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排水工程设计概况

给排水工程设计概况

1.1.1给排水工程设计概况序号计主要内容1.2污水废水1.本工程采用污水、雨水分流管道系统,建筑物内采用生活污水与废水合流管道系统。

管材及接口详见表格一。

2.地面以上楼层污水能重力流排出的重力流排入室外污水管,不能重力流排出的的污水排至地下室污水泵房集水坑后,经污水泵房提升后排入室外污水管;3.室内一层预留排水管做至高出地面500mm,二三层均在板下预留排水接口,二层排水预留排水接口标高均为FL1+3.9,三层排水预留排水接口标高均为FL2+3.7,后续装修时厨房排水须经网框地漏后排入预留的污水管(专接厨房),此部分排水经隔油器处理合格后提升排入室外污水管。

4.地下室餐饮和超市的需要隔油的废水先排至地下二层的提升一体化成品隔油池后在排入室外污水管网。

5.所有卫生洁具的存水弯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

空调机房地漏采用密闭地漏。

6.地下室集水坑潜污泵均为自藕式安装,每个防火分区内设定一个集水坑采用消防电源,坡道集水坑均采用两路电源。

7.一层污水排出管超30米的应设置清扫口,清扫口设置在板下。

8.公寓式酒店内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降板高度300mm.每层采用TTC排同层积水装置。

9.试压:压力废水管道按潜污泵扬程的2倍进行试压。

10.排水管做闭水试验,注水高度以一层楼的高度为标准,安装管道时应考虑试水措施,在30min分钟内不渗、不漏为合格,排出管道应以最底层排水设备至室外排水井之全程注满水试验,在60min内不渗不漏为合格。

1.3 雨水1. 裙房大屋面采用虹吸雨水排水系统;机房屋顶以及中庭飘顶雨水均为外落水,排至22.420标高的大屋面,详见建筑平面;其余小屋面及雨篷为87雨水系统。

影院屋面虹吸雨水斗及雨水管不得安装在影厅内。

2.雨水重现期:雨水排水系统排水能力虹吸设计按20年设计,和溢流一共按50年。

雨水室外场地和道路雨水重现期取2年。

公寓屋面采用87斗雨水系统。

3.暴雨强度公式:q= 3306.63(1+0.8201lqP))/(t+18.99)^0.77351.1.2电气工程设计概况序号主要内容计不小于180分钟。

3.2.3 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疏散走道等场所设置疏散应急照明系统。

疏散走道疏散照明的地面照度不低于3.0lx;人员密集疏散区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地下疏散区域疏散照明的地面照度不低于5.0lx;营业厅疏散照明的地面照度不低于10.0lx。

3.2.4 疏散走道及转角处、安全出口及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门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疏散指示标志在墙面安装,距地1.0m,安全出口及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门疏散指示标志设置在门的正上方。

疏散指示标志自带蓄电池,其应急时间不得小于90分钟。

3.2.5 商业疏散走道及主要疏散路径的地面设置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其配电电压为~36V安全电压,标志间距离<3m;此部分标志接入应急照明系统,并集中设置蓄电池,其应急时间不小于90分钟。

3.2.6 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灯具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和《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的规定。

消防应急灯具必须是有公安部消防局认证的产品,产品上有专用条形码。

灯具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3.2.7 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常明,应急照明强制启动控制参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说明。

3.3 动力3.3.1 风机容量较小,采用全压启动方式。

3.3.2 水泵优先采用全压启动方式,对单台容量较大的水泵采用星三角或变频软启动方式。

3.3.3 潜水泵、生活泵采用液位传感器水位自动控制及就地手动控制,潜水泵控制箱由潜水泵供货商配套提供,控制箱应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30mA瞬时动作);消防稳压泵、消火栓泵、喷淋泵控制方式另详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说明。

3.3.4 消防泵、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设备的过载保护及漏电保护只动作于报警,不动作于跳闸。

消防排水泵断路器漏电作用于跳闸。

3.3.5 防火卷帘控制箱、卷帘两侧手动控制盒及其控制线路型号规格等由卷帘门供货商成套提供。

3.3.6 使用非消防设备供配电电源火灾时的联动切除,通过相应配电回路断路器的分励脱扣器由火警系统控制模块远程控制或现场手动控制。

序号主要内容计4.2.1 本工程干线电缆采用电缆桥架敷设,电缆桥架直线长度超过30m时设置伸缩节、跨越建筑伸缩缝处应设置补偿装置;必要时桥架制作安装应经过现场实测后实施。

4.2.2 电缆桥架转弯、分支处应满足桥架内电缆最小弯曲半径最大值要求;桥架及母线均不得在穿越楼板或墙壁处连接;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架、引出(入)电缆金属导管、母线槽外壳均应接地,全长应不少于两处与接地保护导体相连,长度大于30m时,间隔30m接地一次。

4.2.3 普通配电电缆敷设电缆桥架采用钢制电缆桥架,室内安装时采用热镀锌,屋面等室外安装时除热镀锌外应采取加防锈表面喷涂措施。

消防设备配电电缆敷设电缆桥架采用封闭式钢制防火电缆桥架。

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其支撑点间距不应大于2m。

4.2.4 当一二级用电负荷同一设备的两回路配电电缆同桥架敷设时,两者间也应采用防火隔板分隔。

几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安装应在各相邻电缆桥架间留有满足维护、检修的距离。

4.2.5 竖井内高强密集型封闭式母线过楼板处采用专用附件支承并以支架沿墙支持,支持点间距不宜大于2m;进线盒及末端悬空时,垂直敷设的封闭式母线应采用支架固定;终端无引出线时必须装上终端盖。

4.2.6 纵向封闭式母线直线敷设长度超过80m时,每50~60m适当位置设置膨胀节。

4.2.7 竖井内纵向电缆干线均采用梯级式金属桥架沿墙敷设,普通用电负荷配电干线电缆与应急(消防)设备配电干线电缆分桥架设置并相互隔离;桥架固定支架间距不大于2m。

4.2.8 金属桥架、封闭式母线在各层电气小间内与竖井内接地保护干线(PE)及局部等电位装置相连。

4.2.9 封闭式母线、金属桥架、金属线槽、金属套管或电缆等布线在穿过竖井楼板或墙壁时,应以防火隔板、防火堵料等材料做好密封隔离(封堵应达到穿越处楼板或墙体的耐火极限)。

4.2.10 所有非消防普通动力设备均穿SC管,一般照明配电支线采用MT管(壁厚不小于1.5mm),穿管沿墙、楼板或埋地暗敷,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cm。

在吊顶内明敷设时应另设支架。

4.2.11 所有消防设备、应急照明配电支线均穿金属管暗敷设于墙、楼板或埋地等非燃烧序号主要内容计10mX10m或12mX8m的网格。

钢屋面部分利用钢屋面作为接闪器,屋面钢板金属部分厚度不应小于0.5mm、铝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65mm(金属板应无绝缘被覆盖),钢结构玻璃屋面钢结构部分应与屋面与屋面避雷网格作良好电气连接(不少于两处),钢结构圆钢构件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构件截面不应小于50mm。

引下线:利用建筑物所有结构柱内的主筋(两根 >=∅16)作为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米的结构柱内钢筋二根主筋采用焊接方式(参见接地平面图),其它均可采用绑扎方式。

接地极:接地极为建筑物基础底梁上的上下两层钢筋中的两根主筋通长焊接形成的基础接地网(参见接地平面图)。

引下线上端与避雷带焊接,下端与接地极焊接成电气通路。

外墙内、外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7.3 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金属通风管、金属屋面、金属屋架等均与避雷带可靠焊接。

7.4 为防止侧向雷击, 建筑物高度30米以上,每两层沿外墙四周楼板处设水平均压环(利用每层楼板四周外墙圈梁内两根主钢筋),并应与引下线相连。

建筑外墙上突出部分防雷接闪器、外墙上的窗框及栏杆等金属构件应与均压环可靠连接。

7.5 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在建筑物地下层或地面一层电源进线处设置总等电位联结装置并与建筑物防雷装置相连接,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进线配电箱内PE排、建筑物金属体、接地极等应与等电位装置连接。

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淋浴间采用局部等电位联结。

等电位联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导通性测试。

7.6 平行敷设的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当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跨接,跨接点间距不应小于30m;交叉时净距小于100mm时也应采取跨接措施。

7.7 屋顶用电设备配电线路穿线钢管一端与配电箱金属外壳及PE端子连接,另一端与用电设备金属外壳连接,并就近与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7.8 电子信息系统应按照所处环境的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采取相应的电子信息系统内部、外部防雷的综合防护。

竖井内电气及弱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箱、架)、金属管(槽)、屏蔽电缆外层及信息系统防静电接地、SPD接地端子等应以最短距离与竖井内等电位端子箱(LEB)联结;各弱电系统在其设计时应于进线处在相应端口安装1.1.3暖通工程设计概况风机盘管回水管上设电动两通阀。

3.空调水管环路均经过详细计算,各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控制在15%以内。

4.空调水系统供回水总管之间设置压差旁通阀,确保在低负荷状况,能够为机组提供所需的最低水流量。

1.6 通风设计1.地下汽车库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小时计,送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5次/小时计。

车库内设动态节流仪,根据车库内CO浓度控制风机转速,以节约运行费用,CO浓度探头设置见平面,浓度控制在10~30mg/m3之间,离地2m。

2.地下非机动车库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小时计,利用进风百叶自然补风。

3.地下室冷冻机房设平时及事故机械排风,平时排风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小时计算,事故排风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小时计算,利用进风百叶自然补风。

4.地下室锅炉房设平时兼事故机械排风,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小时计算,风机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置电器开关,利用进风百叶自然补风。

事故通风风机采用防爆风机并应由消防电源供电。

通风设施应安装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事故通风系统与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连锁,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的1/4时系统启动运行。

5.气体灭火钢瓶间设机械排风,排风量按换气次数12次/时计算。

6.地下变电所平时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换气次数10次/时计算,火灾灭火后设防护机械排风,排风量按换气次数大于6次/时计算。

并分别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置电器开关。

其中用于变电所的事故后通风机由消防电源供电。

7.地下室水泵房按换气次数6次/小时设机械通风。

8.卫生间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小时计,利用空调送风或门窗自然补风。

9.厨房事故通风按换气次数≥12次/小时计,事故通风机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置电器开关。

事故通风风机采用防爆风机,通风设施应安装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事故通风系统与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连锁,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的1/4时系统启动运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