场人工摊铺土,机械拌和,人工整平
两边向中心拌合,由内侧向外侧细两粒遍土:1-2% “一压,二补,三整平”
4. 碾压
无机稳定细粒土 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 用18~20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
无机稳定中、粗粒土 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根据试验确定; 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 每层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
3、工业废渣(粉煤灰、煤渣、水淬渣、高炉重矿渣、钢渣、 煤矸石等)
**粉煤灰:活性成分>70%,烧失量<20% ,比表面积200035000cm2/g,干粉湿粉均可用,铺筑二灰时宜使用较粗的粉 煤灰。 **煤渣:颗粒均匀,孔隙多,成份接近粉煤灰,使用时注意级 配调整,大粒径应打碎,烧失量<20% 。 **水淬渣(热熔矿渣经水聚冷而成):成份接近粉煤灰,活性 高,长久堆放会自行胶结,品质下降。 **冶金矿渣(热熔矿渣自然冷却成的重矿渣)坚硬,比重大, 可代替碎石,宜用堆置3个月以上的陈渣。
1.下承层准备与施工测量
① 对下承层按验收标准验收 ② 恢复中线:直线15~20m、曲线10~15m一桩 ③ 打指示木桩,标出设计标高与松铺厚度
2. 备料
① 根据各段的宽度,厚度及预定干密度,计预各段干燥集料数量 ② 根据配比、含水量,车辆吨位,计算每车料堆放距离 ③ 根据结合料的用量,计算每平米的石灰用量,算出堆放纵横间距 ④ 下承层洒水,潮湿且不泥泞 ⑤ 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同,由远及近地卸料 ⑥ 土堆放时间不宜过长
提高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的早期强度或越冬的抗冻性能, 掺入剂量通过试验确定。
混合料组成设计中的建议:
** 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强度随水泥剂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水泥的剂量 通常受混合料的温缩和干缩性能制约,通常推荐: 4%~6%。
**石灰与粉煤灰比例可用1:2-1:4,石灰粉煤灰与集料的比应是 20:80-15:85;石灰粉煤灰与细粒土的比例可以是30:70-90:10。
** 水泥用量占结合料总量的30%以上时,按水泥稳定类进行设计 。 ** 为提高石灰工业废渣的早期强度,可外加1%~2%的水泥。
** 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土、砾石土或含泥量大的砂、砂砾时,掺入一 定剂量石灰进行综合稳定。(效果更好)
** 水泥稳定粒径均匀、且不含或细料很少的砂砾、碎石以及不含土 的砂时,宜在集料中添加20%~40%的粉煤灰,或添加剂量为10 %~12%的石灰土进行综合稳定。(增加压实性能,提高结构的稳定 性) ** 不含黏性土的砂砾、级配碎石和未筛分碎石,采用石灰土稳定时, 石灰土与集料的质量比宜为1:4,集料应具良好的级配。
③ 摊铺:推土机1摊.65铺-1.7,0 留有路拱
路外集中拌和,现场人工摊铺
④
洒二灰水类闷料:
通过试验确定
洒水均匀,细粒土闷一夜,中、粗粒土适当缩短
⑤ 整平轻压:6~8吨压路若机为碾综压合1稳~定2遍,石灰+土拌和后一起进行闷料
⑥ 摊铺水泥:按计算的用量在标记的点位卸放水泥,用刮板摊平,无空白、 ⑦ 拌和:路拌无机集中控制工作速度:1.2-1.5KM/h ⑧ 整形:控平制地控1含0机制m水整拌m量平)合:,深较刮度最出:佳路避含拱免水“量夹大层:”中与粗“粒切土入:下0.层5-”1%太,深(5-
碾压原则 先轻后重,先慢后快 直线:先边后中 曲线:先内后外
碾压速度 头两遍:1.5-1.7km/h 以后:2.0-2.5km/h 平地机终平: 局部高出处——刮平 局部低洼处——不补 纵向平整顺适
二、厂拌法施工
对高速、一级公路应采用厂拌法。
施工工序:
① 确定原材料,流量——开度曲线 ② 按生产率,配比计算各自流量 ③ 根据流量找出开度 ④ 试拌,筛分,测含水量 ⑤ 检验、调整
设计基本原则:
**结合料剂量(改善路用性能)
(结合料剂量=结合料质量/干土质量;确定高、低剂量的限制)
**尽量采用综合稳定(互相弥补不足----水泥的快硬、 粉煤灰低收缩性、石灰改善土等,改善混合料的物理力学 性质)
**注重集料级配(形成稳定结构----集料靠拢但不紧密, 无机结合料填充)
方法: * 试配混合料 * 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测试 * 成型具有一定体积、一定密实度要求的试件(大、小)
第二节 半刚性基层施工技术及质量要求
拌和方式:路拌法,厂拌法 摊铺方式:人工——推土机+平地机
机械——摊铺机
一、路拌法施工
施工工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准 备 下 承 层
施 工 测 量
备 料 运 输
摊 铺 稳 定 料
整 型 轻 压
摊 铺 结 合 料
拌 和 与 洒 水
整 型
碾 压
交 通 管 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养 生 及
一般宜采用振动成型方法,缺乏试验条件时对悬浮密实和 均匀密实型混合料可采用静压成型方法。 * 脱模养生(规定龄期6+1天,20±2˚С(北方),25±2˚С(南方)) * 压力机测极限破坏抗压强度试验
抗压强度要求
选合结合料剂量,即满足: RRd /(1ZaCV)
抗冻性能检验: 中冰冻、重冰冻区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石灰粉煤灰 稳定类材料做基层时,应进行抗冻性能检验。 抗冻性能采用28天龄期的试件经18℃至-18℃的5次冻融循 环后的残留抗压强度与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MPa)之比 进行评价。
(三)水
人畜引用水
二、基层材料组成设计
设计目标:强度满足要求、抗裂性最优,抗冻性能,易于 施工。
半刚性材料基层、底基层按其混合料结构状态分为四种结构 类型:
骨架密实型(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基层或上基层) 骨架空隙型(路面内部排水要求的基层) 悬浮密实型(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和各级公路的 底基层) 均匀密实型(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底基层、二级及二 级以下公路的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