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钢化玻璃

半钢化玻璃


• 钢化温度的确定
常用以下两种方法来确定玻璃的钢化温度。 1)应用经验公式确定:
Tc=Tg+80
式中:Tc——钢化温度; Tg——玻璃的转变温度,以理论计算来确定。
2)以玻璃粘度为107.5Pa·s时的温度为钢化温度。
• 炉子温度的确定
常用下式计算确定: log(Tv一Tc)=ct+log(Tv一Tr)
玻璃的过度冷却是使玻璃产生翘曲 的原因之一。另外,为节约电能,应 采用两段冷却法,即先急冷后缓冷, 通常急冷15s后,玻璃表面温度已降 到500℃以下,此时已不会再增加钢 化强度,所以可以缓冷(如图所示)。
建筑用安全玻璃
GB15763.2-2005 钢化玻璃标准学习
2013-08
提纲
• 钢化玻璃概述 • 钢化玻璃品种 • 钢化玻璃及其生产工艺 • 钢化玻璃性能 • 钢化玻璃检验 • 建筑用安全玻璃及中空玻璃
一、概 述
常温下玻璃是一种典型的脆性材料,从机械性能来看,它的抗压强 度高,硬度也高,但它的抗张强度不高。玻璃的理论抗折强度为 117.6×108帕,但用于窗玻璃的实际理论理论抗折强度只有68.6×105 帕。
• 按产品的外形分类: 1 根据弯曲的程度可分为:深弯、浅弯;
平钢化玻璃
2 根据弯曲面的数量分为:单弯(弧形、J形、 V形)、双弯(双曲面弧形、双J形、S形、
弯钢化玻璃
双折板)
三、钢化玻璃及其生产工艺
3.1 物理钢化的原理
(1)与钢化有关的玻璃性质 • 玻璃的导热性
用导热系数λ表示, λ普≈0.963W/m*K, λ~ T呈正比关系(T>300, λ 急剧增加)。
式中:Tv——炉子温度; Tr——室温; Tc——玻璃钢化温度; t——加热时间;c——与玻璃组成、厚度有关的常数。
• 电炉的宽度
选择炉膛宽度应考虑玻璃能否均匀加热。其与玻璃和 辐射元件之间的距离、玻璃和炉膛砖之间的距离密切相 关。此外,为使玻璃均匀受热,炉子上下前后可采用分 区调节。
• 风冷时间
(2)玻璃的热应力
玻璃中的应力一般分为三类:热应力、结构应力、机械应力。 玻璃中由于存在温度差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热应力,按存在特点 分为:暂时应力、永久应力。
1) 暂时应力:玻璃温度低于应变点时处于弹性变形温度范围,当 加热或冷却玻璃时,由于温度梯度的存在而产生热应力,当温 度梯度消失应力也随之消失。它与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厚 度和加热(冷却)速度等有关。
玻璃对不同波长热射线具有不同的吸收能力
热源温度、波长及玻璃的吸收
热源温度 (℃) 热源波长(μn) 波 长(μm) 玻璃吸收状况
900 2.5 <2.7 透射
600 3.5 2.7-4.5 部分吸收
500 3.7 >4.5 吸收
平板玻璃的钢化温度一般都在630-750℃,因此,炉壁 温度选择在750-850℃范围内是合适的,它的热辐射波长 对玻璃是部分吸收,有利于玻璃内外层的均匀加热。
玻璃实际机械强度比理论值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主要是 由玻璃表面微裂纹、结构不均匀性、微观缺陷、残余应力等造成的, 表面微裂纹是造成玻璃机械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为了改善玻璃的机械性质,可以采取多种物理、化学方法来消除微 裂纹,以达到提高玻璃机械强度的目的。
概述
• 17世纪中叶莱茵国王子鲁伯特将熔融玻璃液滴入水中, 形成一种蝌蚪状的玻璃液,前端强度很高,用锤子敲 击也不会破碎,但它的尾巴一旦折断,整体就变成很 小的碎块,这可能是最早发现的钢化玻璃模型,也是 玻璃可以通过钢化处理得以提高的早期证据。
(a)钢化玻璃的应 力分布; (b)退火玻璃受力 时应力分布; (c)钢化玻璃受 力时应力分布; S-玻璃厚度
3.2 物理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
(1) 物理化法的生产工艺流程
原板的切裁
磨边
洗涤
干燥
检验
入库 检验
弯钢化
风冷
热弯成型
平钢化
风冷
平板
吊挂玻璃板 钢化加热板
(2)物理钢化工艺制度的确定
• 炉壁温度的确定
• 19世纪先后出现了多个玻璃钢化方法的专利。 • 20世纪平板钢化玻璃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
• 物理钢化
采用将玻璃加热,然后冷却的方法,以 增加玻璃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的方法称 为物理钢化法,也称为热钢化法或风钢化 法。
• 化学钢化
用化学方法改变表面组分,以增加玻璃 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的方法称为化学钢 化法,又称为离子交换法。
• 玻璃的热膨胀性
用热膨胀系数表示,普通平板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几乎与 钢相当,约为10*10-6/℃(钢为11.5*10-6 /℃ )。
• 玻璃的黏度(粘度)
粘度η又称为粘滞系数,是流体抵抗流动的物理量。
f s
dv dx
玻璃粘度−温度曲线上的几个特征点: 1) 应变点:η=1013.6Pa·S时对应的温度,
2) 永久应力:玻璃温度高于应变点时,从粘弹形状态冷却下来时, 由于温度梯度的存在而产生热应力,当温度梯度消失时仍保留 在玻璃中的应力称为永久应力,又称为残余应力。
(3)玻璃物理钢化的原理
物理钢化的原理就是形成永久应力的过程。
玻璃在加热炉内按一定升温速度加热到低于软化温度, 然后将此玻璃迅速送入冷却装置,用低温高速气流进行淬 冷,玻璃外层首先收缩硬化,由于玻璃的导热系数小,这 时内部仍处于高温状态,待到玻璃内部叶开始硬化时,已 硬化的外层将阻止内层的收缩,从而使先硬化的外层产生 压应力,后硬化的内层产生张应力。由于玻璃表面层存在 压应力,当外力作用于该表面时,首先必须抵消这部分压 应力,这就大大提高玻璃的机械强度,经过这样物理处理 的玻璃制品就是钢化玻璃。
二、钢化玻璃的品种
• 按生产方法分类: 物理钢化玻璃 化学钢化玻璃
1.根据玻璃表面层应力分布的状况 或淬冷后玻璃增强的程度可分为: 全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区域钢
化玻璃 2.按生产工艺分:垂直法钢化玻璃、
水平法钢化玻璃
• 按制造钢化玻璃所用的材料分类:
透明钢化玻璃、着色钢化玻璃、镀膜钢化玻璃、 釉面钢化玻璃、热线印刷玻璃
平板玻璃为510~520℃。该温度下,玻 璃不产生粘性流动。 2) 转变点(Tg):η=1012.4Pa·S时对应的 温度,平板玻璃为540~550℃。玻璃处 于粘性流动状态。是确定退火温度上限 的依据。 3) 软化温度(Ts):η=106.6Pa·S时对应的 温度。玻璃转变温度与软化温度之间的 温度范围称为转变区或反常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