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林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摘要】艳林这块璞玉,山高林密,江清峡长,景秀食美,风土民纯,拥有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价值。
随着道路的开通,这个远在深山无人识的世外桃源,将会以它独特的风采,成为世人慕名争奔的生态乐园。
【关键词】艳林;生态环境;峡江风采;饮食文化;山野奇趣
艳林,位于兴安县漠川乡东南角,是全乡最边远荒僻的村委。
它深藏于都庞岭的腹地,一条清流横贯南北,逶迤挺拔的高山密林壁立两岸,形成一个气势恢宏、陡峭幽深的大峡谷。
艳林村委的百余户人家,就散居在这条长达二十余公里、海拔高达一千多米的峡谷两岸的崇山峻岭之中。
由于山势陡峻,
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山里山外只有一条崎岖小路沟通,信息十分闭塞。
山民们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过着刀耕火种、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二十世纪末,脱贫获得温饱的山民在村委会的领导下联合起来,挖山炸石,修起了一条连接外部世界的简易公路。
从此,山道上开始有了拉运山货颠簸进出的卡车,奔驰呼啸的摩托。
2008年县政府拨专款对公路进行整修,路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随着山道的开通、完善,艳林开始伸头探脑,紧追时代步
伐,从古朴、蛮荒走向时尚、文明。
与此同时,这块有着独特的生态景观和人文价值、不假修饰而秀色风韵依然迷人的神奇土地,也逐渐变成远在深山有人识,引起了追慕者好奇的眼光,触动着有识者敏感的神经。
笔者与这块土地有缘,四十年前曾在此插队,尔后又利用暑假每年不辞辛劳进山休闲消夏。
艳林的山水草木,环境季候,饮食文化,风俗人情,可谓了如指掌。
在此,愿借贵刊一隅点拨一二,与读者诸君同享共乐,与有识之士交流切磋。
一、生态环境:养生休闲的天然氧吧
艳林村委总面积两万余亩,群山连绵起伏,几乎全被原始森林所覆盖。
沿着新开通的盘山公路进入艳林,仿佛进入了绿色的海洋。
苍茫大海中绿浪舒卷,潮起潮落,伴着阵阵林涛,一直推涌到天之涯,海之角。
林莽中古树参天耸立,幼树挨挨挤挤,藤萝参差披拂。
山道旁,灌木丛丛,芳草萋萋,山花烂漫,鸟语声声。
岩隙、山槽处,泉水叮咚,细流涓涓,美妙动听,清纯可人。
峡谷两侧的林地里,自下而上居住着铁山、大冲岭、蔡家凼、方竹箐、车田、杉木洲、小学堂、马头山八个村民小组。
他们选择水源丰富、开阔向阳的山坡劈岭填土,开拓出屋场,建起一座座木楼,在房前屋后种植银杏花果。
所以,不管是三、五家群居,还是单家独处,都是门对青山,户纳绿水,人居银杏
绿荫里,楼建山水怀抱中,家家六畜兴旺,四季花果飘香。
艳林冬暖夏凉,四季宜人。
因为山高林密,日照短,植被丰富,所以,即使是夏季,一天中炎热也是稍纵即逝。
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晚上更是夜凉如水,睡觉需薄被加身,而且鲜有蚊虫叮咬,实在是避暑消夏的理想去处。
冬天,虽时有寒流侵袭,气温
通常低于平原地区三、五度,但由于高山阻隔,没有强冷气流
侵扰,所以,很难形成雾淞冰冻现象。
即使偶然出现,天地间一
片银白,也是干冷,不会让人感到透骨风寒。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满山遍野更是一派生机蓬勃、草木争荣的景象。
卸去冬装,换上春衫,万紫千红,蜂飞蝶舞,鸟语花香,沁人心脾。
入秋时节,层林尽染,五彩斑烂。
听秋风萧萧,看落叶飘飘,黄金甲铺满山地,野果香缀满枝头。
长空如洗,更高更蓝;万山红遍,如画如诗。
置身艳林这块净土,仿佛进入如痴如醉的童话世界。
呼吸着清新空气,喝着山中泉水,吃着无污染的绿色生态食物,睡着
四季都需盖棉被无蚊虫骚扰的舒坦觉,过着鸡犬相闻与世无
争的日子。
对于饱受尘世纷扰、久居备受污染环境的人来说,实在是清心洗脑、除烦去污的巨大享受,身心、灵魂、情绪、感受都会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放松、净化和洗礼。
二、峡江风采:迂徊曲折的山水画廊
在峡谷最高处的马头山脚下,一股涓涓细流从浓密的竹
山里涌流而出,冲击成一条不足一米宽的水道,这就是艳林江
的源头。
沿着这条水道向下游流去,山泉溪流不断交汇补充,
水势也渐显壮观。
流经车田,达到三、四米宽,半米深的规模,
这就是艳林江了。
艳林江冲波裂谷,一路高歌,经蔡家凼、界背、铁山流向山外,与其它溪流汇聚成漠川河。
从车田到铁山,有十余公里水程,荟萃了艳林江的风姿精彩。
水道曲径通幽,青山叠翠瑰丽。
江水随山势七弯八拐,千?h 百折;江面贴峡谷时宽时窄,波翻浪涌,屡有水流山前疑无路,
绕峰过坳又一程的神妙境界。
称奇的是一路行来,山势虽然陡峭,但河床坡度并不大,江流急缓适度,有惊无险,可尽情尽兴
观赏两岸景色风光。
横卧江畔的嶙峋巨石,奇形怪状,兀自扑来,让人目不暇接。
沿江两岸的修竹茂林,奇花异草,千姿百态,让人美不胜收。
更有掠江而过的水鸟,受惊扰从丛莽、石隙里蹦跳入水的山蛙,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虫鸣,银亮亮不时闪现
的流泉飞瀑,令人油然而生惊喜,唏嘘叫绝。
设想乘一叶扁舟
沿江而下,江面时开时合,江水时急时缓,转弯抹角,一幅幅靓
景扑来,一片片秀色闪过。
碧波荡漾中,观山光水色,听泉声虫鸣,看流水翻波,任水珠抚面,那是何等浪漫、刺激,惬意、满足!
漂流之余,跳进湾凼水深处,头倚石壁,脚踩沙石,任清流
在颈项间冲洗抚摸,小鱼在脚丫处游弋叮啄,更是一种身心与
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畅快与轻松。
感受着不含杂质和污染的清冽与纯净,带着地热体温的凉爽,你会顿觉神清气顺,疲累全消。
要是喜好垂钓,更可以一试身手,过足一把瘾。
江里生活
着一种石黄鱼(仅此一种,别无另类!),这种鱼个不大,成年的也
就一、二两的样子,但花纹美丽,肉多刺少,鲜嫩细滑。
喜群居,常在湾凼和水流湍急处觅食。
吃食极老实,大多吞钩不放,起
竿率极高。
执竿抛钓,笃定手到擒来,收获不菲。
钓得之鱼,活
蹦乱跳,煞是可爱。
观赏之余,以葱姜泉水氽汤,或油煎酸笋黄焖,都是地道、绝佳的口味。
艳林江个性突出,风光无限。
资江不及它幽深,义江不及
它丰富,大境河不及它娴雅,青狮潭库区不及它集中。
它陡峻
的山、幽深的谷、清纯的水、丰腴的岸,构成了无与伦比的独特风韵。
把这些素材用好,水文章必定妙笔生花,寻幽探胜、
休闲游乐的无穷魅力一定会倾倒天下的好奇者。
三、饮食文化:绿色环保的瑶家美食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艳林的山山水水,给艳林人
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除了食盐等调味品需花钱购买,其余都是自给自足。
主食类的大米,梯田所产;小米、苞谷、红薯等,耕种熟地
和生地所得。
熟地是指在住地附近开垦种植不再荒弃的山地。
主要用来种植蔬菜瓜果,也兼种苞谷、红薯。
种植多年以后,
土壤肥力下降,耕种时需适当补充农家肥促其生长。
生地是指刀耕火种的山地。
选择年久息耕、坡度较平缓的野生山地,
用柴刀将杂草野树砍倒,斩断枝叉平铺于地表。
日晒干枯后过火焚烧,在陡峭处种苞谷、小米,在平缓、泥脚深处种红薯。
过火留下的灰烬,丰富的腐殖质,提供了肥源,所以,只要稍加
管护,无需施肥,也有可观收成。
这种地块一般离家较远,费工费力,往往采取种粮植林的循环方式。
几年以后肥力不足,便息耕改种杉树或毛竹等经济林木。
蔬菜瓜果有两大来源。
一方面是野生采摘。
绿色植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链,春天的蕨菜、野葱、竹笋、食用菇;夏天的黄花菜、菌类、杨梅、山桃;秋天的锥栗、猕猴桃;冬天的山薯、香菇、木耳。
另一方面是熟地种植。
春夏时节的南瓜、冬瓜、茄瓜、苦瓜、丝瓜、豆角、辣椒等;秋冬时节的生姜、淮山、萝卜、白菜、柑桔、梨等。
野生、种植互补,四季时鲜,应有尽有。
除新鲜食用,也适当加工储存备用,如干笋、干辣椒、干香菇、干木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