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洛阳龙门石窟湿地公园设计

洛阳龙门石窟湿地公园设计


龙门村
石窟 魏湾 郭寨
伊阙风水格局与村落布局
郜庄 东西草店
龙门伊阙风水格局分析图
上水口
下水口
传统村镇风水景观格局示意图
水口山景观示意图
两山夹一水形成伊阙南北两个水口园林。
1 风水格局
1.2 湿地风水格局
湿地作为龙门园区的上水口,伊河在这里舍直取弯,水流 放缓,向北拐进伊阙往黄河而去,由此形成了伊阙南部一大片 水草丰美的滩涂湿地,也形成了“藏风聚气”的吉祥之处。
湿地之处为周围群山围和的开口处,沿山脚留出一条狭长 的平地,水绕而过,此地为气口。湿地两侧共有对称的四座寺 庙,均处于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的聚纳生气之地。
龙门山
奉先寺
香山
香山寺
菩提寺
水口
乾元山
乾元寺
四神砂格局分析图
文昌阁
阙南湿地风水格局分析图
水口园林风水格局分析图
漫水桥
2 现状分析
2.2 现状水系分析
1 槐香古道
3)项目策划
【古驿道】
依托规划道路系统,适度恢复古驿道风貌,凸显驿 树相对,杨柳婆娑、槐香满道的古道风貌;
结合唐代驿道相关休憩设施,重点打造休憩型景观 节点,提供茶饮品茗、观景游宴的场所;
使游客行在古道、品在古道、饮在古道,乐在古道。
唐代巴蜀古驿道风貌
清代晚期古驿道风貌
1 槐香古道
3)空间布局 依据主题特色设置不同类型的驿亭与茶
PART 1
第一部分 规划概述
3 湿地公园在园区地理位置
阙南湿地位于龙门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的南部水口 位置,紧邻龙门石窟核心保护区。
规划范围北至漫水桥,南至草店伊河大桥,东以 洛临公路、西以243省道和王城大道为界,总面积 306.9公顷。
洛阳龙门国家湿地公园
4 湿地公园与各保护控制线的关系
湿地范围内北部有部分用地位于龙 门风景名胜区核心保护区、遗产保护区、 文物保护范围和风景名胜区界限内,敏 感程度较高。
对而出,与其在城中喝酒娱乐,不如赶车策马驰骋在洛宛之间
【 古 道


【冠遨游】 【驿树 盖】 】
的大山水中体味游戏与遨游的滋味。
【诗境关键词 】 宛洛 古道 游戏 遨游 冠盖 槐花 驿树
唐代巴蜀古驿道
龙门石窟西山前古驿道及石牌坊(晚清)
安徽古驿道上的石牌坊
驿道上的马蹄印
唐代秦巴朝蜀古古驿驿道道 秦朝古驿道上得车辙印 山西五台山唐代古驿道风貌
第三部分 规划解析
1 园区园林体系构想
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 二十一世纪具有大唐风格的自然山水园林
环境 类型
园林 类型
主要 项目
山岳型
山水之间型
滨水型
皇家园林
馆驿园林
贵族园林
文人园林
寺观园林
公共园林
乡村园林
龙潜山舍
龙门驿 驿亭
煎茶舍 东山宾馆
酒泉花墅 高泉茗馆 玉泉嘉苑 竹泉溪谷 花泉山舍
白园 名流园 繁菊圃 临伊堂 伊水别邺 魏湾文化村
1 槐香古道
4)景观要素
【驿亭】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龙门》唐杜甫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柳》唐李商隐
驿亭是驿道上得建议休息设施,为驿旅行 人提供遮风避雨茶歇服务之所。
唐代的亭多数三面设有围墙,墙上开窗, 形式多样,方亭、圆亭、三角亭等,材质也很 丰富,主要为木、石、草、竹结构。
去彭婆馆
去彭婆馆
去汝州
《题龙门堰西涧渡》 《晚归香山寺因咏所怀眺》
《晓过i伊水寄龙门僧》 《香山避暑二绝》
《龙门下作》
《游平泉宴浥涧宿香山石楼赠座客》
《初入香山寺对月》 《游龙门香山泉》
《香山寺二绝》
……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 《通典》《全唐文》《全唐诗》
《隋唐嘉话》 ……
挖掘
再现
诗文线索
历史景观要素
特色与唐代人文精神高度的文化型生态湿地公园。
3 规划目标
湿地规划方案打造以保育湿地生态基底为基础,以转录龙门文化基因为内涵,再现大唐自然山水 风格的国家湿地公园。
将大唐诗文化、茶文化、名士文化、佛学文化借助自然生态湿地的山水环境,再现大唐自然山水 神韵,烘托山水龙门特色。
4 规划框架
阙 南
伊湿 河地

路牌

驿马

牛车

驴车
骆驼
规划 设计
新 增
手法
恢复
再现
文人游踪
历史自然景观要素
历史人文景观要素
天景 地景 水景 生景
建筑 胜迹 风物
日月 阙塞 河
烟雨 洲岛 沼
晓雪

九峭石 涧
遗迹 溪


杨 白鹭 柳鹤 菊 鹦鹉 荷 鸳鸯 竹 大雁 槐 鲤鱼 松 荻 荇 苔
亭 开八节 宴会
斋 滩石 诗会

茶会
酒会
山水意境
5 规划思路
唐 王 维 《 雪 山 行 旅 图 轴 》
绘画线索
唐 王维 《辋川图》局部


王 维
李 昭 道










图 》
唐 王维 《辋川图》局部


挖掘
再现
绘画线索
历史景观要素
山水场景
唐 王维 《雪山行旅图轴》局部 唐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局部 唐 王维 《雪溪图》局部
唐代八字形木桥
双堠频频减去程,渐知身得近京城。 ——《西归绝句十二首》唐元稹 岸旁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柳宗元《寄零陵亲故》 堆堆路旁堠,一双复一只。 迎我出秦关,送我入楚泽。——韩愈《路旁堠》
石窟寺 广化寺 香山寺 乾元寺 皇觉寺
阙南湿地
草店村
阙北湿地
郭寨村
魏湾水口园
张沟村
旅游服务区 农业生态园
马博园
创意产业园
2 总体定位 阙南湿地公园是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构建21世纪具有大唐风格的自然山水园林的核心组成
部分之一。 湿地公园生态与人文并举,集生态保护,湿地休闲,文化体验为一体,突出体现龙门独特的湿地
西 山 公路
漫 水桥
S 3
2
4
2
3
19 18
1 王
4 5
4
6 城
18
19
17 16
15 20
13 14

8 道
7
9 坝 水 滚 9
10 草店伊 河大 桥
洛 临
公 12
11

PART 5
第五部分 景点设计

槐香古道
1 槐香古道
1)历史背景 从洛阳出发穿过龙门山和香山之间的伊阙,
渡伊水经伊川、汝州、宝丰到达南阳,是历史上 自汉魏以降著名的交通孔道之洛宛古道。到唐代 成为洛阳南下的重要驿道。龙门驿是东都南向出 城后的第一家驿站。
文人
蝴蝶 临伊堂(宋)
野鸭
轩、廊
因借
恢复 恢复
再现
6 主题形象
备选 芳洲嘉树
水木芳洲
芳洲林

旨在突出湿地的自然生态格局与历史景观风貌
7 形象标识
8 湿地拾景策划
阙南湿地拾景
槐香古道
柳荫西涧Βιβλιοθήκη 伊沼荷香 纤鳞鹭影东篱白荻
烟雨望阙
魏湾朝晖
芳洲晚渡
竹溪月色
晓雪冰河
8 湿地拾景策划
“旷”者,乃空旷,广阔,开放;“奥”者,乃深奥,封闭,压抑。
横塘驿亭
驿亭平面图
草顶驿亭效果图
1 槐香古道
4)景观要素
【堠子】hòu 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斥堠(“斥”,侦察的意思;侦察敌情的建筑物,亦指探测敌情的士兵)。烽堠。
堠鼓。 记里数的土堆:堠子(标记里程的土堆,引申为路程)。堠程。
堠的历史
堠,又称之为“里堠”“封堠”,用于驿道上计量里程的标志,
“十里双堠,五里单堠”
基地范围内的河道属于伊河中游末段,长2320米,宽度

57-426米不等,U型河槽水深1-3.5米,水域面积约68.5公顷
(含河道水体、两侧池塘和灌溉渠)。

伊河两岸有较多的人工池塘和沟渠,东岸水系较为丰富,
其中伊东渠长1800米,宽16米。

湿地水域面积一览表
名称
面积(公顷)
备注

41.1

主河道
规划设计
成果
5 规划思路
山水园林
山水诗文
山水绘画
一条主线 三位一体
5 规划思路
诗文线索
去奉先寺
去龙门驿
浥涧船游 去菩提寺
去香山寺
文 人 游 踪 示 意 图
去平泉庄
《清明日龙门泛游》 《秋日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 《龙门八咏之水东渡》 醉中狂歌凡二百三十八字》
《龙门八咏之水西渡》 《菩提寺上方晚眺》
唐代驿道异常繁忙,无论是达官贵人、皇亲 国戚还是诗人画家都曾籍由这条官道南下或北上 。驿路沿途的风光景致给无数驿旅行人带去丝丝 惬意,无数文人亦把此处作为郊游话别,醉卧诗 赋的郊外桃源,诞生了众多的唐诗佳句,是唐诗 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驿站 洛宛古道
唐代东都洛阳 南下古驿道示意图
龙门石窟郭公路
洛宛古道南阳段驿道
孤植+ 丛植
大小两株
两株分形
二株、三株、五株程式的入画表达
5 规划思路
自然生态脉络
“嘉祥福甸,瑞草灵原” 出自龙门东 山《安菩夫妇合葬墓志铭》,是对龙门地 区山水风光的高度概括与描述。“瑞草” 系指香山,“灵原”系指山下湿地,突出 体现了伊河滨水湿地草肥水美,芳洲嘉树, 鸥鹭成群,纤鳞自跃的壮阔美景,突出体 现了这里亘古以来的自然风光与生态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