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双语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篇一:少数民族双语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总结文章内容由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总结201X年8月10日至8月19日我参加了201X年海南省第七期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培训班的学习。
这次培训的目标是:通过培训,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基本掌握学习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通过培训,了解国家普通话学习和应用的发展动态,开阔视野,提高对运用普通话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训练,了解自身普通话的水平与差距,激发学习和应用普通话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和表达水平。
主要培训内容有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普通话基础理论、普通话口语训练等。
培训的方式有:1、从理论到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训练主线。
以普通话语音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为基础,强化普通话听、说能力训练,加强口语教学实践指导。
2、以项目带动内容的训练形式。
以说话、朗读、演讲等项目,带动汉语拼音声韵调的发音、词语、句子等系列内容的训练,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提高学员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3、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训练的辅导方式。
小班人数15人左右,配备普通话测试员为辅导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员克服母语干扰,学好普通话标准语音。
4、运用新理念和新方法,结合现代化培训手段,学用结合,注重实效,提高培训效果。
从这次的培训目标、内容与方式看,我们参训学员接受的是科学系统,目的性非常强的一次培训。
从培训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辅导老师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对我们孜孜不倦地指导,用他们的所学以最简单、最快的方式传授给我们。
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让我们的普通话水平有一个最大地提升。
老师的压力大,我们的压力也大。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认真做笔记,认真跟老师练习发音。
一遍,一遍,又一遍,刚开始,我们都不习惯,所以,一天下来,有些学员的嗓子就疼了,但看到老师那么认真,我们的压力也很大,只好忍着继续跟老师练习发音。
晚修时间,老师还对我们进行个别指导。
因为我们来自全省各个地方,由于我们说的母语发音不同,所以出现的问题也不同。
老师就帮我们找出各自的毛病,进行个别指导。
例如,发不出翘舌音是我们共同的毛病。
对于这个毛病,三位指导老师用他们自身掌握的方法教给我们。
林老师教我们用挺糖果的方法,曲老师教我们先放松舌头,再慢慢翘起舌尖的方法,谭老师教给我们先读啦啦,然后发出喳,最后发出zhi,hi和shi的发音方法也一样。
我觉得三位老师教的方法都好,不过我还是喜欢谭老师教的读啦啦然后再发出zhi、hi、shi的发音方法。
除了发翘舌音,发的语调偏低也是我们海南人的普遍毛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三位老师也是教给了不同的方法。
曲老师除了带读,用自身的语调来告诉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调读书,说话,还让我们多听范文朗读,跟着读。
符老师教我们要多练歌,加强底气。
符老师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告诉我们发出不同的语调会引起多大的笑话,让我们在笑声当中知道说好普通话是多么的重要。
总的来说,这次的普通话培训,解决了我教书十年来的困惑,我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有了方向。
我非常感谢国家给我们的这次学习机会。
今后我还要不断地学习普通话,讲普通话,还要鼓励我身边的人学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
篇二:少数民族双语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总结 201X 年 8 月 10 日至 8 月日我参加了 201X 年海南省第七期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培训班的学习。
这次培训的目标是:通过培训,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基本掌握学习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通过培训,了解国家普通话学习和应用的发展动态,开阔视野,提高对运用普通话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训练,了解自身普通话的水平与差距,激发学习和应用普通话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和表达水平。
主要培训内容有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普通话基础理论、普通话口语训练等。
培训的方式有:1、从理论到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训练主线。
以普通话语音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为基础,强化普通话听、说能力训练,加强口语教学实践指导。
2、以项目带动内容的训练形式。
以说话、朗读、演讲等项目,带动汉语拼音声韵调的发音、词语、句子等系列内容的训练,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提高学员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3、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训练的辅导方式。
小班人数 15 人左右,配备普通话测试员为辅导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员克服母语干扰,学好普通话标准语音。
4、运用新理念和新方法,结合现代化培训手段,学用结合,注重实效,提高培训效果。
从这次的培训目标、内容与方式看,我们参训学员接受的是科学系统,目的性非常强的一次培训。
从培训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辅导老师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对我们孜孜不倦地指导,用他们的所学以最简单、最快的方式传授给我们。
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让我们的普通话水平有一个最大地提升。
老师的压力大,我们的压力也大。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认真做笔记,认真跟老师练习发音。
一遍,一遍,又一遍,刚开始,我们都不习惯,所以,一天下来,有些学员的嗓子就疼了,但看到老师那么认真,我们的压力也很大,只好忍着继续跟老师练习发音。
晚修时间,老师还对我们进行个别指导。
因为我们来自全省各个地方,由于我们说的母语发音不同,所以出现的问题也不同。
老师就帮我们找出各自的毛病,进行个别指导。
例如,发不出翘舌音是我们共同的毛病。
对于这个毛病,三位指导老师用他们自身掌握的方法教给我们。
林老师教我们用挺糖果的方法,曲老师教我们先放松舌头,再慢慢翘起舌尖的方法,谭老师教给我们先读啦啦,然后发出喳,最后发出 zhi, hi和 shi 的发音方法也一样。
我觉得三位老师教的方法都好,不过我还是喜欢谭老师教的读啦啦然后再发出 zhi、 hi、 shi 的发音方法。
除了发翘舌音,发的语调偏低也是我们海南人的普遍毛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三位老师也是教给了不同的方法。
曲老师除了带读,用自身的语调来告诉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调读书,说话,还让我们多听范文朗读,跟着读。
符老师教我们要多练歌,加强底气。
符老师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告诉我们发出不同的语调会引起多大的笑话,让我们在笑声当中知道说好普通话是多么的重要。
总的来说,这次的普通话培训,解决了我教书十年来的困惑,我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有了方向。
我非常感谢国家给我们的这次学习机会。
今后我还要不断地学习普通话,讲普通话,还要鼓励我身边的人学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
篇三:少数民族双语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半个月的双语教学培训就要结束了。
回顾短暂的学习时光,使我感触颇深,收获颇多,既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更提高了自己的各方面综合素养。
在极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任教,能有机会参加双语教学培训,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看到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在学习过程中,我珍惜这个机会,利用所有可用的条件,提高了汉语授课能力,提高了双语教学能力,更新了双语教学观点,提高了双语教学方面的修养。
通过本次学习,我认为,几个专家都以全面、具体、独到的方式给我们讲了我们从未听到过的新课,使我们从陈旧的观念中更新转变过来,使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向着创新的模式方面进发。
下面,我对自己近半个月来的学习生活体会作如下简要总结:一、思想观点方面:作为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神圣使命。
因此,在培训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提高了语言水平和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听到双语教学培训的消息,我心里很高兴,我认为这样的培训模式,我实在很需要,一方面既可以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深入实践,提高双语教学能力。
二、实习态度方面:培训一开始,我便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抓紧机会,认真听课。
树立机会观念,激发自身的努力和热心,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严格遵守培训的各种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培训的安排部署,胜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实习期间,不怕苦,不怕累,乐意接受学校和指导教师交待的任务。
认真参与教学教育研讨活动,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理论知识,为未来的工作打好了基础。
三、生活方面:我在学习期间,积极配合宿舍管理工作,按时归宿,没有晚归,没有给学校带来任何困难。
在生活中,艰苦朴素,努力适应培训地方生活。
与室友保持友好、团结合作,保持良好的关系。
四、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在这短短的半个月的学习实践表明,我完全可以适应双语授课要求。
但是,还存在较多不足。
例如书写苗文不标准,发音不够准确,课堂教学的投入力度不完全,科研效果和内容不多,只限于一般的理论知识,没有学习更系统化的教育教学理论等。
但我会再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培训即将结束,我知道,这是我一生中重要的而且很有效果的一次学习活动,回去后,我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谦虚学习,不停地学习,努力钻研,为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做出一份力量。
在贵州省苗(东方语言)汉双语师资培训学习心得盘石镇小龙永强在贵州东部的苗族地方,这里聚居约六十多万的苗族人,他们一向以勤劳、朴实、豪放、好客,和勇敢而著称,特别是女友巧夺天工蜡染和民族刺绣;男有能“上刀山,下火海”的勇敢豪情。
他们有独特的服饰和语言等等,他们是世界上最悠久而有多灾多难的民族之一。
在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就达30万人以上,绝大多数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用苗语交流。
由于居于贵州的东部,所以这系苗语被专家和学称之为东方语言。
这里的苗族人祖祖辈辈的“母语”就是东方语言了。
许多小孩刚上学是听不懂汉语的,更不要说普通话了,何况还要去学什么字、词、句等等。
可见老师教学生难,学生学习更艰难。
我从小就是这样的,听不懂汉语,那个时候,我们八、九岁才读一年级,记得我们的老师先用汉语讲一次,再用苗语解释一遍,就这样让我们逐渐由不懂到懂一点点,再懂一些……直到上三年级时才基本听懂汉语。
如今身为老师的我,看着这些可爱又天真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又何尝不类似孩童时的我呢?随着我国的发展,在这个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繁荣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悠久古老的苗族人构建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化——苗语。
我们要去好好传承,去探究,更没有理由抛弃它。
201X年6月26日,我有幸被安排去参加苗汉双语培训,而且培训地点在省府贵阳民族学院,我又激动又高兴。
当我们一行100多人来到贵州民族学院,眼前的校园让我们倍感大学生的气息,景色秀丽的校园让我们几乎忘记一天奔波的疲倦。
在培训前,县教育局吴局长和教育厅黄燕处长的重要讲话,让我明白许多苗族人的发展史,明白领导们殷切的愿望和嘱予的重托。
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和好学习,不要辜负领导们的期望,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更好传授给我这些天真、可爱的小弟妹们。
在培训期间,龙智先老师教我们苗族东部方言语言文字概述,让我明白了苗语的创建历尽艰辛,接着教我们生母、韵母,以及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