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古诗文鉴赏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总结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点。
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点。
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刻不容缓。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参考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 “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形象 ( 意象 ) 类题目类型:××的寓意是什么 ?××指什么 ?××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 ;(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 作者情感 ) 。
解题格式:塑造、描写了一个什么形象 +这个形象有何特点 +抒发什么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 分)绝句二首 ( 其一 )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思考: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 步骤一 )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 。
意境类题目类型: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要点: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该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解题格式:描绘了什么图画+景物有何特点 +抒发了什么感情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07 年湖北卷 )? 华清宫 ??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 , 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 , 一曲霓裳四海兵。
? 玉辇升天人已尽 ,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 分)?【参考答案】 (1) 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 ( 或对照、映衬 ) 手法 (2 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 ( 或空间 ) 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 ; 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1 分) 第二首今昔 ( 或时间 ) :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 ; 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 分)?表达技巧类常见题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 。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方法探究: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题格式: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哪里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抒发什么(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 分)【参考答案】(2)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2 分)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情感主旨类题目类型: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诗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③本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④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⑤结合意境提问,如本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就某字某联发问,如:×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词在诗中是什么含义 ?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思路: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什么主旨,抒发何种情感?注: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答题步骤: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解题格式:通过什么 +抒发什么( 描写什么 )+( 表达 / 寄寓 / 揭露什么 )小结本课内容:一、总结高一第一册的内容二、古诗词的一般知识二、高考古诗词鉴赏规律1、表现了什么 ?意象 ( 人、物、景、事 )2、怎样表现的 ?(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今昔对比、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等 )3、抒发什么感情 ?( 离愁别绪,建立功业,怀才不遇,厌倦战争,渴望安宁,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忧愁哀思、思乡思人等)古诗词鉴赏知识储备一、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 ( 抒情 ) 诗、记事 ( 咏怀) 诗、咏史 ( 怀古 ) 诗、咏物 ( 言志 ) 诗、田园 ( 山水 ) 诗、边塞 ( 征战 ) 诗等等。
田园 ( 山水 ) 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边塞 ( 征战 ) 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咏史咏怀诗咏物 ( 言志 ) 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二、分清各种风格流派“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源头:《诗经》 ; 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三、把握意象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美国文艺理论家苏珊 ?朗格说:“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
“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和不可用言语表达的意象,一种诉诸于直接知觉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于感受的活的东西。
”苏珊?朗格在这里对意象的内涵作了系统的解说,其要点是:( 一) 意象是个整体,意象中每一个成分都和整体联系在一起。
( 二) 意象中充满情感和生命。
它与形象的内容不同,它所表现的东西,我们不是称它为“意义”,而是称为“意味”。
( 三) 意象是富有个性的“活的东西”,是一种生命形式。
( 四) 文学意象是通过语言媒介物化的形式,是一种艺术符号。
由此可知,意象即是指能独立表现情感的形象结构( 陈涛《文字意象论》 ) 。
换言之,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
“文学由意象构成,但这不是说文学中的每个成分( 形象) 都是意象”( 陈涛《文字意象论》) ,譬如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是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意象。
我们在分析时,多以为这句诗中包括了“鸡声”、“茅店”、“残月”、“人迹”、“板桥”和“晨霜”这六个意象,应该说这种提法是不够严密的。
其实,它们是六个形象,或者说是六个意象元素。
再如致《天沙 ?秋思》:枯藤老昏,/ 小流水人家,/古道西瘦。
/ 夕阳西下, / 断人在天涯。
首元曲表的是漂泊天涯的游子思念家之情。
全情感之所以复而流,是因中有四个意象,四个意象即是四幅画面,第一个意象“枯藤老昏,” 达瑟、衰老的心境,由“枯藤”、“老”、“ ”三个形象形成 ; 第二个意象“小流水人家”,展示安恬、温馨的向往,由“小”“流水”“人家”三个形象成 ; 第三个意象“古道西瘦,”表冷、瘦的感受,由“古道”“西”“瘦”三个形象成 ; 第四个意象“夕阳西下,断人在天涯”呈的是漂泊者的和惆,由“人”、“天涯”、“夕阳”三个形象成,四个意象相独立,但系起来。
又合成一个的中心 ( 意味 ) :“秋思”。
我在分析,就不能作品中的每个名都是意象,因它只是构成意象的一个个元素 ( 形象 ) ,于个,我特注意。
形象是没有渗透作者情思的客物象,而意象是人表达情感的体,它不同于形象,它有如此特点。
第一、主和客的一。
意象渗透着人在特定境、特定刻的思想与感情,它不是事物的客描摹,即使是中最微、最平常的事物,也都渗透了人主上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