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2020 学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解答题 1.(5 分)按要求填空。 (,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3)《雨霖铃》下片呼应上片“寒蝉凄切”,表明离别伤感,突出离别凄冷之苦的句子是 “ , ”。 2.(2 分)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明转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迷途知返,终于取得好成绩。 B.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根系在地下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丰富的供养。 D.这款新开发的智能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阅读理解 3.(12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博物”这一学科在大航海时代就已经开始发展,虽然大航海的目的是发现殖民地而非科 学探索,但每发现一块新的殖民地便要记载此地的粮食植物,生活方式,能播种什么作物, 甚至于不同的矿物质分布,最早的博物学就这样发展起来。“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东西, 气候条件如何”便是博物学最早的研究范畴。在早期,博物学便是除了数域外其他科学的统 称。今天,博物学则是指包括当今意义上天文、地质、地理、生物学、气象学、人类学、生 态学、自然文学、动物行为学、保护生物学等学科的部分内容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与大自 然相关的学科,这也是博物学的核心。它关注的是如何有利于改进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 人的生存,如何让普通人日常生活更好,让生态系统更可持续。 ②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博物文献,还是西方早期的博物研究,都涉及人对自然万物的认知。这 里仅列举两位与自然对话的隐者作为典型,一位是中国的陶渊明,一位是美国的梭罗。在中 国文学史上,陶渊明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田园诗描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的诗意生活,还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审美画面。但他描写的菊花是什 么品种,他看到的“飞鸟”又是什么鸟,没有人去追问这样的问题,因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思 维逻辑和审美情趣在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种境界是由多种物象自然关联而呈 现出来的瞬间,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而且“会心处不必在远”。 ③梭罗的故事和思想早在民国时期就被介绍到了中国,1940 年的《改进》杂志连载了白石 翻译的美国学者德莱塞的文章《梭罗的思想》,还附有《梭罗略传》,次年出版了《梭罗》一 书。文章评价“他不欢迎专门化或专门的学识,因为他认为这些并不跟人与自然现象的相对 关系相符合”。他认为“人是大地的产儿”,“是宇宙的一分子”。 ④两位隐者相隔 1500 多年,我们今天透过陶渊明的影子去看梭罗,会觉得似曾相识,梭罗 就是美国版的陶渊明。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两位崇尚自然的隐者不期而遇。陶渊明的田园诗 文和梭罗的散文《瓦尔登湖》是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然而不止于此,两位哲人各有其文化 传统和思想资源,却殊途同归,特别耐人寻味。“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观念表达 了人对非自然生存状态的自觉反省和自我矫正,在今天依然是我们与先贤对话、与自然对话 的中介,也是博物人生的生动教材。 ⑤中国古代有源远流长的博物文化,虽然没有建立起博物学这个学科。借鉴民国时期学者的 视野,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博物文化与西方博物学科对接的过程。例如,王国维在《国学丛刊 序》中指出:“特余所谓中学,非世之君子所谓中学;所谓西学,非今日学校所授之西学而 已。治《毛诗》《尔雅》者,不能不通天文博物诸学;而治博物学者,苟质以《诗》《骚》草
木之名状而不知焉,则于此学固未为善。”他将中学与西学对比,又说学问本无中西,本无 新旧。那么,《诗经》《尔雅》《离骚》都可以看作古代的博物文献。或者说,中国古代的博 物学与文学有共同的源头。1914 年中国的《博物学杂志》创刊号发表薛凤昌《中华博物学 源流篇》一文,追溯了“吾国博物学源流之大概”。1918 年蔡元培为《植物学大词典》作序, 也提到中国的植物文献“《尔雅》之释草木虫鱼鸟兽及本草是也”。而胡朴安 1928 年出版的 《诗经学》一书有一篇专门谈“《诗经》之博物学”。 ⑥在当时中西对话、古今对话的语境下,中国学者开始以西方的“科学”尺度,梳理中国的 典籍文献,将中学与西学相提并论。其实中国古代的博物“多识”之学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 发展脉络,与利用显微镜考察自然对象的博物科学,是没有渊源关系的。值得反思的是,由 于西方博物学科的教材进入中小学,中国传统的综合的博物文化就此中断。我们今天提倡复 兴博物学,应该进一步追溯中国本土的文化源流,与古人对话,与民国学者对话,但不必拘 泥于西方的“科学”尺度。就当今的博物图书编写而言,与其用西方博物学去解读诗经、楚 辞、唐诗等文本,不如呈现古代“多识”之学与咏物文学的内在关联。 (1)第④段加点的“教材”在文中的意思是 。 (2)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最早的博物学在大航海时代,伴随着航海被人们不懈探索而发展起来。 B.有着不同文化传统和思想资源的陶渊明和梭罗在博物人生中殊途同归。 C.中国古代的博物“多识”之学与西方的博物科学是没有渊源关系的。 D.当今博物图书编写应呈现古代“多识之学”与咏物文学的内在关联。 (3)文章将陶渊明与梭罗相提并论的意图是 。 (4)第⑤段作者大量列举了民国学者的研究,其作用是什么? 4.(12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风是父亲的苦难 朱玉成 ①起风了。我与风并无恩怨,只是,它的每一次到来,都会吹落我心头的泪水。我的泪水为 父亲而流,我一生的泪水中,给父亲的,是最大的一颗。 ②风,对着一棵树推来搡去,像推搡一个人的命运。那棵树像父亲,看着瘦削,却苍劲有力, 我们是他的儿女,一根根枝条,健康地成长,向着不同的方向。记忆中,父亲从来都是不惧 怕风的,再大的风都没阻挡过他回家。 ③起风了,炊烟醉了酒一般东倒西歪。邻居家的菜肴香味飘进来,父亲咂咂嘴,似乎就着这 香味就可以下饭了。别人家的好味道可以刮进来,可别人家的好日子却刮不进来,别人家的 好味道只会让父亲碗里的咸菜更咸。 ④风像鞭子,抽打着父亲这个陀螺,一生都无法停止劳作。因为决策失误,我和哥哥一起经 营的公司倒闭,还欠下很多债务。退休在家的父亲不得不重新披挂上阵,开了一个汽车修理 铺,要赚钱替我们还债。我们这些不争气的儿女,不仅没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还给他增添 了沉重的负担。那日回老家,看到父亲顶着花白的头发,在修补一个个轮胎,充斥风中的是 父亲的汗味和满身的油渍味道,呛出了我们的泪水。我们劝父亲不要干了,他挣的钱对于我 们的债务来说,是杯水车薪。可父亲执拗得很,他说,欠下的就要还,还一点是一点,你们 后背上扛着大山,我没办法替你们搬掉,就替你们卸几块石头吧。 ⑤就为了替我们卸几块石头,父亲把本该安享的晚年抛给了风。后来,我们的公司在朋友的 资助下重新运营起来,所有的债务都还清了。只是,欠父亲的那份债,我们怕是一生都无法 偿还的。 ⑥一个叫杨康的大学生诗人写过一首关于父亲的诗《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我很是喜欢。 “……风吹散了父亲刚刚倒出来的水泥,风又把水泥吹到老板身上,吹到父亲眼里。这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