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倒车防撞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倒车防撞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倒车防撞系统的设计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生产总值不断上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特别是在2009时的世界金融危机时,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汽车产业都走下坡路。

然而中国的汽车行业还是在不断增长,在当年一举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

与此同时,汽车的数量的不断增加,势必会加大交通压力,撞车事故也越来越多,停车时也越来越困难。

随之而来的是倒车和停车的问题成为困扰光大驾驶员的一大难题,并且由倒车时发生的刮擦事故尤为突出。

然而现在的车子还有很多汽车没有安装倒车雷达系统,归其原因就是成本较高,像倒车雷达这种产品的使用性,市场是认可的,必然会带动产品的开发与研究。

倒车雷达的种类较为繁多,有红外测距的,有超声波测距的等等。

如果你去百度或谷歌上去搜索,你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倒车雷达系统,其报价不一,有较为便宜的只有两三百的,但其功能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报警语音提示。

但是贵的就要上千,但却增加了很多功能,有的还直接带有摄像头可以看见倒车时的车尾实况,还附有倒车轨迹,并且还带有最近障碍物的距离数码显示,由于其价格偏贵,就没有推广与使用,只有些高档车上才会出现。

所以经济的停车辅助功能的研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一种可靠性强,反应快较为经济的的汽车倒车防撞系统势在必行,而超声波是一种常见的测距方式,其有很多特点,首先可测范围较广,其次是超声波的产生较为方便并且可靠性好。

出于这种原因,市面上的倒车防撞系统等一系列产品都是以超声波测距方式为主。

而对超声波技术的研究是非常成熟的,接收与发射都可以非常熟练地运用。

综上所述,以后的倒车防撞系统在现有的前提下会不断的改进,在加工成本上会不断的降低,技术运用会不断创新。

以此来满足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需求。

(二)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微机的出现使电子数字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在我们
的用品中随处可见,智能电饭煲,智能洗衣机等电器用品都有着微型计算机的身影。

微型计算机已深入应用到非微型计算机无法应用的领域,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单片机微型计算机是微型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经济建设中的各个领域。

因此学会单片机的应用对从事自动化领域内的工作及其重要。

我选择了汽车倒车防撞系统的设计作为我的毕业论文的课题,设计任务包括:利用超声波测距原理设计一套用于汽车倒车防撞的测距报警系统。

它主要靠单片机来实现功能,设计这样一个实用性较强的倒车辅助系统涉及到单片机很多原理,并涉及到其他芯片与单片机的配合使用,能在设计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还有就是选择这样的课题,并自己动手制作实物,能锻炼我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设计出较为经济的倒车防撞系统,并且能把倒车防撞系统普及地运用到低端车型中去,以此来降低倒车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我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①倒车防撞的原理,包括超声波接收原理。

②超声波的特点与原理。

③芯片LM567的特点。

④如何将单片机、芯片、超声波收发电路在软硬件上结合起来。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制作倒车防撞系统所用的单片机、超声波芯片的选择。

②设计具体电路时应用到的元器件的参数问题。

③倒车防撞系统程序的编制。

④电路板焊接工艺上的问题。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研究步骤:(1)制订合理的设计进度表。

(2)收集整理有关单片机超声波发射与接收等器件的资料、阅读、整理和使用。

(3)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

方法及措施:依据所给设计任务要求,参照相关资料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遇到不懂的主要通过询问指导教师,查询相关资料解决,设计完后买齐所要用到的器材在实验室做出实物来。

四、参考文献
[1] 居水荣.单片机及其发展趋势[J].半导体情报,2001(2):15-18.
[2]段永霞,徐杰,徐均.基于单片机倒车防撞预警系统设计[J].2010,3
[3] 丁德勤.电子电气元件的焊接技巧[J].农村电工,2008(8):35.
[4]王红云.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倒车雷达系统设计[J].军械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3
[5] 许志刚.单片机技术与应用[M].2009.6
[6]吴晓苏,张中明.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6
[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 第一版
[8]刘闿.电磁波测距原理[M].测绘出版社,1983.7第一版
[9] 蔡美琴,张为民等主编.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及其应用(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 杨欣,王玉凤等主编.51单片机应用从零开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