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犬瘟热病毒对犬主要脏器的病理学变化系别动物医学学院班级动物医学081班姓名祖阿力娅·艾山学号*********答辩时间2013年 5月23日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目录研究背景 (1)1流行病学 (2)2材料与方法 (2)2.1材料 (2)2.1.1实验用肺脏、脾脏 (2)2.1.2试剂 (2)2.1.3实验仪器 (3)2.2实验方法 (3)2.2.1组织切片制作 (3)2.2.2显微镜观察 (3)3 病变 (3)3.1眼观变化 (3)3.2组织学变化 (3)4结果 (4)5讨论 (5)6结论 (6)参考文献 (7)附图1-4 (8)附图5-8 (9)附图9-10 (10)谢辞 (11)犬瘟热病毒对犬主要脏器的病理学变化祖阿力娅·艾山指导老师:阿合买提·买买提摘要: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热(CDV)是指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RNA病毒引起的犬科和鼬科等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是目前对家庭养犬最具威胁的疫病之一。
2012年10月20日在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收诊一个病例,经临床检查表现为体温39.6 ℃,呼吸30次/min,脉搏为 172次/min,精神沉郁,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历干呕,湿咳,有湿罗音,流清亮鼻液。
下眼睑,睫毛以及内外眼角均粘附着脓性分泌物。
为了确诊疾病并更好了解犬瘟热对犬主要脏器的病理学变化,我们把自然感染的犬瘟热病犬麻醉后剖杀,取患犬的肺、脾等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检查。
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为肺脏广泛淤血、水肿、肺泡壁增厚、细胞增多,且肺泡壁上有多量的圆型细胞增生;脾肿胀;脾窦扩张淤血、出血,白髓和红髓淋巴细胞明显减少。
关键词:犬、犬瘟热、肺脏、脾脏、病理变化。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犬的饲养户愈来愈多,犬的传染病也会广泛流传,给人类健康与畜牧业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素有“毁灭性传染病“之称的犬瘟热已成为严重威胁宠物饲养的重大疾病之一。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引起的犬科和鼬科等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
犬瘟热病毒在分类学上与麻疹病毒(MV)、牛瘟(RPV)、小反刍兽疫(PPRV)、海豹瘟热病毒(PDV)、鼠海豚瘟热病毒(PMV)同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
病犬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鼻汁、唾液、泪液、心包液、胸水、腹水及尿液)以及血液、脑脊髓液、淋巴结、肝、脾、脊髓等脏器都含有大量病毒,并可随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向外界排毒。
健康犬与病犬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的空气或食物而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2】。
支气管粘膜被覆渗出物,细胞的胞浆内有嗜酸性均质红染的卵圆形包涵体。
小支气管及其相邻肺泡内积有大量的啫中性白细胞、粘液和崩解的细胞碎片。
在很多组织细胞中有嗜酸性的核内和胞浆内包涵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2um。
胞浆内包涵体主要见于泌尿道、呼吸系统、胆管、大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及肾上腺髓质、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的某些细胞中[3]。
核内包涵体主要见于膀胱细胞。
表现神经症状的犬,可见有脑血管袖套细胞,非化脓性软脑膜炎以及白质出现空泡,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血管间隙有淋巴细胞积聚。
笔者认为:根据犬瘟热的病原、病理变化进行诊断,广泛宣传有关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防范意识,做好预防工作,是减少该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1 流行病学1.1 易感动物犬瘟热的自然宿主为犬科动物(犬、狼、丛林狼、豺、狐),鼬科动物(貂、,雪貂、白鼬、臭鼬)及浣熊科的一部分动物,如浣熊、密熊、白鼻熊等。
偶蹄目的猪科等10科的40余种动物感染。
1.2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本病的传染源是发病动物或隐性感染的带毒动物。
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病毒侵入途径为扁桃体以及其他淋巴结组织,呼吸道上皮和眼结膜。
直接接触的易感犬几乎100%被传染,研究表明本病可经胎盘垂体传播,造成流产或死胎[4]。
1.3 发病与流行规律本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一般2-3年大流行一次。
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犬均可感染本病,引起的纯种犬发病率、死亡率高于土种犬【5】。
2 材料与方法2.1材料2.1.1实验用肺脏和脾脏在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剖检一只患犬瘟热病病犬并取其出肺、脾等内脏切成5厘米的块,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待检。
2.1.2 试剂2.1.2.1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甲醛溶液甲醛100ml,磷酸二氢钠(NaH2PO4.H2O)4克,磷酸氢二钠(Na2HPO4)6.5克,蒸馏水900ml。
1.1.2.2 无水二甲苯1.1.2.3 切片石蜡石蜡Ⅰ(熔点为50~52℃):石蜡Ⅱ(熔点为58~60℃):石蜡Ⅲ(熔点为60~62℃)。
2.1.2.4 苏木素:苏木精1g,硫酸铝钾15g,无水乙醇10ml,蒸馏水200ml,先用蒸馏水加热溶解硫酸铝钾,用无水乙醇溶解苏木精再倒入已溶解的硫酸铝钾蒸馏水中,蒸馏1min后,稍冷却,慢慢加入红色氧化汞0.5g,继续加热至染液变为紫红色,用纱布盖瓶口,用前滤纸过滤后每100ml加冰醋酸5ml。
2.1.2.5 伊红将水溶性伊红溶于蒸馏水中,然后加浓盐酸10毫升,充分搅拌,静置过夜后过滤。
过滤后的沉淀用蒸馏水冲洗二次,再过滤;将沉淀物连同滤纸一起放入温箱内干燥,加95% 乙醇1000毫升,配成饱和液。
使用前再用95%的乙醇1:1~2倍稀释,加入1~2%冰醋酸。
2.1.2.6 乙醇 70%、80%、95%、无水乙醇。
2.1.2.7 甘油蛋白甘油和鸡蛋清1比1混合。
2.1.2.8 中性树胶从药店购买切片用中性树胶。
2.1.2.9 0.05%盐酸酒精浓盐酸1ml与200 ml75%的乙醇混合。
2.1.3 实验仪器及器材切片刀、毛笔、镊子,水浴锅,量筒,烧杯,酒精灯,打火机,标签纸,手套,切片架,口罩,纱布,组织切片机,载玻片,盖玻片,恒温箱,定性滤纸,高压锅,冰箱,(光学和Motic数码)显微镜。
2.2 实验方法2.2.1 组织切片制作石蜡切片的制作一般要经过修组织块、冲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及封片等。
2.2.1.1 冲洗用流水冲洗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过的标本10h以上,以便能更充分的洗去标本上的福尔马林溶液。
2.2.1.2 脱水在肝脏不同部位取0.5cm×0.5cm×0.5cm的组织块,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脱水,即70%乙醇1h→80%乙醇50min→90%乙醇45min→95%乙醇①50min→95%乙醇②50min→100%乙醇①40min→100%乙醇②30min,→乙醇+二甲苯30min,其目的在于除去组织内的水分。
2.2.1.3 透明二甲苯是最常见的透明剂,但其收缩性强,极易使组织变脆, 故在这一过程中要严加控制,为了保证组织块的透明度,应按照组织块的大小、结构来定二甲苯透明的时间。
本文用二甲苯①5min,→二甲苯②4min。
2.2.1.4 浸蜡与包埋浸蜡的目的在于把组织中的二甲苯除去,其过程为→石蜡①1h,→石蜡②1h,→石蜡③1h。
浸蜡和包埋要一次完成,要尽量在恒温下操作,防止中间出现温度差,蜡的温度要适宜,不能过高使组织烫坏或变脆,变硬,也不能温度过低使组织与石蜡脱离,蜡块中不能出现气泡、裂隙,斑点。
2.2.1.5 切片切片前要先修理蜡块,一般修成梯形,切片刀与蜡块间的倾角为20º~30º,切片的厚度以0.3-0.4mm为好,贴片时应将切片光泽面向下铺于40-50℃温水中,等切片展开后用玻片从水中捞出,烘干。
2.2.1.6 染色染色的步骤为二甲苯①2min,→二甲苯②2min,→二甲苯+乙醇1min,→100%乙醇①1min,→95%乙醇1min,→80%乙醇1min,→流水冲洗30sec,Harms苏木紫染色液1min,换缸,流水冲洗→盐酸5sec,流水冲洗,伊红染色15-20sec,流水冲洗,→70%乙醇1min→80%乙醇1min,→95%乙醇1min,→100%乙醇①1min,→,二甲苯①1min→二甲苯②1min。
2.2.1.7 封片擦干切片以外二甲苯,滴一小滴树脂,盖上盖玻片,置于温箱中。
2.2.2 显微镜观察将烘干的切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筛选,留下组织结构完整、染色均匀、清晰的切片置于Motic数码显微镜进行观察、拍照。
3 病理变化3.1眼观变化3.1.1 肺肺叶肿大肺脏表面和切面呈斑驳状,肺肿胀、充血、出血和气肿,红色的充血出血区与灰白色的气肿区相间排列。
病灶为散在分布,有大小,形状不一的病变病灶,多为暗红色、灰红色或黄白色,各肺叶的边缘病灶较多(附图1),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充血,气管中常有多量粘液,支气管中常有多量粘液或粘液脓性分泌物(附图4)。
3.1.2 脾脾肿胀,质地柔软,边缘钝圆,被摸紧张,切面流出血液样液体,切面隆起,呈暗红色或黑红色,脾小梁和白髓固有纹模糊,用刀可刮下大量的脾髓(附图2)。
3.1.3 心心包积液,右心室扩张,外膜充血且有少量出血点、增厚,心脏内血液凝固不良,心瓣膜闭锁不全,心肌上有坏死区,有的主动脉口狭窄,有的肺动脉口狭窄。
3.1.4 肠肠系膜血管扩张充血,肠道空虚,肠粘膜充血、出血,肠腔内有大量粘液和脱落的肠上皮,肠粘膜充血呈暗红色,有时可见散在小出血点(附图3)。
3.1.5 肝肝肿胀,质地变钝,被膜紧张,颜色发黄,质地变脆软,有散在分布的的出血点和米拉大小的灰白色坏灶,切口外翻,少部分肝小叶结构模糊,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3.1.6 肾肾肿胀,被膜紧张,表面光滑,有针尖大的出血点散在分布,质地柔软,切口外翻,髓质淤血。
3.1.7 淋巴结淋巴结肿大,被膜紧张,质地柔软,切面隆起,湿润多汁。
3.2 病理组织学观察3.2.1 肺支气管上皮变性、坏死、脱落,支气管腔内充满大量浆液、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大量浆液、红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白细胞、在肺小叶的局部区域可见肺泡壁破裂发生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在肺小叶的局部区域可见肺泡壁破裂发生气肿,肺小叶间隔增宽,细支气管壁炎性增厚。
肺脏广泛淤血、水肿、肺泡壁增厚、细胞增多,且肺泡壁上有多量的圆型细胞增生,有些肺泡腔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呈卡他性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还可见肺毛细血管充血(附图5、附图6)。
油镜下可见在肺泡壁上皮细胞的细胞浆内有数量较多的红染包涵体,呈椭圆形、圆形不等(附图7)。
有些部位肺泡坏死、溶解。
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固有膜内有啫中性粒细胞浸润。
3.2.2 脾脾组织高倍镜下可见脾小体坏死,呈粉红色无结构状,坏死物中仅存少量淋巴细胞,脾小梁平滑肌变性增宽(附图8、附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