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报告题目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选址方案研究课程编码 06333 选课班 A01课程名称物流工程任课教师仲昇学号 0100595 姓名谢金桂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考试时间 2012年7月5日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选址方案研究报告一、前言背景介绍: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中国同东盟领导人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做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大战略决策。
截至2010年,除极少量商品外,自贸区已经基本实现零关税。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目前中国境内唯一由多国政府共办且长期在一地举办的展会。
博览会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倡议,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
展览商品包括东盟商品展区和中国商品展区涵盖了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三大内容,是中国与东盟扩大商贸合作的新平台。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工程于2003年10月23日正式投入使用,当年11月13日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正式落户南宁。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占地面积850亩,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会址,是由德国gmp设计公司和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由主建筑、会展广场、民歌湖、行政综合楼等组成,其中主建筑面积为15.21万平方米,由会议、展览和大型宴会厅三部分组成。
此外,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还有用地面积3.56万平方米,可停放1000多辆小汽车的生态停车场和可容纳3.5万人、具有文化活动、展览、体育、休闲功能的民歌广场,民歌广场是每年一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主会场。
自2004年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八届,同期成功举办八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长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55%,对东盟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分别达到0.9%(约合54亿美元)和0.3%(约合22亿美元),将为中国和东盟商界创造无穷商机和广阔前景。
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选址方案研究会展中心建设选址因素极为复杂,具有多重目标,很多因的发展产生需求,成为推动其发展的动力。
2、基础设施状况交通状况:国际会展中心具有客流量大、人群密度聚焦的特点,因此必须选择具有良好的交通系统的地点。
交通条件包括联外交通和区域内交通两方面。
联外交通主要表现在机场吞吐能力、火车、汽车运输、航运能力等。
区域内交通状况指本区域交通方便程度,是否容易形成交通阻塞,是否可以快速驱散人群等。
地区通讯和水电供应:在进行国际会展中心选址策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利用城市基础设施网络以节省投资。
这项指标不仅直接影响办展的顺利程度,也对会展中心吸引本身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3、服务业支持包括旅馆、餐饮、零售、娱乐、观光及其他,这些服务设施与国际会展中心的发展息息相关。
从另一角度讲,以会展业发展为媒介,带动服务业及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往往是政府投入巨资建设会展中心的一个重要目的。
大型会展活动常常可以吸引大量外地人口前来,在此期间,他们的消费量与当地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密切相关。
4、政府支持主要包括政府所制定的用地、用人和税收政策,以及相关地区经济扶持开发政策等。
国际会展中心属于大型国际公共建筑设施,其在经营和运作上都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做好国际外交等工作。
政府是否为会国际展中心的开发提供优惠政策,是否尽力解决好基础设施的条件,是否创造区域良好软硬件环境,都会对国际会展中心选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
调查研究表明,风景名胜集中地区的国际会展中心往往更容易吸引国内外会议和展览的举办从而具有更高的出租率。
同时,这也有助于国际会展中心发挥其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如果国际会展中心周边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那么会展中心的建立亦将有利于丰富它们的游客来源。
6. 地理区位国际会展中心的选址必须服从城市规划,建设选址应位于地区规划中的地段位置。
国际会展中心应处于国际经济圈连接点,在地理上处于中心位置更佳。
7.市场发展潜力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和潜力: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是提升城市功能、激发经济潜能的重要环节。
大型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规模庞大,需要投入巨资,具有很强的“功能度”,因而对城市整体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同时也必然更加依赖于城市的整体发展状况,因此在选址决策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经济、环境的迅速发展与变化。
未来改扩建能力:一个大型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既要充分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但也不能过分超过现在阶段的需求。
因此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阶段进行,这就要求选址要具备未来改扩建的空间和余地。
8.地区社会效益城市形象:国际会展中心这样大型的公共建筑设施的形象往往会成为城市的重要标志,体现城市的传统、文化与经济水平。
这在前期也要求该城市在经济区或者国际上的城市形象要比较好,调查表明,城市形象好的地区发展会展业更具有优势。
可持续发展能力:土地面积合理利用,达到合理用地、介于用地的目标。
并且要求决策者充分了解项目所涉及区域的水文、土地、矿产资源等,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
(二)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选址分析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每年一届的博览会举办地即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位于南宁市发展迅速的青秀区(原新城区)中心地带,具体位于青秀民族大道东段106号。
1、南宁的区位条件位于中国东盟合作前沿的广西南宁市,泛北部湾的海滨之国、连接东南亚诸国要塞城市的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同饮一江水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区,被视为中国与东盟的"一轴两翼"。
图2—1 “一轴两翼”M形合作战略示意图南宁,作为广西经济中心,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
居住着壮、汉、苗、瑶等3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66.16万,其中市区人口为344万人。
南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是地理位置优越的中心之城。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际,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区域和外商投资的新热点。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目前的态势已引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关注,该组织的投资与技术促进司认为,广西北部湾城市群有条件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而南宁目前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理念,势必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国外企业的进驻,将把南宁打造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
在交通建设方便,发展迅速。
铁路方面,湘桂线、南昆线、黎湛线、南凭线、南钦线等12条铁路在南宁交汇,与正在修建的泛亚铁路连网,可直通越南、泰国、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是沟通中国—东盟铁路的枢纽;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已经动工修建。
航空方面,南宁正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目前有飞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三十多个城市的55条国内航线,有飞往香港、韩国首尔、清州、和东盟的曼谷、金边、河内等城市的16条地区和国际航线。
水路上,溯左江、右江可至中越边境和贵州、云南两省,顺流而下千吨轮船可直达粤港澳。
目前,广西正着力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南宁港被作为三大主要港口之一加快规划建设。
此外,2008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其开工建设,南宁市轨道交通(地铁)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是南宁城建史上规模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规划由骨干线2条和辅助线4条组成,线网全长178公里,核心区内全长36.2公里,全网线共设车站111座。
其交通系统对于南宁实现其西南出口大通道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合作意义重大。
2、青秀区的区位条件图2-2 南宁各市辖区图来经济也逐步稳步发展。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图2-3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三)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选址可行性分析由于大型国际会展中心的特性,选址分析要站在更高的视角,从省到市再到市辖区逐步进行分析。
对照上面的国际会展中心选址指标体系,比较如下。
1、地理区位南宁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临北部湾,西接中南半岛,处于泛北部湾、泛珠三角和大西南3个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城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极为符合大型国际会展中心地理区位指标。
南宁距离出海港口钦州港104公里,距防城港172公里,北海港204公里,距中越镜重镇友谊关210公里,高速路1~2小时车程,广西一半以上地级市已经纳入以南宁为中心的“2小时经济圈”,连通周边省市的高速公路网也基本形成。
图2-4 广西南宁与东盟十国2、广西、南宁及南宁青秀区的经济实力广西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速度迅猛、发展势头良好。
2011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以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GDP达3945美元,仅差31美元即迈入世界中等偏上水平的门槛。
从2005年起连续7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7.30亿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5736.78亿元,增长17.1%,其中工业增加值4914.37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3930.27亿元,增长9.4%。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65.9%和27.2%。
多年来南宁GDP、财政收入等均居于广西首位。
2011年南宁全市生产总值(GDP)2211.51亿元,增长13.5%。
201 1年南宁全部工业总产值首破2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破2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60亿元。
南宁市青秀区,是广西首府南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金融、信息的中心。
城区内交通便利,商贸活跃,通讯发达,产业优势明显,是南宁市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快的城区;投资环境优越,投资政策优惠,教育发达、社会安定、人才荟萃,是生活、投资、置业的理想之地。
2009年,青秀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达到105.53亿元,同比增长18.45%,在全市各县(区)排名第一,近几年来经济也逐步稳步发展。
3、广西、南宁及青秀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地区交通:广西临海、且与越南相接,境内海航、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全国中等水平。
航空方面,民航现有建成机场5座分别为: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柳州白莲机场、北海福成机场、梧州长洲岛机场、百色机场(百色田阳机场)在建。
海运港口方面,主要包括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等。
“十五”期间,新建沿海港口泊位13个,新增吞吐能力864万吨。
其中新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新增吞吐能力74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