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5年危险化学品培训教材
2015年危险化学品培训教材
2、其它个体防护用品
为了防止由于化学品的飞溅,以及化学粉尘、 烟、雾、蒸气等所导致的眼睛和皮肤伤害,也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防护用品或护具。
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
作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消除和降低化学品危 害的一种有效方法。保持个人卫生的基本原则: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 --不直接接触能引起过敏的化学品。 --工作结束后、饭前、饮水前、吸烟前以及便后要充分洗 净身体的暴露部分。 --在衣服口袋里不装被污染的东西,如抹布、工具等。 --勤剪指甲并保持指甲洁净。 --时刻注意防止自我污染,尤其在清洗或更换工作服时更 要注意。 --防护用品要分放、分洗。 --定期检查身体。
酒精(C₂H₆O)
乙醇是一种有机物,俗称酒精,结构简式CH₃CH₂OH、C₂H₅OH或,分子式C₂H₆O, 是带有一个羟基的饱和一元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 体,它的水溶液具有酒香的气味,并略带刺激。有酒的气味和刺激的辛辣滋味,微 甘。 主要危害 乙醇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 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 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毒性:低毒,刺激性: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 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器质性精 神病等。
第四节: 安全防护
一、防护器具 工程控制措施虽然是减少化学品危害的 主要措施,但是为了减少毒性暴露,工人还
需从自身进行防护,以作为补救措施。
工人本身的控制分两种形式:
使用防护器具
讲究个人卫生
1、呼吸防护用品
据统计,职业中毒的95%左右是吸入毒物所 致,因此预防尘肺、职业中毒、缺氧窒息的关键 是防止毒物从呼吸器官侵入。 呼吸防护用品主要分为: 过滤式(净化式) 隔绝式(供气式)
行。其中第一章第四条规定:
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
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 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
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
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 国家安监局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共七类, 1900余种化学品: • 第一类 爆炸品 约78种(如:硝酸铵); • 第二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169种 (如:氢[压缩的]、氧[压缩 的] 、氯[液化的]、氨[液化的] ) • 第三类 易燃液体 398种(如:低闪点汽油、中闪点的甲醇、高 闪点的松节油) • 第四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210种(如:硫磺、 黄磷、镁铝粉) • 第五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205种(如:过氧化氢、氯酸钾、 漂白粉) • 第六类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593种(如:氰化钠、三氧化二砷、 马拉硫磷) • 第八类 腐蚀品 256种(如:硫酸、盐酸、磷酸和氢氧化钠)
化学品仓库
化学品仓库物品摆放整齐
化学品仓库
化学品堆放层数超过2层,且摆放凌乱
化学品堆放层数为2层,符合文件规定, 标识清晰且摆放整齐
压合车间
化学品堆放层数超过2层,且摆放凌乱, 东倒西歪
化学品堆放层数为2层,符合文件规定, 标识清晰且摆放整齐
电镀车间
化学品堆放层数超过2层,且摆放凌乱,
泄露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 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 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 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4、危险化学品标签:
5、易燃液体的特性
分类
第1项 低闪点液体 指闭杯闪点低于 - 18℃的液体 ; 第2项 中闪点液体 指闭杯闪点在- 18℃至23℃的液 体; 第3项 高闪点液体 指闭杯闪点在 23℃至61℃的液 体。
特性
高度易燃性 易燃液体的主要特性是具有高度易燃性。 易爆性 由于易燃液体的沸点低,挥发出来的蒸汽与空气混 合后,浓度易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往往发生爆炸。 高度流动扩散性 泄漏后很容易蒸发,形成的易燃蒸汽比空气重,能 在坑洼地带积聚,从而增加了燃烧爆炸的危险性。 易积聚电荷性 部分易燃液体电阻率都很大,很容易积聚静电而产 生静电火花,造成火灾事故。 受热膨胀性 易燃液体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受热后体积容易膨 胀,同时其蒸气压亦随之升高,从而使密封容器中 内部压力增大,造成“鼓桶”,甚至爆裂,因此, 易 燃液体应避热存放;灌装时,容器内应留有5%上 的空隙。 毒性 大多数易燃液体及其蒸气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因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 气体。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 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可涂抹弱碱性物质 (如碱水、肥皂水等),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大量水漱口,吞服大量生鸡蛋清或牛奶(禁止服用小苏打等药品),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 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清水稀释后放入废 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 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建 议佩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 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 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 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 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2.成分/组成信息 3.危险性概述 4.急救措施
5.消防措施
6.泄漏应急处理
7.操作处置和储存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理化特性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毒理学资料 生态学资料 废弃处置 运输信息 法规信息 其他信息
第二节: 公司危险化学品清 单及最大库存量
目录 一、危险化学品总论; 二、公司主要危险化学品清单及最大库存量; 三、几种主要危化品的特性及应急处理方法;
四、安全防护;
五、应急处理管理;
六、签定《环境保护责任书》。
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总论
1、危险化学品相关法律法规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于2002年1月9日国
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2年3月15日起施
硫酸(H₂SO₄ )
浓硫酸:俗称坏水,化学分子式为H₂SO₄,是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矿物酸。坏 水指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70%的硫酸溶液。浓硫酸在浓度高时具有强氧化性,这是 它与普通硫酸或普通浓硫酸最大的区别之一。同时它还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强 腐蚀性,难挥发性,酸性,吸水性等。 硫酸危害 硫酸具有极高的腐蚀性,特别是高浓度硫酸。高浓度的硫酸不光为强酸性,也具 有强烈去水及氧化性质:除了会和肉体里的蛋白质及脂肪发生水解反应并造成严重 化学性烧伤之外,它还会与碳水化合物发生高放热性去水反应并将其碳化,造成二 级火焰性灼伤,对眼睛及皮肉造成极大伤害。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 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 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 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 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 眼炎以至失明。 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及皮肉碳化。
2、危险化学品的定义: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 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
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
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3、危险化学品分类:
①爆炸品
②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③易燃液体
④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⑤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⑥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⑦放射性物品 ⑧腐蚀品
急救
吸入: 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呼吸道刺激症状者应吸氧。 眼睛:张开眼睑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 皮肤: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浓硫酸对皮肤腐蚀强烈,实际操作应直接大量冷 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 口服:立即用氧化镁悬浮液、牛奶、豆浆等内服。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若不小心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尽量减少浓硫酸在皮肤上停留的时间,就算其溶于水会有热量放出,但是大量事 实证明,冲洗时流水会带走热量,产生的热对人体几乎无影响(切记不可用布擦, 因为浓硫酸有强脱水性,接触皮肤后会使之炭化,用布会擦就会擦掉皮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