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们爱你啊,中国》精品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精品教案

1 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背诵诗歌。

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当,学习作者准确运用词语来描述事物的方法。

并学习在阅读中继续巩固、提升学生的概括及整体把握现代诗歌这一文体文本的能力。

3.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初步领悟诗歌的表现手法,并模仿诗歌中明显的语言范式进行创编。

4.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句,使其感受祖国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从而激起生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想象重点句子描绘的画面,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当,学习作者准确运用词语来描述事物的方法。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

难点:在感悟和欣赏中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并仿照2—6小节写两小节。

三、教学的准备: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图片,通过系列图画以及文字资料,欣赏祖国壮丽山河,获得初步感受。

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诗句导入,产生共鸣1.师激情叙述:在外国人心中她是茶叶,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长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马俑。

在中国人心中她是盘古,她是女娲,她是大禹,他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同学们,这些诗句中的她是谁?(板书:中国)2.交流认识:你对祖国了解多少呢?(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课件补充相应的知识)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你们对祖国的热爱,今天,就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说一句:“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师示范读,提示“啊”的音变。

)3.板书课题。

(二)动情范读,检查预习1.教师范读诗歌(配乐)。

2.引导学生闭目静听,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畅谈对诗歌的总体感受。

3.师适时引导回顾现代诗文体与叙述性文体的不同?(分节,押韵,节奏)4.自读诗歌,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

(2)想想,诗人围绕“爱祖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5.师巡视,了解学情。

随后交流自读情况。

A.检查字词读音(课件出示)(1)帕米尔高原景德镇陶瓷世界屋脊硕果开拓我们爱你啊,中国啊,我们爱你,中国!(2)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春色盎然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巧夺天工月色如水巍峨伟岸恢宏a.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b、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教师适时渗透方法:推想法B.检查朗读诗歌(1)把这样生动的词语放入课文,读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2)指名接读课文。

教师从诗歌的韵律,节奏方面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特点。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路1.在诗中,作者反反复复说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爱你啊,中国”,那作者究竟是爱祖国的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再仔仔细细地轻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课件出示)我们爱你啊,中国,我们爱你的幅员辽阔、爱你的()、()、()、()、(),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奋发,我们开拓,要把你的未来建设得更加美好!2.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并简练概括成小标题。

(教师板书)3.从诗的结构(总——分——总)入手,指导学生分段。

4.选择一名学生作例子,知道如何把段意连接起来,概括全诗主要内容。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精读感悟——“幅员辽阔”1.在老师的脑海中有四幅美丽的画,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把这四幅画读给大家听。

(课件音乐)师配乐朗读课文第1节,生闭上眼睛想象在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预设:(1)东海日出北国雪景师评价引读:真美啊!这么美的画面你能读好吗?(2)高原星空南国春色师评价引读:这么美的星星,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3.除了一幅幅画以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从课文哪里体会到的呢?(板书:幅员辽阔)(1)依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中国地形简图”,抓住“灿烂的太阳、群星闪烁”“银装素裹、盎然的春色”这两对词语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在同一时间,祖国东西部时差跨度大、南北季节反差明显,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总写热爱之情。

(2)练习感情朗读,读出祖国幅员辽阔,对祖国深深热爱之情。

(3)师点评:作者虽然没有在诗句中出现大、辽阔之类的词,但我们分明感受到祖国国土的特点,面对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祖国,我们怎么会不热爱?引读——背诵4.这些美妙的词不是诗人随心所欲写的,而是诗人匠心独到之处,这是作者的构思巧妙。

(板书:构思巧妙)(五)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渺、脊、恢、魄、拓(1)出示“脊”、“瓷”。

(2)教师示范写并指导。

讲评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的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脊”上面部分要收紧,“人”的两笔之间要宽大一些,罩住下面的“月”字。

“瓷”要写得上小下大。

2.打开习字册,描红并练写。

(六)作业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2.继续完成习字册。

3.收集有关祖国的其它名胜特产等方面资料;收集我们家乡或附近的景观特产。

第二课时(七)复习导入,渲染情感1.听写群星闪烁银装素裹盎然的春色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1)指名上台听写。

评改正字:妆盎澜(2)(音乐课件)闭眼想象背诵第一节,感受“幅员辽阔”2.回顾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板书)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这一首诗。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八)精读感悟——自学研读,品味诗文1.出示自学要求:从二——六小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反复读读,抓住最有感受的词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在文字旁写写批注。

2.四人小组交流彼此的感受或想法,教师有选择性地参与到某个小组的交流中,了解掌握小组活动情况。

3.引导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相互补充,教师也可以作相应的补充,以此提升学生的认知和感悟。

)教学预设:(依据学生谈到的内容课件出示小节)A.第二小节(1)引导学生谈感受。

(出示诗句)教师抓住“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四个词加以引导。

a、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b、多媒体演示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2)结合板书小节:这16个字,四个短语,表达了诗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这就是诗歌语言的另一特色“语言凝练”。

(板书:语言凝练)(3)你还了解哪些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全班交流。

(4)自我陶醉读——深情地,用朗读表达你心中的赞美。

(5)背诵。

B.第三小节(1)交流感受。

可根据第二小节的学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

(2)多媒体演示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丰富的物产。

(3)品味诗歌语言特点。

出示例句:龙井茶的清香清香的龙井茶学生反复读,引导学生体会将形容物产特点的词放在后面,更有利于突出其特点。

(4)用上面的句式说说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哪些物产?(5)伙伴竞赛——感情朗读。

背诵。

C.第四小节学生生谈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抓住地名“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大草原”展开联想,想象傣家月下的浪漫、阳光照耀下布达拉宫的雄伟与金碧辉煌、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奔腾的骏马以及那茫茫戈壁滩蹒跚而行的骆驼,体会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感情朗读——好友推荐读(3)除了文中所讲的,你还知道哪些别具风情的民族特色?尝试仿照文中的样子,说上一句。

D.第五小节(1)继续谈感受。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五千年》的阅读体会,说说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如:盘古开天辟地/甲骨文/四大发明/《九章算术》/《本草纲目》/地动仪/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2)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附:资料阅读。

同时回顾课文《在大海中永生》)(3)齐读。

E.第六小节(1)这一节学生谈论起来会有些难度,教师依据课堂生成,可适当引导学生联系旧知、经验,如:赞美松树、梅花的诗歌,民族人物等。

理解“伟岸”“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

(2)激情渲染: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流汗,为之奋斗,才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了这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它像松树那样伟岸坚强,像梅花那样芬芳高洁;胸襟宽广,气魄恢弘。

这一切,怎能不让人心生崇敬,怎能不让人生出爱的咏叹呢?齐读——4.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练习感情朗读。

指名感情朗读。

5.联系上文,梳理探讨。

整体出示第2——6节,看看句式上有什么特点?交流中引出表现手法:回环往复(板书:回环往复)(九)精读感悟——照应全诗升华情感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

2.诗中说道: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奋发,我们开拓。

对于“骄傲”和“自豪”,我相信我们同学都懂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奋发?如何开拓呢?请结合诗歌的二到六小节,想一想这个问题,同桌也可以讨论一下。

(板书:奋发开拓)3.学生思考讨论,教师了解学情,随机指导。

4.引导交流:(应该结合前文,结合时事)5.小结: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结尾再一次点明了题目,是不是与第一节有重复的感觉?(1)学生尝试谈想法。

(2)师引导:开头只为祖国的辽阔而感叹,而现在想到祖国有着无比壮丽的山河、世界闻名的特产、迷人的民族风物、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展望未来将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怎能不激动万分,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首尾呼应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师板书:首尾呼应)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十)诵读品味1.“我们爱你——”是全诗的一条情感主线,作者从多方面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炙热情怀。

你有没有产生和作者一样的情怀?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你的读有感情地读出来。

(1)练读,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比赛。

(2)诵读比赛,师生评价。

(十一)积累拓展2.仿写:除了诗歌中描写的内容之外,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表达对伟大祖国的赞颂和热爱呢?请你用上书上的方式,以“我们爱你——”起句,写上两三句话。

(1)探究写法,选择内容。

(2)展开思路,模仿创作诗句。

(3)交流、欣赏、评价。

3.拓展阅读。

引导学生对歌词简单分析与鉴赏,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为后面《练习1》做好了预习工作。

出示《爱我中华》a、读读诗歌,找出文中的韵脚。

b、想想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十二)作业设计(课件出示)1.这首诗感情真挚强烈,许多句子直抒胸臆,很适合集体朗诵。

你若有兴趣,可以为他选一个背景音乐,然后为他设计好领诵、齐诵部分,在班级活动时,可以作为一个节目来表演。

2.收集关于家乡的资料(图文并茂):风景篇、特产篇、美食篇、文化篇……模仿《我们爱你啊,中国》的结构,尝试以《我们爱你啊,枣庄》为题创作一首诗,表达对家乡的喜爱赞美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