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魏晋风度——名士(1)

魏晋风度——名士(1)


酣畅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 宾,鼓瑟鼓琴。鼓琴鼓琴,和乐 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 心。(《诗·小雅·鹿鸣)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 年,介尔景福。(《诗·大 雅·既醉》)
酒,从它产生以来,就对中国文化有着不可 磨灭的影响,更与文人墨客之间建立起了千 丝万缕的联系。及至魏晋,酒在魏晋名士生 活乃至生命中都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谈起 魏晋名士,我们心中浮现的必是洒脱不羁的 浪漫文人形象。饮酒、服药的风气则更是让 他们变得潇洒、率真,不拘泥于世俗礼教。 《世说新语》是最能体现魏晋时期士人风范 的作品,其中有《任诞》一篇,是魏晋风度 的一个重要侧面,而最能体现“任诞”之风 的莫过于饮酒,所以《任诞》篇共54条,其 中提到“酒”一字的就有26条,占了几乎一 半,
“清谈”是适应当时封建士大夫阶层的需要,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 一些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而发展起来的。王弼、何晏等玄学家 是著名的代表人物、清谈既是从玄学发展而来,必尚虚无之论,后人对 它的意义,一语道破:“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 耳而已。” “请谈”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所对应的政治现象是魏晋士族制度 及封建等级特权;它所对应的经济基础是汉末以来的豪强地主经济和士 族庄园经济。随着士族制度的崩溃和士族政治经济特权的丧失,必然走 向衰落。 魏晋时期士大夫崇尚老庄,空谈玄理: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后泛指不 切实务的谈论:二三知己,清谈终日|清谈误国。 词语分开解释: 清: 清 qīng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 相对:清水。 谈: 谈(谈) tán 说,对话:谈天。谈心。谈论。谈话。谈判。谈吐。 恳谈。洽谈。漫谈。谈笑风生。言论。
【译文】夏侯玄被逮捕了,当时钟毓任廷尉,他弟弟钟会先前和夏侯玄不相交好, 这时趁机对夏侯玄表示狎昵。夏侯玄说:“我虽然是罪人,也还不敢遵命。”经 受刑讯拷打,始终不出一声,临到解赴法场行刑,也依然面不改色。
玄至廷尉,不肯下辞,廷尉锺毓自临履 玄。玄正色曰:『吾当何辞?为令史责人 邪?卿便为吾作。』〔二〕毓以玄名士, 节高不可屈,而狱当竟,夜为作辞,令与 事相附。流涕以示玄,玄视之曰:『不当 若是邪?』锺会年少于玄,玄不与交,是 日于毓坐狎玄,玄正色曰:『锺君,何得 如是!』」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 「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任诞》第九则
10阮仲容、咸也。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 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 鼻〈巾军〉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 耳!」
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武帝唤时贤共 言伎艺 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 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 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 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 其雄爽。
兰亭流觞,
东篱采菊...... 他们一个个峨冠博带、潇洒超脱、空灵飘逸、翩翩而来,天地间变得月华如练,变 得澄澈纯净。
一、时代背景
在这个时代里,一切传统的政权、思想、伦理、道德和制度全面崩溃 了,一代士人摆脱了唯唯诺诺、一味屈从的奴性,获得了“个体的独立 自足性”,从而使人生充满了通脱的个性和奔放的激情。
《世说新语》载: 《名士传》曰:“伶字伯伦,沛郡人。肆意 放荡,以宇宙为狭。常乘鹿车,携一壶酒, 使人荷鍤随之,云:‘死便掘地以埋。’土 木形骸,遨游一世。”(《方正篇》69节刘 孝标注)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 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 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 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 “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 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 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 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任诞篇》3节)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事既毕, 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 “魏王信自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 乃英雄也!”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 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细 宇宙齐万物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 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
他们无所拘束。所谓“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 王”,“举贤勿拘品性”,“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 欲发耳”等等,都是惊世骇俗之言。
祢衡怒骂百官宴,裸身狂鼓;孔融讥曹丕娶妻;曹丕学驴鸣送葬。都是 血性真情的流露。他们多才多艺,风流潇洒。曹操精善音律,横槊赋诗, 曹植铜雀台走笔成章,钟繇(yáo)画被练书,盗墓偷帖,无不是热衷艺 术之才情的流露。
《方正》(6)夏侯玄既被桎梏①,时钟毓为廷尉, 钟会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之②。玄曰:“虽复刑 馀之人,未敢闻命③。”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 颜色不异④。
【注释】①夏侯玄:字太初,魏齐王曹芳时任太常,为九卿之一,主管礼仪祭祀 之事。当时司马师以大将军辅政,后中书令李丰因司马师专权,密谋以夏侯玄代 替他,事泄,李丰被杀,夏侯玄被捕交廷尉审理,随后被杀,桎梏(zhìgǜ): 脚镣和手铐;拘捕。②延尉:官名,九卿之一,掌管诉讼刑狱之事。钟会:是钟 毓的弟弟。钟会因夏侯玄为名士,曾经想结交他,被夏侯玄拒绝了。当钟毓审理 夏侯玄案件时,钟会在座。参看《言语》第11 则注①。狎(xiá):亲近而不庄 重。③刑余之人:受过刑的人。闻命:听从命令。这里说未敢闻命,意即不愿与 之交往。④东市:行刑的地方;法场。汉代在长安东面的市场行刑,故后代通称 法场为东市。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 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 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 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噉不辍,神色自若。 《任诞》第二则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曲礼:「嫂叔不通 问。」故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任诞》第七则
特殊人性,使其整个文化传统中独树一帜,可谓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汉魏六朝的时代是不定的, 动荡的,社会上充满了壮盛的气息,没有一定的类型, 一定的标格。一切的人都是自由地发展。到处都是真 性底流圳,所以在叙述方面,容易有较好的成就。朱 东润先生就说,“唐宋以后的人物,见于传叙文学的, 几乎都有一定的标格,但是汉魏六朝充满了这许多不 入格的人物:帝王不像帝王,文臣不像文臣,乃至儿 子不像儿子,女人不像女人。李德裕说过:‘好驴马 不入行。’一切入格的人物,常常使人感觉到平凡和 委琐。相反地每一个不入格的人物,都充满了一种独 来独往的精神。” 这也便是为何后世笔记小说尽仿 《世说》笔调而终不能至的原因,它是中古士族文学 的产物。魏晋不住,《世说》不复。
魏晋风度 名士
对酒放歌,横槊赋诗, 临刑挥琴,
(嵇康东市临刑之际,神气不变,顾视日影,索琴从容地弹奏起《广陵散》。曲终,长叹说:“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 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于是一朵光艳哀绝的艺术之花就这样凄惨地凋谢了。嵇康那不叹生命之结束而叹琴曲之绝传 的气度,那顾目挥琴的恸人景况,千百年来令人难以忘怀。他至死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琴声、无限大道的热烈追求,“浊酒一 杯,弹琴一曲”,毕竟是他一生的志愿所在。 )
风度
魏晋承汉末“月旦”余绪,更注重对士人的品题鉴别,重精神、重才情,至此 时代,可谓登峰造极。推崇人格超脱世俗,精神玄远高迈,外在重于容貌举止, 内在重于才量气度,美形德才相称,才是名士风度。
一、美容之风:“神超形越”的梦
• • • • 《容止》2:“傅粉何郎” 《夙慧》2:七岁“划地为庐” 美的外在之“形”:“白”和“高” 美的内在之“神”:“眸子”和神情风韵
《竹林七贤论》曰:“伶处天地间,悠 悠荡荡,无所用心。尝与俗士相牾,其 人攘袂而起,欲必筑之。伶和其色曰: ‘鸡肋岂足以当尊拳!’其人不觉废然 而返。未尝措意文章,终其世,凡著 《酒德颂》一篇而已。”(《方正篇》 69节刘孝标注)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 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 地为栋宇,屋室为kun衣,诸君何为 入我kun中?’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扬桴为《渔阳摻挝[càn zhuā]》,渊渊 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孔融曰: “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 魏武惭而赦之。
Hale Waihona Puke 文士传曰:「衡不知先所出,逸才飘举。少与孔融作尔 汝之交,时衡未满二十,融已五十。敬衡才秀,共结殷勤, 不能相违。以建安初北游,或劝其诣京师贵游者,衡怀一 刺,遂至漫灭,竟无所诣。融数与武帝笺,称其才,帝倾 心欲见。衡称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帝甚忿之,以其才 名不杀,图欲辱之,乃令录为鼓吏。后至八月朝会,大阅 试鼓节,作三重阁,列坐宾客。以帛绢制衣,作一岑牟, 一单绞及小〈巾军〉。鼓吏度者,皆当脱其故衣,着此新 衣。次传衡,衡击鼓为渔阳掺檛,蹋地来前,蹑〈马殳〉 脚足,容态不常,鼓声甚悲,音节殊妙。坐客莫不慷慨, 知必衡也。既度,不肯易衣。吏呵之曰:『鼓吏何独不易 服?』衡便止。当武帝前,先脱〈巾军〉,次脱余衣,裸 身而立。徐徐乃着岑牟,次着单绞,后乃着〈巾军〉。毕, 复击鼓掺槌而去,颜色无怍。武帝笑谓四坐曰:『本欲辱 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掺檛,自衡造也。为黄祖所 杀。
E.g. “面如凝脂,眼如点漆”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 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 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 何氏之 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 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 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看杀卫玠
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 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 时人谓玠被看杀。”
简文崩,孝武年十余岁立,至瞑不临①。左右启:“依常应临。”帝 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注释】①孝武:晋孝武帝司马曜,简文帝的儿子,十一岁继简文帝 登位。临(lì n):哭。亲人死,到一定时候要哭丧,叫临。
【译文】简文帝逝世,教武帝十多岁就登上帝位,服丧期间,一次, 夭黑了他也不哭丧。侍从向他启奏说:“按惯例应该哭了。”孝武 帝说:“悲痛到来时,自然就会哭,有什么惯例不惯例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