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卷第3期体育科学研究V o.l 10,N o .3 2006年9月Sports Sc i ences R esearches Sep .,2006收稿日期:2005-10-31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2003DGQ 3D 112);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J B03123);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十五0规划(第二期)项目(2003E093)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Schoo l o fG eograph i ca l Sc i ence ,Fu jian N or m a lU n i versity ,Fuzhou350007,Chi na 作者简介:孟铁鑫(1982)),男,浙江绍兴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开发和规划。
国内体育旅游研究综述孟铁鑫摘 要:国内对于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有关体育旅游的研究文献的分析,从概念界定、体育旅游供给研究、体育旅游需求研究和体育旅游影响研究4个方面,对我国的体育旅游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关键词:中国;体育旅游;旅游研究中图分类号:G 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413(2006)03-0013-04Su mmary of Do m estic Research on Sport Touris mMENG T ie -x i nAbstrac t :Dom estic theo re ti ca l research on sport tour is m is i n the ascendant .Through t he ana l y si s o f research docu m ents con -cerni ng t he sport tour is m i n Ch i na ,t h is paper presents a su mm ar i zed account o f Chi na p s researches on the sport touris m i n fouraspects of re levant concepts defi n i ng,t he present sit uation and prospects of s upp l y o f spo rt t our i s m,researches on the require -m ent o f sport tour i s m and researches on t he i nfl uence of sport tour i s m.T he paper a l so puts f o r w ard som e fi e l ds and directi onsto wh i ch spec ial attention shoul d be pa i d i n the days to co m e .K ey word s :Ch i na ;sport tour is m;touris m research0 引言从20世纪中叶开始,国外就出现了体育旅游新动向,并渐成新潮流。
20世纪末,作为两门独立的学科,体育与旅游的内在联系日益紧密。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体育旅游的不断发展,两门学科的切合点和交叉点日益扩大,体育旅游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研究领域也日益扩展。
但我国的体育旅游研究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完善的学科研究体系。
近年来,在广大旅游、体育和其他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体育旅游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通过对这些研究文献的综述,不仅可以及时反映出我国体育旅游的研究进展、学术动态、学术水平,从中把握今后的发展方向,而且对我国体育旅游现阶段的发展和未来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1 体育旅游供给研究综观国内体育旅游相关研究文献,对于体育旅游供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体育旅游保障体系的架构等几方面。
1.1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研究内容涉及资源的分布、开发原则、开发模式、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
总体来看表现出如下几个明显的特征:1.1.1 建立在分区域的个案基础上的研究成果显著许多研究者结合具体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本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开发优劣势、品牌策体育科学研究第十卷略、开发战略和对策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其中,张新定[1]等人对发展海南体育旅游的研究、黄贵[2]对系统地开发安徽体育旅游的研究、张志[3]对重庆体育旅游的开发研究等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他们在对具体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
1.1.2 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开发得到广泛关注民族体育旅游一直是旅游业发展中极具特色与参与性的旅游形式。
随着现代旅游者对旅游中高娱乐性、高参与性等体验化活动需求的增加,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根据其研究的层次,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宏观层面上的综述性研究成果,主要关注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类型、开发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如王天军[4]、丁世勇[5]从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开发和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类是对具体区域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开发的实证研究。
如陆元兆[6]对发展广西民族地区开发体育旅游的战略选择的研究。
冯平[7]对甘肃民族地区发展体育旅游业的思路的研究等,为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旅游开发之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1.3 体育旅游的生态化建设研究成果开始出现体育旅游是一项对生态环境依存程度很高的产业,体育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是体育旅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体育旅游的生态化建设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
体育旅游活动的开展对大气环境、水资源、地质、地貌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由此,一些研究者开始尝试探索一条符合环保要求的生态体育旅游发展之路。
如刘凤云[8]就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她根据旅游资源的性质将生态体育旅游划分为自然生态体育旅游和人文生态体育旅游两大类。
1.2 体育旅游产品设计研究旅游产品设计是旅游开发的核心内容之一。
近年来,学者们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从资源贮存、产品组合、市场营销、可持续发展策略等角度展开了深入研究,有的还结合具体区域进行了个案调查和研究,论著颇丰。
谭白英[9]认为我国的体育旅游产品在季节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民族文化上呈现出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
张汝深[10]在分析了体育旅游产品的特性和市场需求状况后,提出要从市场机会和消费需要出发确立体育旅游产品品牌,从而创造需求、培植市场。
黄贵[11]主张在设计体育旅游路线时,要贯彻市场原则、主题突出原则、不重复原则、顺序与节奏安排原则和留有余地与机动灵活原则。
胡海胜[12]从产业化的角度,将民族体育旅游产品划分为健身型、竞技型、娱乐型、节庆型、神秘型、民俗型等6种类型。
1.3 体育旅游保障体系研究从相关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学术界对于体育旅游保障体系的专论性研究比较少,大多只在论及体育旅游的资源开发、产品营销、产业管理时有零星的涉及。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的体育旅游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理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还需要深化、细化。
文章只就目前此类研究相对较多的人才保障和安全保障进行综述。
当前制约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熟悉体育旅游市场研发与管理、同时熟悉旅游业和体育业的复合型人才。
万怀玉[13]等人在分析了我国体育旅游业存在的人才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为全面的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韩丁[14]也对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计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将体育旅游专业的课程细分为公共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并设计了具体开设的课程名称,对广大高等院校的体育旅游专业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必须看到,体育旅游中的有些项目,如攀岩、蹦极、探险等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建立严密的安全体系刻不容缓。
一般而言,健身类体育旅游安全系数较高,观赏型体育旅游次之,挑战极限类最低。
安全系数低的主要原因是体育旅游的可控性差,包括自然条件可控性差和人为因素可控性差。
此外,在组织大型体育旅游活动时,安全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组织者务必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在确保旅游者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活动,因为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声誉。
#14#第3期孟铁鑫:国内体育旅游研究综述2 体育旅游需求研究从需求角度研究体育旅游的文献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远远落后于体育旅游供给研究成果。
在这为数不多的研究文献中,又以对体育旅游市场的研究最为集中。
汪德根[15]等人将体育旅游市场划分为5种细分市场,并总结出体闲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大、健身体育旅游市场大众性强、体育观战旅游市场面广、刺激体育旅游市场年轻化、竞技体育旅游市场起步晚但前景看好等各个细分市场的特征。
王桂忠[16]则根据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提出按体育旅游资源类型、国境、消费水平、消费类型及组织形式等5种方法划分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类型,为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体育旅游消费动机和消费行为,能够为体育旅游开发提供参考依据,顺应了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是今后体育旅游研究的方向之一。
杨斌[17]从社会学的角度,即国际环境的影响、政治体制改革、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生活的改善4个方面分析了引起我国体育旅游蓬勃发展的因素。
刘凯[18]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体育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认为人们从事旅游活动是为了追求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经历0,传统的观光旅游等虽然还颇受人们欢迎,但随着旅游次数的增加,人们更加向往新奇、刺激的旅游活动,而体育旅游资源既有自然旅游资源,又有人文旅游资源,既有观赏项目,又有参与项目,既有空中、地上活动,还有水中活动,不但能增加知识阅历,而且还可以健身,体育旅游的这种多元性特征正好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旅游动机和需要,因而可以拓展其旅游产品形式。
总的来看,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如何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融入到体育旅游的研究中,从更深的层面来研究现象背后的本质,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3 体育旅游开发的影响研究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体育旅游开发的影响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大体上已经形成了经济的、社会的、健康的和环境的四个影响研究方向。
体育旅游结合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优势,体育经济既是社会消费性经济,又是社会生活性经济,体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对国民经济产生着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