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经方治心悸
138
方药:小建中汤加减。本方具温中建脾之效,脾胃为营卫气血化生之源,化源足则五脏 皆可得以濡养。故可用本方补益中气以治心脾不足之心中悸而烦者。 四、心肝血虚 症见心悸失眠,虚烦不安,口燥咽干,或伴头晕,舌红,脉弦细。 治法: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方药:酸枣仁汤加减。本方养血调肝,安神定悸,清热除烦,适用于血虚失眠而致心悸 者。 五、心肾不交 症见心悸烦躁,失眠多梦,口燥咽干,或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健忘,舌红,脉 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方药:黄连阿胶汤加减。本方可滋水泻火,交通心肾,适于心烦失眠而有阴虚火旺,心 肾不交之症。 六、水饮凌心 症见心悸眩晕,胸脘痞闷,或伴恶心呕吐,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舌苔白腻水滑, 脉沉弦或沉细。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方药:可选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本方可温化痰饮,健脾利湿,用于脾阳不足,水饮 凌心之心悸症。若更见肾阳虚衰,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畏寒肢冷,头眩身喟,振振欲 擗地等症,则可选用真武汤加减治疗。 七、热扰心神 本症可为胆火扰心之心悸烦燥,口苦咽干,胸胁满闷,或伴便干腹胀,舌红苔黄,脉弦 数等。亦可表现为心中懊憔,虑烦不眠等热扰胸膈之证。若口渴多饮,小便不利,心烦不眠 者,则为阴虚有热,水气不利。 治法:清热稳心,养阴除烦。
浅论经方治心悸
常钢 吉林市经开区常钢中医内科诊所132012
摘要心悸主要表现为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临床较为多见,仲景书中 亦多有论述。其病冈较多,且常有虚实夹杂者。笔者认为临证之时,应先辨六经、八纲,再 辨痰浊、血瘀、水饮、气郁等症,据证选择经方,视其病机,适当予以加减或合方,随证治 之,疗效显著。 关键词经方心悸
方药:胆火扰心者,可据症选用大、小柴胡汤加减。热扰胸膈者,可用栀子豉汤加减。
阴虚有热,水安,情绪不稳,甚则急躁易怒,或伴胸胁胀满,脘腹疼痛,手足不温,舌 淡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透达郁阳。 方药:四逆散加减。本方疏肝解郁,对肝郁气滞所致的心悸不安,情绪不稳,或伴有脾 虚之脘腹疼痛等症可临症加减使用。 临证加减 心悸之证,病因众多,临证加减需视其病因,或合方,或加味。若伴有血瘀者,可加丹 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或合用桂枝茯苓丸。若伴痰浊者,可加陈皮、半夏、茯苓、栝蒌 等化痰降浊或合用小陷胸汤。若惊悸不宁明显者,可加重镇之龙骨、牡蛎、磁石等品。总之, 选方用药,需视病机,随证治之。 总结 心悸之证,病因较多,但亦不外虚实两端,且常有虚实夹杂者。临证之时,先辨六经、 八纲,再辨痰浊、血瘀、水饮、气郁等症。据证选择经方,并可适当加减或合方,实为治疗
葛根黄芩黄连汤中葛根既可解肌热,又可清肠热,还可升胃肠津液。芩、连合用,苦寒清热, 坚阴止利。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四药相伍,能外解表热,内清里热。 体会:
喘证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在辨证论治过程中,要首先抓住其主症,结合兼
症辨别病性,施以相应的治疗。如无汗而喘的风寒表实证(35条),治宜麻黄汤;表寒内饮, 寒饮射肺证(40、41条),治宜小青龙汤;汗出而喘,邪热壅肺证(63、162条),治宜麻黄 杏仁甘草石膏汤;有汗而喘的风寒表虚证(18、43条),治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喘而汗出, 热迫大肠的里热证(34条),治宜葛根黄苓黄连汤。 (参考文献从略)
心悸之良法,方证对应,则疗效显著。
139
浅论经方治心悸
作者: 作者单位: 常钢 吉林市经开区常钢中医内科诊所 132012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310265.aspx
心悸之证,以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等症状为主。且常伴有气短、胸闷、 眩晕、失眠多梦、烦燥不安等。临床较为多见,仲景_节中亦多有论述。笔者试从经方中归纳 总结,加以鉴别,以使临证之时,可以得心应手,方证相应。 分证论治 一、心阳不振 本症心悸喜按,甚至惊惕不安,胸闷胸痛,舌质淡,舌苔白,脉虚数或结代。 治法:温通心阳,镇惊安神。 方药:可选用桂枝甘草汤以温通心阳。若心悸较甚,伴有惊惕烦躁者,可用桂枝甘草龙 骨牡蛎汤以重镇安神。若更兼惊怍不宁,卧起不安者,则选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 逆汤补益心阳,镇惊安神。 二、阴阳两虚 症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心烦欠眠,面色无华,舌质淡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沉细 或结代。 治法:通阳复脉,滋阴养血。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本方为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剂,适于阴阳两虚,心脏失养所致 的心悸乏力,虚赢少气之症。 三、心脾不足 症见心悸心烦,少气懒言,面色萎黄,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舌质淡,脉沉细。 治法:建中补脾,调和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