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人墓碑记》同步练习(教师版)2020.2

《五人墓碑记》同步练习(教师版)2020.2

《五人墓碑记》同步练习(教师版)2020.2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低头看看小舅发来的那条氤.(yīn)氲着无限烟火气的叮咛微信,再抬头看看那袅娜娉.(pīn)婷、清朗飘逸的蝴蝶兰,我觉得这亦俗亦雅的人间是多么地温馨和惬意!B. 民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革弊顶新、攻坚克难,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等职责,成绩卓.(zhuó)著,但也存在着必须且亟.(jí)待解决的问题。

C. 英雄或立志救国,或坚贞不屈、大义凛.(lǐn)然,或以突出业绩在百姓心中树起不朽的丰碑,他们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对待他们要心怀崇敬,绝不亵.(xiè)黩。

D. 创新为人类带来新的产业,造就了国家繁荣和人类福祉.(zhǐ),在浩瀚.(hàn)的历史长河中,它决定着文明的走向,改变着世界的容颜,成为国家之间较量的武器。

答案D (A项,娉(pīn)婷——pīng;B项,革弊顶新——革弊鼎新;C项,亵黩——亵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在建设新中国的征程中,无数科学家以身许国,前赴后继....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用自己的青春、血汗甚至生命,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大夯基立柱。

【乙】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这一个个耀眼的名字如暗夜星辰,在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上点亮了科技之光、铺就了科技强国之路。

在他们的感召和引领下,无私奉献、甘于清贫,一心只为科技报国,不计个人得失,成为一代代中国科学家的优秀精神特质。

时至今天,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这些物质依然在许多人身上熠熠生辉....。

【丙】但是,它们不应成为对科技从业者们的“道德绑架”和“刻板成见”,我们不能空谈“情怀”(以身许国)而不谈受益。

当下我们应祛除..科技领域的陈规陋俗,完善激励机制,回报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奉献了青春和血汗的可爱可敬的科学家们,进而..激发科技创新的强大能量。

2. 文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前赴后继B. 熠熠生辉C. 祛除D. 进而答案:C(A项,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结合“无数科学家以身许国”“做隐姓埋名人”分析,使用正确。

B项,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结合“这些物质依然在许多人身上”分析,使用正确。

C项,祛除:除去疾病、疑惧、邪祟等。

与后文的“陈规陋俗”不能搭配,可改成“除去”。

D项,进而:继续往前,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

结合“回报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奉献了青春和血汗的可爱可敬的科学家们”“激发科技创新的强大能量”分析,使用正确。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答案:B B项,乙句“点亮了科技之光”“铺就了科技强国之路”是两个独立的句子,之间应该用逗号。

顿号,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用于某些序次语之后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归来》这部影片从破坏到谅解的人物关系对应的是个人和时代的无奈与选择,将个人的命运浮沉于时代的潮流中,个人的历史完全被时代的历史笼罩。

B. 日前,由孙杨领衔的12位浙籍奥运冠军每人植下一棵金桂,“金”与“桂”均可喻指冠军,寓意冠军会像桂花一样香飘十里,可更广泛地感染人,鼓舞人。

C. 该市的文化云是以网络化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支撑,汇聚文体活动方面的服务信息,利用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终端,实现资源互通、服务互补。

D. 不少手机应用在“索要”用户信息上予取予求,过度索权等行为屡见不鲜,为此,用户要提高辨别能力和安全意识,不轻易授权,不轻易留下个人信息。

答案A(B项,不合逻辑,“冠军”不能“香飘十里”,可将“冠军”改成“冠军品质”。

C项,成分残缺,“该市的文化云是……”缺宾语的中心词,可在句末加上“的社会服务”。

D项,搭配不当,“提高”不能与“意识”搭配)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① 。

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

因为抗生素虽然可以治病,② 。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引起皮疹和药物热,甚至过敏性休克。

因此强调③ ,重视抗生素的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答案: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但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合理使用抗生素二、课内文言同步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 )A.蓼.(liǎo)洲溷.(tún)藩阉.(yān)党矫.(jiǎo)诏B.谥.号(shì) 傫.(léi)然冏.(qiǒng)卿湮.(yān)没C.皦.皦(jiǎo) 猝.(cù)死逡.(qūn)巡缙.(jìn)绅D.赀.(zī)财缇.(tí)骑户牖.(yǒu) 扼腕.(wǎn)答案:C(A溷(hùn)藩 B傫(lěi)然, 冏(jiǒng)卿 D扼腕(wàn)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除:治,整理B.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匿:藏,躲藏C.在丁卯三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D. 按.诛五人按:斩杀答案:D按:追究,查办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吾社之行为..不少变..士先者,为之声义 B.断头置城上,颜色C.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以老于户牖之下..之谋难于猝发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E.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答案:E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都是指“有钱又有地位”。

(A行为——行:品行;为:作为 B颜色——脸色 C非常——不同寻常 D首领——头颅,脑袋 F私人——亲信、党羽)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②去今之墓.而葬焉③买五人之头而函.之④人皆得以隶.使之⑤不能容于远近..⑥安能屈.豪杰之流⑦亦以明.死生之大⑧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⑨抶而仆.之⑩以老.于户牖之下(11)其疾病..而死(12)缇骑按剑而前.A.①②③④/⑤⑦/⑥⑨/⑧/⑩(11)(12)B.①②③⑧(11)(12)/④/⑤/⑥⑨/⑦⑩C. ①②/③④⑥⑧/⑤⑦/⑨/⑩(11)(12)D.①②③⑩(11)/④⑧/⑥⑨/⑤/⑦/(12)答案:B分别为:名作动;名作状;形作名;使动;形作动5.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B.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C. 不能容于远近D. 显荣于身后答案:D状语后置,其它为被动句6.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B.敛赀财以送其行C.颜色不少变D.蹈死不顾,亦曷故哉答案:C(有——又;赀——资;曷——何)7.下列短语中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 )①旌.其所为②众不能堪.③蹈.死不顾④矫.诏纷出⑤除.魏阉废祠之址A.表彰忍受踏上假托整理B.表彰能够顿足纠正治理C.旗帜忍受履行匡正整理D.旗帜能够踏上假托废除答案:A8.下列四句中的“之”字,与“佯狂不知所之者”的“之”字用法相同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人皆得以隶使之.C.非常之.谋难以猝发D.杳不知其所之.也答案:D到、往(A取独 B代五人 C助词的)9.下列四句中的“而”字,与“缇剑按剑而前”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侣友虾而.友麋鹿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C.其疾病而.死D.买五人之头而.函之答案:C表修饰(A表并列 B表转折 D表承接)10.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①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②谈笑以.死③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④亦以.明死生之大⑤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⑥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⑦乘其厉声以.呵⑧或脱身以.逃A.②⑦⑧相同,相当于“而”,表修饰B.⑤⑥相同,译为“来”C.③④相同,译为“用来”D.①中的“以”字译为“因为”答案:C(③凭借……身份)11.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去今之墓而葬焉.②吴之民方痛心焉.③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答案:B(①兼词,“于之”,②代词,他;③被;④对于)12.对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④不能容于.远近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⑥不拘于.时⑦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⑧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⑨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⑩赠谥美显,显荣于.身后A.①⑦⑩/②⑤⑧/③⑥/④⑨B.①③/⑤⑦⑧⑩/④⑥/②⑨C.①⑦/②⑤⑧⑩/④⑥/③⑨D.①⑤⑦/②⑥⑧/④⑩/③⑨答案:C(①⑦向/②⑤⑧⑩在/④⑥被/③⑨比)13.下列各句中“发”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发泄)B.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C.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D.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发现)答案:D拿出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4.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佯狂不知所之②视五人之死③忠义暴于朝廷A.①装扮②看待③通“曝”B.①假装②观看③显露C.①装扮②比照③通“曝”D.①假装②比较③显露答案:D15.文言文中的“于”字常省略。

下列各句中不是省略了“于”字的一句是()A.哭声震动天地 B.断头置城上 C.激昂大义 D.扼腕墓道答案:A(B、C、D分别为“断头置(于)城上”“激昂(于)大义”“扼腕(于)墓道”)16.下列句子中的“之”意义和用法判断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到)B.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定语后置标志)C.亦以明死生之.大(结构助词,的)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取独)答案:B 宾语前置标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其中“首”指“头”,“领”指颈、脖子。

“首领”代指性命。

B.“匹夫”指平民,这里暗指五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