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现代汉语语法简表-语素一、语素的概念人类的语言是有声音、有意义的,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这便是语法单位的基本特征。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因此语素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它是汉语的一级语法单位,考察语素的特点,更清楚更准确的表达应该为“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法单位”。
我们来看下边这个句子: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这是一个最大的语法单位,我们把它尽量小的切分,就成了: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切下来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都不能再切分了,是一个一个的语素了。
这里的“沙发”只是一个语素,是英文sofa的译音,表达一个意义,所以不能再切分。
由此可见语素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小的,不能再分割的;二是有意义的。
因此说“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法单位”这样的表述才是准确的。
按照语法书上的解释,这句话里的“沙发”一词就应该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可是它并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而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音义结合是语言的特征,不是语素的特征。
二、语素的种类音义结合是语言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从音节的多寡和语义的独立性这两个方面来考察语素。
根据音节的多寡来考察,可以将语素划分为三类: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单音节:天、地、人、日、月、金、木、水、火、土(基本事物的概念)双音节:坦克、扑克、蝴蝶、苜蓿、踯躅(踟蹰)、徘徊/仓促、仿佛、淋漓多音节:威士忌、麦克风、布拉吉(连衣裙)、青霉素、奥林匹克、阿司匹林、根据语义的独立性来考察,也可以将语素划分为三类: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自由语素是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
这种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和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构词能力很强。
半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只能跟其它语素组合成词、在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
这种语素是意义实在,只是不能够独立运用了,要跟其他语素组合才能构词。
不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而且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的语素。
这种语素实际上跟英语里的前缀和后缀很像,或者是词根(一个词的意义的主要承担者)。
自由语素:天、地、人、日、月、金、木、水、火、土、风、车、刀半自由语素:民、机、器、孩、童、意、师、生、时、可、责不自由语素:老、初、第、阿、者、子、头、巴、儿、们三、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从上面对语素的分类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来,语素与汉字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
单音节语素可以简单的认为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但是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就不是一个汉字一个语素了,而是两个或者更多的汉字才是一个语素——也就是说两个或者更多的汉字合起来才表示一个意思。
这里关键是想让同学们知道,有些词语并不是一个字一个意思,而是合起来才是一个整体的意思,而拆开来后每一个字就没有了意思,这一点非常重要!▼学习语素之后,我们应该有一个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就是在积累词语(主要是合成词)的过程中,要注意字义,也就是说要注意语素的意思,尤其是近义词,仅仅一字(语素)之差,而这不同的字(语素)就是辨析词义的关键。
[歌诀]学语素,好处多,理解词义更深刻!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现代汉语语法简表-词类一、词类二、短语三、句子成分四、单句五、复句一、词类名称定义语法特点类别举例(一)名词(附)方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了”(楹联了) 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名词中表示方向位置的词常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后面东、西、南、北、前、后、中间、下边(二)代词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①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
②一般不带修饰成分①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②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边③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多少(三) 动词(附一)能愿动词(助动词)(附二)趋向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 ①不及物动词(自动词) 醒、病、游行、觉悟②及物动词(他动词) 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等意思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后面不能加“着”“了”“过”表示时态。
③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①表示可能的能、能够、可以②表示必要的该、当、应当③表示愿意的敢、肯、愿意表示动作的趋向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四)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 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②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五)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常和量词结合,数词量词结合起来称为数量词。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六)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①常和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
②单音节量词能重迭,重迭之后含有“每”的意思(个个、条条是每个、每条的意思) ①名量词(物量词) 一个(人)、一把(鐮刀)、一屋子(人)、这匹(马)、那头(猪)②动量词去一次、说一遍、看一眼(七)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一般只能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前作状语。
一般不能和名短语合。
①表示程度的很、太、最、十分、非常②表示范围的都、全、只、统统、仅仅③表示时间的正、刚、又、曾经、终于④表示否定的不、未、没有(看见)⑤表示语气的偏偏、也许、简直、难道(八) 介词起转介作用的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边,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以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
①介词后边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
②不能重迭。
③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独作谓语,必须放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边组成介词结构。
④介词结构也不能单说,不能单独作谓语,它在句中主要是作状语,有少数也能作补语或定语。
①表示对象、关系的把、被、对、对于、关于、连、周②表示处所、方向的在、向、从、往、朝③表示时间的从、自从、当④表示状态方式的用、以、按照⑤表示原因的由于、因、因为⑥表示目的的为、为了、为着⑦表示比较的比、跟、同⑧表示排除的除了(九)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词。
只能起连接作用,不能起修饰和补充作用。
①表示联合关系的和、跟、与、同、及、而、或、或者②表示偏正关系的如果、只要、因为、虽然、即使、不但(十)助词附着在词、短语、句子后,起辅助作用的词。
①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
②每个词的个性很强。
①结构助词的、地、得②时态助词着、了、过③语气助词吗、呢、吧(十一)叹词表示感慨、应答的词。
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通常不同其他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发生特定的关系,也不充当一般的句子成分,它能独立成句。
①表示喜悦的哈哈②表示悲痛的唉、哎哟③表示愤怒的哼、呸④表示惊讶的唉呀、咦⑤表示呼唤的喂⑥表示答应的嗯、唉(十二)拟声词摹拟事物声音的词。
①经常充任修饰语。
②能单说。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水声嘟嘟!摩托车开来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现代汉语语法简表-复句五、复句名称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举例并列复句各分句平等地排列在一起,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也又既……又一方面……一方面不是……而是等。
内容多的数万字,少的只有几百字。
我们写对联不是装文雅,而是学知识对后进学生,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帮助。
承接复句各分句间按时间顺序说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事件。
又便于是等。
穿过一个干涸的砂石河,又爬上一面土坡,就看见了那个村子。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表示要在这几件事情中选择一件。
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宁可……也(决)不与其……不如等。
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有做丝?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递进复句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有进一层的意思。
不但(不仅、不光)……而且(还、并),或只在后一分句用“而且”、“并且”、“更”等,有时还用“不但”……“反而”表示。
含有反诘语气的递进关系,还常用“尚且……何况”来表示。
我们不但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还要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这本书我看过,而且看了不止一遍。
你们连新战士的枪法尚且那么准,何况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呢?转折复句在语义上,后一分句同前一分句相反或相对。
虽虽然(尽管)……但是(可是、却),或只在后一分句用“但”、“然而”、“只是”、“不过”、“却”等。
文章虽短,内容却很丰富。
这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假设复句前一分句提出假设,后一分句推论结果。
如果(假如、要是)……那么(就)即使(即便、纵然、就算、就是、哪怕)……也等。
如果不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我们就要犯机会主义的错误。
纵有千难万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
条件复句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推论结果。
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不管、不论、任凭)……也(都、还)等。
只有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依靠群众。
因果复句前一分句提出原因,后一分句说明结果。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可见)等。
由于革命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它在本质上是不可战胜的。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
目的复句一个分句叙述事实或措施,另一分句说明目的。
为了为……起见以以便用以以免免得等。
为了写好对联,必须认真学好对联格律。
我们要踏踏实实地把有关知识学好,以便有一个好的基础。
汉语知识:三字成语成语是一种相习沿用的特殊固定词组,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结构上具有凝固性。
从字数上看,成语大多是四个字的,但也有三个字的,如“莫须有”、“落水狗”,有五个字的,如“小巫见大巫”、“天下无难事”,有六个字的,如“既来之,则安之”、“五十步笑百步”,有七个字的,如“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可忍,孰不可忍”,有八个字的,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有九个字,十个字的甚至十个字以上的。
成语言简意丰,使用得当,可以使语言简洁,增强修辞效果。
要准确使用成语,必须正确理解把握成语的含义。
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对三字成语的积累,整理,现就其中常用的一部分释义如下,以飨读者。
1.安乐窝:泛称安逸的住处。
2.杯中物: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杜甫有诗云:“赖有杯中物,还同海上鸥。
”3.步后尘: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