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
摘要:语法是人类思维高度抽象化的结果,而语言活动则是运用这些高度抽象了的错综复杂的规则来创造句子,表达意思。
语言科学把这些规则总结成语法体系,成为言语发挥其功能的原则和途径。
语法是语言构成的内在规律,是学习语言的“捷径”。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感到语法教学很棘手,在公开课、观摩课上尽量避开语法教学。
老师的避教,导致学生语言形式上的错误,影响交际过程。
如果讲解语法,又怕陷入枯燥乏味的传统语法教学模式。
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语法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等学习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恰当、更准确、更有意义的运用语言,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那么小学英语的语法教学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设计任务型活动,增强语法学习的交际性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活动中运用语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内化语言规则,而且能有效提高其语用能力。
例如,教学一般将来时态begoingto和will时,教师设计如下任务型调查活动:明天是星期天,你要做什么?圣诞节你打算给你的父母和朋友买什么礼物?母亲节将至,你将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情感?学生在调查中,理解了一般将来时态表达的意义,练习了所学
句型,同时学生体会到自己要怀感恩心,应做感恩事。
二、创设真实情景,增强语法学习的生动性
情景法是借助体态语、表演等,利用图片、多媒体和实物等具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真实生动的情景。
这样有效地避免语法教学的枯燥性和单一性,对学习主要是以感性认识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很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这一语法内容的时候,可以把本课中的动作设计成一天的活动,首先可以设置一只钟,然后逐张出示图片sleep—
eat---go--stand—sit—run—jump—clean—go—wash—eat—do —sleep进行教学,要求部分或全体学生起立,边跟教师朗读,边做动作,让学生形成动力定型和条件反射。
接着可以要求个别学生按照指令不停地作动作,教师用句型:“whatareyoudoing?”发问,提示学生做出正确应答“iam…ingnow.”并展示现在进行时句子的基本形式,然后教师向全体学生发问“what’she(she)doingnow?”引导学生做出回答。
在学生基本学会正确回答以后,教师可以依据图上的时钟,问“what’sthetimenow?”“whatishedoing?”。
直至完成对一天行为的回答。
通过情景教学,语法学习变得生动而有趣,学生也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三、英语与汉语相结合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人人都以习惯有汉语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理解英语词序上,我们可以借助我们所熟悉的汉语来理解,
那就容易接受了。
“iwanttowatchtv.”与中文“我想看电视。
”的语序是一样的,简直一字不差。
“whoisshe?”与“她是谁?”语序正好打个颠倒。
从而不难看出,陈述句的词序与汉语类同;问句的词序疑问词领先,助动词do或动词be在主语前。
在两种语言的对照下,既激发学生学习第二种语言(英语)的兴趣,又轻松的掌握了如何排列单词的顺序来表达一句完整的话。
四、运用归纳总法,增强语法学习的完整性
归纳法即教师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就能使语法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
如:在教“情态动词can的用法的时候,先列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他们:
icandraw.
youcansing.
thefishcanswim.
thebirdcanfly.
wecanreadenglish.
然后分小组讨论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学生马上就发现这些句子都用了情态动词can;接着启发学生继续观察can前面的主语和后面的动词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并分析,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原来can后面是用动词原形的,它前面的主语可以是任何人。
这时教师可以让个别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情态动词can表示“能、会”,主语不用考虑人称,后面直接加动词原形。
最后再给出一些图片,
让学生用can来说句子或者各自说说自己能干什么,并以此类推其它情态动词类似的用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内化语法规则,掌握好其用法,并使他们逐步建构起清晰且完整的语法知识图式。
学生学到的知识需要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和整理,才会更好吸收。
这一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逐条讲解灌输语法规则,学生只记笔记不思考、少练习的教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五、运用对比,增强语法学习的知识性
对比法是把学生容易混淆或犯错的相关语法点呈现出来,引导他们对其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找出关键点并加以突破,使学生最终理解和掌握这些语法知识。
如:树上有一个梨。
thereisapearthetree(on,in)学生通常会选择介词“on”来填空,这是对的;可是再来一题:树上有一只小鸟。
thereisabirdthetree(on,in)学生还是选择介词“on”,这就错了。
学生说:“老师,不都是在树上吗?怎么会错?”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认真思考“apear”和“abird”跟“树”有什么关系。
分析、讨论后,同学们就发现:原来“apear”是“树”上本身长出来的,而“abird”是外来的事物,不是“树”上长出来的。
所以,虽然都是在“树”上,但是所选择的介词却完全不同。
经过观察、对比、讨论和分析,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除了以上几种语法教学方法以外,还有图表法、集中法等等。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灵活地把它们结合起来,多种方法一起运用,效果会更理想。
比如:在教学方位介词on,in,under…时可以运用实物
法、归纳法和游戏法。
先用一只乒乓球和一个盒子通过改变它们的位置及在老师的引导下接触语法现象,激发学生兴趣,轻松认识语法知识;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归纳、总结语法规则,通过自己思维加工的知识,掌握得会更好;最后用游戏法(如:听音寻物或听句子画画…)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的巩固,从而可以得到较满意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