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地震能不能被预测的调查研究

关于地震能不能被预测的调查研究

关于地震能不能被预测的调查研究
初一(1)班王超维162
课题摘要:
本课题是针对地震能不能被预测的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研和媒体资料的方式,了解了周围群众对地震和地震预测的认知程度,并收集整理了专家对于地震预测的观点比较。

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地震预测还处在概率预测阶段,还不能实现精确预测。

关键词:地震、地震预测、调研、地震前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遇难人数及失踪人数总和超过87000人,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7.1级地震,遇难2698人,受灾面积35862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46842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接二连三的大地震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残酷的现实让我们不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地震究竟能不能被预测呢?如果能预测,并且掌握它的方法,加以运用,一定可以避免许多损失。

本次调研就针对这个问题展开。

调研活动主要通过问卷调研和媒体资料(网络、书籍等)两种方式进行。

调研前期主要以问卷调研的方式进行,通过网聊(上QQ问同学)和面谈(在双休日的补习班的课间休息时访问)两种方式,了解被访者对调研问
卷所设计的问题的回答。

调研后期主要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和阅读专业书籍的方式收集整理关于地震和地震预测的信息,并最终得出调研结果分析。

调研周期是从5月1日开始到5月20日,之后时间为资料整理与调研报告论文的撰写。

调研报告从对地震的认识到对地震预测的观点等方面设计了四个问题。

在问及对地震成因及地震传播方式的了解程度时,10个人中有6个人表示一点也不知道,4个人表示大概了解一点,但说不清楚具体情况。

在问及关于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时,10个人中有5个人不了解,有3个人只说出1到2种,2个人经过和周围人的讨论或上网查资料才说出结果。

在问及地震能不能被预测并给出理由时,10个人中6个人回答不能预测,4个人认为能够预测,但问询观点的理由时,都表示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说不出具体的依据。

在被问及地震是不是有前兆时,10个人都能说出来几个有代表性的地震前兆,但是这是基本的常识。

通过上述的问卷调研,不难发现,身边大部分人都对地震和地震预测知之甚少,关于地震能否被预测得不出结论。

于是调研后期工作主要集中在媒体资料方面。

通过广泛的网络查询和相关书籍阅读,获取了关于地震和地震预测方面的大量信息。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
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类型中,90%以上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

对于地震能否被预测,专家们观点不一,专业资料也显示观点有分歧。

地震预测到如今还是探索性研究项目,特别是中、短期或临震前的预测尚处于探索阶段,远远没有到可以实用的程度。

一些学者对实现地震预报抱有怀疑,对于用行政手段组织地震预测持保留态度。

认为地震可以被预测的,主要认为:“地震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所以地震的发生必然和一定的构造环境有关。

同时,地震不是孤立发生的,它只是整个构造活动过程中的一个事件,在这个事件之前,还会发生其他事件。

如果能确认地震前所发生的事件,就可以利用它作为前兆来预测地震。

另外,地震的发生又带有随机性。

在积累着的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石在何时、何处发生破裂,决定于局部构造中的薄弱点及其性质,而对这些薄弱点的分布和性质常常不能清楚了解;此外,地震还可能受一些未知因素的影响。

因此,预测地震有时就归结为估计地震发生的概率问题。

根据以上这些考虑,地震预测方法大致可以分为3类:地震地质、地震统计和地震前兆。

它们不是彼此无关,而是互有联系的。

若将3种方法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①地震地质方
法。

是以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为基础,宏观地估计地点和强度的一个途径。

可用这种方法在大面积上划分未来地震的危险地带,确定不同强度的危险地区。

这种工作叫做地震区域划分。

由于地质的时间尺度太大,地震的时间预测不能依靠这一方法。

②地震统计方法是从地震发生的记录中去探索可能存在的统计规律,估计地震的危险性,求出发生某种强度的地震的概率。

统计方法的可靠程度决定于资料的多寡。

中国历史悠久,在有些地区,地震资料丰富,运用统计方法可以提供有意义的结果。

③地震前兆方法是根据前兆现象预测未来地震的时间、地点与强度的方法。

地质方法的着眼点是地震发生的地质条件和在比较大的空间、时间尺度内地震活动的变化。

统计方法所指出的只是地震发生的概率和地震活动的某种“平均”状态。

若要明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地点、强度和时间,还是要靠地震的前兆。

所以寻找地震前兆是地震预测的核心问题。

为了取得可靠的地震前兆,必须开展长期、广泛的观测和研究。


认为地震不可以被预测的,主要认为:“地震预测的科学前提是认识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过程,包括地球介质物理、力学性质的异常变化。

但是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主要是因为地震是宏观自然界中大规模的深层的变动过程,不同于实验室中单纯的可控条件下进行的样品试验,其影响因素过于复杂,还可能有人类未知的因素存在。

人们所能做的是在地面上观测某些物理量,这种观测通常是不完全的和不完善
的。

在当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人们还不能深入地球内部直接或间接观测深层介质的物理状态,因为测量过程本身就将打破原有的状态。

而所能观测的物理量异常变化是否与地震的发生真正相关还不能确知。

这就是地震预测研究所以进展缓慢的真实原因。

地震的预测仅仅停留在学术讨论层面上,尚无可靠证据表明地震可以准确预测出时间和地点。


综上所述,我认为就目前我们科技水平和认识能力而言,地震预测能做到概率预测,但不能做到精确预测。

地震的预防工作才是目前工作的重点,需要政府增加投入和民众增强地震预防和逃生技巧积累。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由于我本人身边的同学朋友大都是年轻学生,所以缺乏关于地震的专业知识,凭日常的常识,不能够对本次调研给与实质性的帮助,但是又没有认识的专家可以访问,为解决这个问题,不得不借助网络和书籍。

所查阅的相关资料都有明确的出处,科学性和真实性值得信赖。

通过本次调研与总结,我掌握了做调研的步骤和要领,了解了关于地震和地震预测的大量信息,增强了地震预防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