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布MSDS中文报告
3 危险性概述 3.1 危险性类别 按 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规定填写。 无。 3.2 侵入途径 化学物质侵入机体引起伤害的途径,如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吸入、食入. 3.3 健康危害 填写毒物中毒典型临床表现,包括主要靶器官、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的症
状及表现和致癌性等。 本品具有强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
苏州工业园区广惠科技有限公司 1.5.企业地址
苏州市西环路 2898 号 1.6.企业网址
1.7.企业传真号码
0512-65575609 1.8.企业应急电话
0512-65575611 1.9 电子邮件地址
bench@ QQ: 1276153245 1.10 技术说明书编码
玻璃纤维布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发行日期: 2013 年 5 月 13 号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a.外观:黄色纤维织状品
b. 标识:
c.品名: 玻璃纤维布. d.型号: GTG75, GTG80, GTG95, GTG100, GTG110, GTG115, GTG125, GTG130, GTG155, GTG160, GTG170, GTG185, GTG220, GTG240, GTG245, GTG250, GTG260, GTG310, GTG330, GTG350, GTG385, GTG500, GTG540, GTG550, GTG560, GTG580, GTG650, GTG750, GTG915, GTG925, GTG950, GTG1100 1.1.化学品中文名
13 废弃处置 13.1 废弃物性质 暂无。 13.2 废弃处置方法 必须依照地方法律经过特殊处置。 13.3 废弃注意事项 处理前参照现行政府相关法规。
14 运输信息 14.1 危险货物编号 暂无 14.2 UN 编号 暂无 14.3 包装标志 暂无 14.4 包装类别 暂无 14.5 包装方法 避免受潮、受热,避免与氧化剂、强碱接触。 14.6 运输注意事项 a.公路运输(ADR) 根据运输规则,不列入危险品。 b.铁路运输(RID) 根据运输规则,不列入危险品。 c.内河运输(DOT) 根据运输规则,不列入危险品。 d.海洋运输(IMDG) 根据运输规则,不列入危险品。 e.航空运输(IATA) 根据运输规则,不列入危险品。
特殊防护:穿着全身防护设备、空气呼吸器。 b)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适宜的灭火介质:水、泡沫、干灭火介质。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迅速报警、疏散有关人员、隔离污染区;疏散人员的多少和隔离污染区的大小,根据 泄露量和泄露物的毒性大小具体而定。
6.2 切断电源 对于易燃、易爆泄露物在清除之前必须切断火源。 6.3 应急处理人员防护 泄露作为一种紧急事态,防护要求比较严格。 6.4 注意事项 确保作业场所足够通风。禁止将产品排放至下水道或是任何水源、河道。 6.5 消除方法 如果发生泄漏, 用洁净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6.6 设备器材 有盖的容器。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处置:
戴合适的防护手套, 手套材质最好为合成橡胶。 8.8 其他防护
体息前或工作结束后切记洗手,远离烟制品. 9 理化特性
9.1 产品的外观与性状 黄色纤维织状品,无气味。
9.2 PH 值 不适用于本产品。
9.3 熔点 暂无。
9.4 沸点 暂无资料。
9.5 相对密度 2.2-2.5 g/cm3。
9.6 相对蒸气密度 暂无。
定。 15.2 国际法规 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UN RTDG 欧盟 2001/58/EC(欧盟委员会),1999/45/EC,67/548/EEC 美国 OSHA 1910.1200 加拿大 WHMIS 美国标准协会 ANSI 国际标准机构 ISO 11014-1/1994 15.3 安全标语 远离热源 使用时不得饮食或吸烟
N/A 8.2 监测方法
N/A 8.3 工程控制
电话(TEL):0512-65575611,传真(FAX):0512-65575609
3
暂无。 8.4 呼吸系统防护
在可能暴露于烟雾或有毒蒸气的条件下,选用全面罩式防酸和有机蒸气的呼吸器 8.5 眼睛防护
戴化学防护眼镜。。 8.6 身体防护
穿 戴 丁腈防护工作服。 8.7 皮肤和手防护
9.15 爆炸下限 不适用。
9.16 溶解性 不溶于水。
9.17 主要用途 主要应用于柔性线路层压加工。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10.1 稳定性 在建议的储存和操作处置条件下是稳定的。 10.2 避免接触的条件 避免接触易燃或可燃物。 10.3 禁配物 烟气含氟聚合物即使在正常的热加工过程中也是会产生的,这对健康将会是一种潜在危害。 10.4 聚合危害 高温分解会产生有毒的氟气体。 10.5 分解产物 受热条件下可能演变分解产成氟气体,碳氧化物,未完全燃烧的碳化合物。 在 300℃以上时会分解出各种 PTFE 气体。430℃进化成四氟乙烯(430℃),440℃进化成六 氟丙烯,475℃全氟异丁烯,500℃以上产生碳酰氟,在潮湿的空气中转换成高腐蚀性的氟化 氢。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急性毒性 和 皮肤接触通常无不良影响。 11.2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N/A 11.3 刺激性 和眼睛接触可能引起发炎,红肿。 11.4 致敏性 吸入后通常无不良影响。 11.5 致突变性 产品加热高于 300℃时会产生产生有毒的氟气体。 11.6 致畸性 N/A 11.7 致癌性 食入后通常无不良影响。 11.8 其他
15 法规信息
电话(TEL):0512-65575611,传真(FAX):0512-65575609
6
15.1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范围》GB/T 16483-2008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 年 2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 《 常 用 危 险 化 学 品 的 分 类 及 标 志 》( GB13690-19 92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含硫气田安全输送规程》SY6506-2000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 号) 《工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 劳都发 423 号)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6944-1986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 GB/T15098-1994 《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原铁道部颁布)1995 年 以上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关规
16 其他信息 16.1 参考文献和名词解释 NPC 全国人大相关法律. ZHB 中生学协会 AICS 澳大利亚化学物质清单 CAS 美国化学文摘杂志 CERCLA 美国综合环境污染赔偿和责任法 DOT 美国交通运输部 DSL 国内物质清单 EINCS 欧洲现有化学物质清单 ENCS 现有的和新的化学物质清单 EPA 美国环保部 IARC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底冲洗干净,用干净的棉布盖住灼伤处,不要随便涂抹药物,立即送往医务室就医。 5 消防措施
电话(TEL):0512-65575611,传真(FAX):0512-6557560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5.1 危险特性 产品在常温下是生理惰性,无毒。在 300℃以上会发生一些分解出有毒的 PTFE 气体和颗粒
的产品。 5.2 有害燃烧产物
电话(TEL):0512-65575611,传真(FAX):0512-65575609
7
NIOSH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 OSHA 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法 RCRA 美国资源保护和恢复法案 TSCA 美国有毒物质控制法案 CFR 美国联邦法规法典 EU 欧洲联盟 16.2 填表时间:2013 年 5 月 13 日。 16.3 填表部门:苏州工业园区广惠科技有限公司。 16.4 数据审核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广惠科技有限公司。 16.5 修改说明 此 安 全 技 术 说 明 书 中 资 料 是 依 据 我 们 现 有 知 识 和 经 验 编 写 ,并 且 只 考 虑 安 全 原 因 对 产 品进行说明。不应从本安全技术说明书推测任何达成协议的性质或产品对于特定用途的适 性。本产品的接收者有责任确保任何所属权和遵守现行法律法规。 16.6 其他信息 a.使用责任 该报告不能涵盖所可能的情况,其中用户可按实际经验实施,您的每个动作要求,应该 经过严格审查以决定是否需要额外可能需要的预防措施。健康和安全的资料载于本报告 中,及时提供给您的员工和客户这是您的责任,使用此报告可以用于制定工作实践的执导 方针和员工的教学计划。 b.免责赔偿 作 为 条 件 或 方 法 的 使 用 说 我 们 能 控 制 的,广 惠 不 承 担 使 用 这 种 材 料 的 任 何 责 任 和 赔 偿 责 任事宜。此报告包含的信息相信是真实准确的,但所有的陈述和建议或暗示的准确性不做 出任何绝对的保证。
电话(TEL):0512-65575611,传真(FAX):0512-65575609
5
以上数据由广惠提供。 12 生态学资料
不易被生物分解,但可适当方式回收利用。 12.1 生态毒性 不会有不良反应。 12.2 生物降解性 不会降解。 12.3 非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12.4 生物富集和生物积累性 长期的累积。 12.5 其他有害作用 无。
a. 利用本品进行加工和制造时,工作场所确保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b.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c. 可能接触其高温裂解气时,操作人员需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7.2 存贮: a. 材料在原包装内,应在阴凉,干燥的地方,直到准备使用。 b. 远离污染源。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 最高容许浓度
QAMT-35130401 1.11 生效日期
2004 年 4 月 28 日初次制订 2008 年 9 月 15 日修改. 2012 年 4 月 28 日修改. 2013 年 5 月 13 日修改. 1.12 国家应急电话 紧急医疗电话: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