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制度缺陷及改革思路_利雅

2015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制度缺陷及改革思路_利雅

036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6月Journal of Jilin Province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收稿日期:2015-03-01作者简介:利 雅(1987-),女,汉族,广东省梅州市人,广州工商学院财金信息管理系思想政治辅导员。

研究方向:财税教学及学生教育管理。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制度缺陷及改革思路利 雅(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50)摘 要: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在税制模式、税率与税制设计、征收管理等方面存在着缺陷和漏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税收对收入公平调节的作用。

应该从科学优化税制模式、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和提高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水平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

关 键 词:个人所得税 ; 税制模式 ; 税率与税制设计 ; 税收征管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657(2015)03-0036-03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税,叫个人所得税。

我国首次对个人所得开征个人所得税,是1980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开征以来,个人所得税通过了六次修改,目前执行的是2011年6月修订并从当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个人所得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所有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以及除以上各项所得以外的,其他确实有必要征收的,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的个人所得;还包括一些难于界定应纳税所得项目的,由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确定的个人所得。

总之,各项所得均须视情况缴纳个人所得税,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分类课征制,这是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的特点之一,即不同所得按照对应的税率、费用扣除和计税的方法来征税。

一、分类课征税制模式存在缺陷,需科学优化我国个人所得税目前选择的是分类课征的税制模式,即将纳税人不同性质和来源的所得项目,分别按照超额累进税率和比率税率两种税率形式进行征税。

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是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的特点,而采用源泉扣缴并且操作简单方便,则是分类课征税制模式的显著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分类课征税制模式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目前已无法实现个人所得税对收入进行公平调节的目的。

主要表现在:第一,税源流失。

收入来源种类日益多样化,这将扩大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或计税标准的范围,导致现有应税项目无法囊括全部收入种类。

我国现行税制中,不同来源收入征收所得税的税率和扣除额不完全相同,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纳税人可以进行收入类型转换,把税率高的应税项目转移到税率低的应税项目,或把收入由扣除额低的项目向扣除额高的项目转移,以达到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目的。

二是纳税人单项收入有可能无需纳税或少纳税,结果造成税源流失,无法实现个人所得税对收入进行公平调节的目的。

第二,税负不公。

现行税制下,不同的纳税人即便收入相同,但因为收入来源不一,应按不同的所得项目计征个税,采用的费用扣除标准和适用税率不同,其结果是收入相同,但税收负担并不一样。

第三,调节收入力度不足。

在现行税制下,个人所得税以自然人为037第3期 总第157期金融财税纳税单位,按照11个来源项目分别计征,纳税办法有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两种,现实中多以代扣代缴方式为主。

这种方法有利于控制税源、防止漏税逃税,尤其对工资薪金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效果显著。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个人所得来源渠道增多, 性质各异,收入随之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和虚拟化趋势。

代扣代缴的征收方式使非工资薪金的收入有空可钻,导致个人所得税成为以工资薪金收入为主要征税对象,工薪族成了主要的个人所得税负担者。

第四,税目不易分清。

按照个人所得税基本内容所划分的是一项所得,可以界定收入归属问题,但在实践中,许多具体收入来源的归类问题不易进行划分。

为了避免分类课征税制模式缺陷,应该科学优化税制模式。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各国个人所得税包括分类征税制、综合征税制与混合征税制三种税制模式,三种税制征收模式各有优缺点。

综合税制模式在调节税收公平方面要比分类所得税制和混合所得税制有优势,但由于我国公民纳税意识较为淡薄,税务机关缺乏较强的征管能力,因此不能完全放弃分类所得税制模式。

为了调整并优化税制模式,我国应在当前实行的分类所得税制方式的框架下,适当地引入综合所得税制模式,选择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税制模式,这样,既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也可以增强税收调节功能。

“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制模式,采取按年征收和按次征收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劳务性、连续性的所得,如现行税法规定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所得等,实行综合征收,采用超额累进税率,按年计算,按月预缴,年末汇算。

对于资本性、偶然性的所得,如财产转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稿酬所得、股息利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按现行的分类方式征收,采用比例税率,按次计算,代扣代缴,年末不再汇算。

二、税率与税制设计不合理,需完善调整税率税制结构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率税率两种形式,按所得的类别不同选择对应的税率形式计税。

其中工资薪金所得税率从2011年9月1日起实行3%-45%七级超额累进税率,45%为第七级,是最高边际税率。

此税率结构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第一,多且复杂的税率级数增大了计算难度。

第二,由于税率级数过多,纳税人有可能通过隐瞒各项所得来降低边际税率级次。

第三,依据现行税收制度,以目前的税收征管水平,个人所得税主要来源于工薪阶层的工资薪金收入所得,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个人所得税对收入的公平调节。

另外,最高税率档级45%明显过高。

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个人所得税主要征收群体为工薪阶层,其收入扣除3500元免征额,余额大部分只适用于最低的两级税率,即3%或10%,而七级当中最后三级的税率,适用者极少,存在的意义不大,不能充分发挥税率的调节作用。

第四,现行个人所得税税率形式划分不合理,容易造成劳动所得税负的差异。

例如,劳务报酬所得和工资薪金所得同属于劳动所得,本应该同税,但依照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个税计征显然区别对待这两种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性超过2万元的畸高收入加成征收,这样一来,劳务报酬所得的税负比工资薪金所得的税负要重。

在税制设计上,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税制设计不够全面,仅以个人作为纳税单位,忽略了家庭因素的影响。

理论上两个自然人的收入类型和金额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纳税额应该相同,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自然人家庭情况不可能完全一致,例如家庭生活各类开支情况,有无抚养小孩或赡养老人,如正在赡养老人的,是独自承担还是与兄弟姐妹共同赡养等不尽相同。

现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并未考虑到纳税人的个体差异和纳税负担能力的差异,而是以相同的扣除额度和扣除率为统一标准,造成税负不公。

为此,应该对税率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在税制设计中充分考虑家庭因素。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率档次多、种类多、计算复杂,容易形成税源流失,无益于征收管理。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在不断发生变化,“少级次、低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税率设计中不容忽略的重要原则。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经过多次改革,目前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级次降低了两级,由原来5%-45%九级改为3%-45%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个税税率级次不超过五级,除了高税率、高福利的欧洲国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均在40%以内。

“多级次、高税率”不仅可诱使纳税人逃避税收,还可能抑制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投资的积极性,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导致人才和资本外流,且计算复杂。

因此,应该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级次,最高不超过五级,并把最高边际税率调整到30%左右。

税率结构的调整,要以实现“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缴税”为目的,038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6月Journal of Jilin Province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以提高高收入者的税收贡献、降低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为重点,尽量缩小收入差距。

此外,还应当综合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情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等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别化的费用扣除标准,从而设计更为灵活的税制要素。

由于不同的家庭在家庭人口数量、劳动力、收入能力、开支项目等方面存在着具体差异,所以税制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

世界上许多国家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家庭年收入总额来计征的,相对科学合理。

以“家庭”为纳税主体单位计征个人所得税,具体操作上可采取夫妻联合申报和个人独立申报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税收负担的公平原则。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按个人收入分类征收,采取收入属地征税方式,如果采取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计征方式,则需要将家庭成员收入加总后统一计征。

由于我国人口流动性大,人户分离现象非常突出,家庭成员异地收入众多,如果采取以“家庭”为单位综合计征个人所得税,必须要有强大的个人收入信息联网平台,才能顺利进行共同计税。

目前我国采取以“家庭”为单位综合计征个人所得税的条件尚不成熟,为了尽量体现税收负担公平原则,在税制设计时,应结合家庭人口、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因素综合考虑,让扣除费用尽可能地接近纳税人的实际生活。

三、个人所得税征管有漏洞,需努力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税收征管业务以征收和管理为重心,一直缺乏相应的税收强制和司法保障,征管手段落后。

第一,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工作实行纳税编号制度,但这项征管技术仅局限于办理纳税事宜,没有实现税务机关、银行、医疗、教育、社保等机构的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我国个税申报制度法规及有效的个人财产登记与核查制度不健全,造成税收征管部门在个税征收缴存方面获得的信息不完整或不对称,从而导致稽查率和查处率偏低,逃税风险小,大量税收流失。

第三,税收征管部门打击偷漏税行为的执行力不强,违法处罚较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税法应有的威慑力。

“以补代罚”和“以罚代刑”是查处逃税事件的通常做法,致使很多纳税人抱着侥幸心理,想尽一切办法偷漏税。

为了加强税收征管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水平,更好地推动依法治税工作的落实,结合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采取源泉扣缴及申报纳税两种征税方法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将纳税编号与纳税人个人信息对接,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推动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努力做到个人信用消费、财产登记和收入申报等全程监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