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饲养鸭苗的基本方法
初生雏鸭全身绒毛干后,即可喂食、饮水。
喂食前先进行潮水,也叫“点水”。
就是先将幼雏放在竹篮内。
然后轻轻的将竹篮放入
浅水中,以浸水至脚背为准,任其自由饮水。
时间一般5—6分钟,
不宜过长,但一定要使幼雏只只饮到水。
“潮水”过后,把幼雏放
在柔软的干草上,让其自动理毛,等到毛干马上开始第一次喂食。
另一种方法,是在幼雏的身上喷洒些水,促使互相啄食身上的水珠。
注意不论哪种方法,都应在温暖的环境下进行。
早饮水有利于体内
废物的排除和残余蛋黄的吸收。
“开食以后,逐步过渡到使用配合全价的“花料”,日喂次数仍然要保持5—6次。
幼雏不懂饥饱,要经常观察幼雏的消化情况,随时间调节喂食量。
如发现嗉囊(食道膨大部)里还积存较多饲料,就要减少当餐喂量,
必要时只给水,不给食。
进雏后进行分拣。
出壳最晚的、脱水的、腿脚伤残的、眼睛看不见的、根据数量多少相应隔开。
由于弱苗体质差脱水严重首次饮水
时间要6-10小时。
并加入8-10%的葡萄糖和高含量的电解多维素,
有利于改善鸭苗的体制达到迅速生长的目的。
眼睛看不见的和腿脚
伤残的鸭子人工喂水达到体制健壮后自由吃料和饮水。
育雏温度要
高于33度,保持5天后每天降温1度,降至育好苗的正常温度。
10
天后弱苗体制和好苗一样了成活率90-95%左右。
弱苗与正常苗出栏
相差3天。
雏鸭的饲养管理进雏和分群雏鸭应在出壳后,及早进入育雏室,避免出壳时间过早的雏鸭不能及时饮水和开食。
进入育雏室后,应
根据维鸭出壳时间的早晚、体质的强弱和体重的大小,把强雏和弱
雏分别挑出,组成小群饲养。
特别是弱雏,要把它们放到靠近热源
即室内温度最高的区域饲养。
弱雏的垫料最好采用较厚的,可提高
其成活率。
每群雏鸭以200一300只为宜。
一、雏鸭的饲养管理
1、首先要做到"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种鸭到场后,要让雏鸭及早饮水,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及抗生素等药物,连用
3-5天,有助于增强雏鸭抵抗力。
饮水15-30分钟即可开食,开食
时采用小鸭料,小鸭料粒度应以适合雏鸭采食为宜。
开食后任何时
间都不可断水。
3、要赶堆分群。
由于雏鸭合群性强,即使育雏温度适宜,雏鸭
休息时常常打堆而眠。
若育雏温度偏低,打堆就更为严重,容易压死、伤雏鸭。
因此必须经常观察雏鸭的情况,发现有打堆现象,立
即要将其赶开,并适当分群及提高育雏室的温度,以减少雏鸭的死亡,提高成活率。
二、后备鸭的饲养管理
1、控制体重。
4周龄至24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保持鸭群的体
重与标准体重接近。
体重过高或过低有害鸭群将来的产蛋率。
每天
饲喂应以鸭群体重与标准体重相差来决定,在150克/只的范围内根
据体重而有所增减,而我场一般在5周龄内保持4周龄末的采食量,到6周龄时才按标准体重限制采食。
4周末早上饲喂时,将一群种
鸭各称公母鸭10%,计算每群鸭的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比较,然后
决定鸭群的饲料供给量,在标准体重±2%的标准范围外,平均体重
过重则相应减少饲喂量,平均体重过轻则相应增加饲喂量,增减多
少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开产前2周,要注意到在产第一只蛋时,将
后备鸭料逐步过渡到蛋鸭料,到产蛋达5%,让种鸭自由采食。
2、后备种鸭饲养时应混群饲养,育成后按公母比1:5的比例搭
配合群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