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说课
(二)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理念
2. 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我们这门课程作为能力导向的理论课 进行课程改革建设,并力求达到理论 与实践一体化。无论教学大纲、教学 计划、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在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这样 一个总体理念的指导下贯穿着以下四 大理念:
第一、立德树人的教学服务理念。即让这门课程能为我 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思想政治素质的支撑。 第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即我们不能让学生仅 仅停留在懂理论这个水平上,我们还要让他们的认知能力、 思想觉悟都得到提升。 第三,重于实践的知行合一理念。即通过加大实践教学 比例,精心设计实践项目,改变大学生存在的“知易行难、 知而不行”的现象。 第四,时空结合的教学改革理念。即打破传统教师、教 室、讲授的静态教学模式,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师 与学生、教材与影视、书本与网络结合起来,营造一个活 泼、立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对这门课真学、真懂、真信、 真用。
(2)、内容安排 在内容安排上,我们做到理论与实 践交替进行,把十五章理论教学内容与 十个实践教学项目融合在一起,让学生 在理论教学后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 解。 在课时安排上,我们力求达到教设计
我们清楚的知道思政课要提高课堂吸引力、感染力,关键在于 教学情景的设计,由于理论课程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在课程教 学过程中设计和运用了以下教学情景,并在各单元交替、灵活 运用。 1、对比式教学情景 :通过对比,营造好奇、探究的学习场景。 2、对话式教学情景: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对话,营造平等、民 主的双向互动关系。 3、思辨式教学情景:通过思辨的过程,把学生的认知能力从一 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4、人文感化教学情景:发挥诗歌、音乐等人文学科的感化和熏 陶作用。 5、情感认知教学情景:通过真、善、美的教育培育学生对真、 善、美的追求。 6、传媒认知教学情景:通过大众传媒(视频等)的形象性、即 时性和丰富性,可强化教学实效。
其中校内五个,分别是:
第一:激扬文字,名著在线阅读 第二:激情岁月,红色影视欣赏感悟 第三:拓展训练,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四:思想交锋,辩论擂台对攻赛 第五:学海泛舟,主题演讲热点评说
校外五个,分别是:
第一:生态甘肃,绿色环保行动 第二:文明社区,青年志愿者活动 第三:创业设计,市场趋势调研活动 第四:青春闪光,察民生知国情社会调查 第五:红色之旅,感受革命先烈精神
精品课程验收汇报
负责人:张胜闻
总体规划
教学 团队
互动平台
课程资源
学院政策
课程概 况
课程建
设
理论前沿 教学评 价
实践教学
(一)课程定位
1. 课 程 性 质
2. 课 程 作 用
1、课程性质:
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 程共三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 课)、《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是其中的核心课程, 是高等院校全体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目的是通过对学生 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 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 的客观规律,确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它的关键目的是把大学生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六)课程资源建设情况
1、有一个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教育教学及实践能力 较强的骨干教师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团队(团队4名 成员,均为副教授)。 2、有最具权威的教材——教育部规定的统编教材及相关配套的 教学参考书。 3、有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下编写的符合教学内容选取原则 的“能力导向”课程改革建设教案 。 4、有课程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的教学课件。 5、有精心收集的符合教学需要的各章视频资料。 6、有便于理解各章重点难点问题的案例素材。 7、有不同历史时期对国家起重大贡献的人物故事介绍。 8、有经归纳整理过的有针对性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不同时期、 不同伟人的著作。 9、有便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各章配套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 10、有省内免费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1、有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范实施的系列实践活动
3、内容选取 ⑴、选取原则: 本课程教材内容博大精深,课程包含了毛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 理论成果。而课程教学受到教学时间、教学 条件限制,不可能全部、系统地呈现教材内 容,所以在内容选取上我们遵循一条“学马 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
(2)、选取侧重点: 在教学内容选取的侧重点上我们重点 选取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热点问题、学生 困惑问题来讲。
(3)、教材处理: 在教材处理上,一是为了让学生准确 、清晰的把握整个理论体系的脉络,我们 没有删掉哪一章,做到了保留各章。 二是为了照顾学生接受能力及贯彻“ 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做到精选 其中。 三是为了紧贴社会现实、紧贴学生思 想实际,我们做到了补充热点问题。
4、内容组织与安排
(1)、内容组织 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上以能力导向为主,力求实现理论与 实践一体化。全部内容分两大块,一是理论教学,二是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部分,结合理论发展脉络、教材体系,把它分 成三个模块:总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 实践教学部分我们设计了“缅怀先烈,感受烽火岁月” “完善自我,知识修身” “服务社区、营造和谐社会” “感受变化,建设家乡”四大主题,共十个项目 。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这四大理念,我们的课程设计思路是: 1.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项目相结合 配合教材15章理论教学,课程教学团队设计了校 内与校外共10个实践教学项目,做到理实一体。 2.搭建五个平台,拓宽学习空间 即为学生搭建了理论专题讲授、实践教学项目、 网络学习环境、素质教育主题活动、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规范实施五个平台,使学生通过这 五大平台理论水平得到提高,思想素质得到提升, 各种能力得到锻炼。
(3)在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正确认识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 社会、积极面对社会、较好适应社会和服务社 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社 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意识和吃苦耐 劳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集体主 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奉献精神 ;培养学生爱校爱班、尊敬师长、关爱同学的 文明意识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口头表 达、语言文字、社会交往、办事、管理等具体 能力。
2、教学内容 教材共15章47节,35万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总论,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 程的理论成果和精髓(包括第一、二章);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包括第三、四章); 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第五章到第十五章)。 教材设计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重点
(七)已有教学成果列表
1申报表 3课程简介 5课程定位及目标 7教学队伍 9教学内容 11课程讲稿 13重点难点 15教材 2学校政策 4历史沿革 6课程特色 8课程标准 10授课计划 12授课教案 14多媒体课件 16精彩一课
2、课程作用:
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非常重大,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 四个方面: 第一、使大学生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 素养。 第二、使大学生具有科学、理性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 第三、使大学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同 感。 第四、使大学生树立起坚定的政治和理想信念,产生崇高 的社会责任感。 由这四大作用可见,这门课程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 需要各授课教师的高度重视。
(五)在真实教学情景中采用先进的教学 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启发、探究、分析 比较、学习归纳、互动讨论、 演讲引导、个案分析等教学方 法。
2、教学手段
首先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 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势,在课件中融 合图片、影视音像、动画等资料,由于节省了板书时 间、增加了课时容量、做到了直观、生动和可视,所 以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们利用学院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创建网络 教学课堂。在我们的课程网站上,建立网络教学资源 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工具和手段。 再次,我们把课堂教学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利用兰州 市免费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搭建社会实践教学 平台。把这些社会资源也变成向学生灌输思想,传递 知识的重要工具。
(三)能力导向的课程改革
学习目标
课 程 内 容 改 革
教学内容
内容选取
内容组织与安排
1、学习目标
(1)在知识方面 使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 的重大战略意义,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 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规律,认识国家的前 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导向,坚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主旋律,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旗帜”、“一条道路”和“一个 理论体系”的教育与宣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 果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
(2)在素质方面
通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 习与践行,塑造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 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树立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坚定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 强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成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 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