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小报素材版面一:校园生活1、我的大队委纪实当又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悄然踏进校园时,我已经是五年级的队员了。
回想起一年级我入队时的情景,那句句誓言常在耳畔回响: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的事业的接班人!这是号角,它激荡着我正直诚实,拼搏进取;这是鞭策,它激励着我热爱集体,关心同学;这是战鼓,它催促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负责学校二年级三班的纪律和卫生的检查,队员们年龄小,我就经常教他们怎样遵守纪律、做眼操、搞值日。
有一次,我中午正在检查的时候,一位小女孩扯住我的袖子,着急的说:“哥哥哥哥!我们班王子博吐啦!你快看看!”我赶快来到教室最后一桌,只见地上吐了一片,孩子已经去水房漱口。
班上有人已经打开了四周的窗户,呼吸新鲜空气,有人则捂着鼻子,一刹那间班上的人几乎看向了我,我想:大队干部就应该在关键时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啊!毫不犹豫,拿起班里的扫帚和簸萁,和班上另一名自告奋勇的贾沛诺小队员一起,忍住难闻的气味,把一大堆污秽物扫进簸萁,扔到大垃圾场,上水房冲干净清扫工具后,赶紧拿起墩布把地擦干净。
做完这一切,也刚好到了要回我班的时间。
我默默地把一切整理好,回到班里开始午诵。
后来,二三班的班主任赵老师还专门上我们班表扬了我,弄得我还真有点不好意思。
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相信任何一位少先队队干部都会去做的。
每天,都有队员忘记带红领巾,我就把他们捡到后无人认领的红领巾一一用肥皂洗后,放在班里壁橱里,方便队员们佩戴。
这不,好朋友黄伟斌今天就没带,果断借给他,鲜艳的红领巾飘在胸前才是少先队员嘛!在学校这个大队里成长,我每天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滴水藏海,队干部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恰恰体现出少先队组织的意义,我为自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大队干部而骄傲,更将用大队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心为同学们服务,真诚为老师助理,创新的开展工作,用心负责学校纪律和卫生。
2、科技魅力河北省科学技术馆,坐落在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大街一号,我们去的时间虽然很早,但门口已经有好多小同学在家长的带领下准备参观场馆了。
我兴致勃勃的观察着场馆里的好多叫不上名的器械。
看着这些有趣的大家伙我暗暗的对自己说: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也做一名科学家,为我们的国家发明更多的高科技产品,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捷。
我和妈妈来到了一台需要自己动手操作的机器旁。
前面是一个大屏幕,后面,是几个选择对象。
只要把自己的食指,放在“输入指纹”上,然后用另一只手随便选择一个对象,大屏幕就会显示出它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我试着操作了一下,点击的是“海市蜃楼”。
突然,大屏幕上出现了“海市蜃楼”四个大字,接着,跳出了一个小博士。
他先给出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的茫茫沙漠,天空中却出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但当人们慢慢走近一看,却什么都没有了。
最后,大屏幕才给出了一目了然的答案: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一种虚像。
不错,我还知道了光学方面的知识呢!最有趣的当数展台中间的“小球旅行记”这个游戏。
首先,小球被一个垂直的绳索拉到最高处,然后转了两圈右转,向前走一会儿就来到了一个似“水车”的地方。
这“水车”把小球运倒了一个洞里。
只要拨动机关,“山洞之气”就会“嘭”地一声让小球跳出来,继续它的旅行。
小球七拐八拐地走入到轨道中,掉入了一个月牙形似的轨道中,这时,通过操纵按钮控制一个大铁锤,把大铁锤抬得高高的砸下去,小球便飞到了一个离它最远最高的盆里。
被一个东西固定一下,又顺着轨道滑去。
并入到一个轨道后,再一直走,就来到了起点,太好玩了!啊!科学技术的魅力是无穷的!这次的科技馆之行,我了解了很多科学知识,还知道了有许多科学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我喜欢科技馆!3、不畏困苦坚持到底——拍摄《小学时代》电视剧有感最近,通过试镜,我当选了学校校园短剧《小学时代》的群众演员。
在周二、周三我们连续两天进行了外景的拍摄。
周二我在4点钟早早起床,天还没有亮我们就出发了,经过近2个小时的车程,还处在兴奋状态的我们,不知不觉地就到了井陉狼窝小学。
刚下车,导演就通知我们换了80年代的少年特有的服装。
我穿上白衬衣、黑裤子、蓝色布鞋,就像换了个人,瞬间有了年代感,导演看到我的样子,脱口而出“村长家儿子”,引得在场的工作人员和老师同学哈哈大笑。
平复后,导演耐心地讲戏,我们认真地拍摄起来。
有的同学因为笑场、表情不自然等原因,一条一条地过,可是现场的工作人员总能耐心地等待同学的最好状态。
这样的工作态度让我佩服,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拍摄的辛苦。
经过一天炎热地拍摄,我们在晚上8点多才回学校,一天的疲累还来不及休整,就接到通知:明天依然要出外景。
唉!好累!回家没有洗澡就瞬间入睡了。
早上4点,不情不愿地起床后,踏着星光我们再次出发去井陉的一个小村庄。
今天要拍摄我们小孩子的生活:掏鸟蛋、捅马蜂窝。
我们群众演员的工作更多的是等待,我借机和村里和蔼的奶奶聊天打发时间,逗院里的小猫。
导演大概是看到我这么善于沟通,就把我和爷爷奶奶聊天的情景拍了下来,善于捕捉细节真是导演的职业病啊!下午5点左右回到学校,还以为可以结束回家,谁知道又接到通知,要补拍学校里的几个镜头,我继续耐心地等待并拍摄后,终于杀青。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拍摄,我看到、听到、想到的很多很多,真心体会到拍摄的不易,光鲜亮丽的剧情背后却藏着那么多人的汗水和心血。
看来,想做成任何事情都需要无数次的尝试和付出。
这次的经历让我终身难忘,我将用剧组人员和老师同学的工作态度鞭策我今后的人生之路!版面二: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佛教为天竺所传,但如今中国境内的佛教早已被汉化)。
重点谈谈中华传统戏曲:国六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秦腔。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等五十多个剧种。
中国戏剧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
如戏剧中的服装和化妆,除用以刻画人物外,还成了帮助和加强表演的有力手段。
水袖、翎子、髯口等,不仅是人物的装饰,而且是戏剧演员美化动作,表现人物微妙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工具。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生:例如《白蛇传》里的许仙。
旦:例如《铡美案》里的秦香莲。
净:例如《将相和》里的廉颇。
末:例如《定军山》里的黄忠(要注意的是: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
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
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所以现代也有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不再提"末"行的)。
化妆类别:一般来说,"生"、"旦"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俊扮",也叫"素面"或"洁面"。
其特征是"千人一面",意思是说所有"生"行角色的面部化妆都大体一样,无论多少人物,从面部化妆看都是一张脸;"旦"行角色的面部化妆,也是无论多少人物,面部化妆都差不多。
"生"、"旦"人物个性主要靠表演及服装等方面表现。
脸谱化妆,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与"素面"的"生"、"旦"化妆形成对比。
"净"、"丑"角色的勾脸是因人设谱,一人一谱,尽管它是由程式化的各种谱式组成,但却是一种性格妆,直接表现人物个性,有多少"净"、"丑"角色就有多少谱样,不相雷同。
因此,脸谱化妆的特征是"千变万化"的。
"净",俗称花脸。
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
这类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宽阔宏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线条粗而顿挫鲜明,"色块"大,大开大合,气度恢宏。
如关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即是净扮。
净行人物按身份、性格及其艺术、技术特点的不同,大体上又可分为正净(俗称大花脸)、副净(俗称二花脸)、武净(俗称武二花)。
副净中又有架子花脸和二花脸。
丑的俗称是小花脸或三花脸。
正净(大花脸),以唱工为主。
京剧中又称铜锤花脸或黑头花脸,扮演的人物有《将相和》的廉颇、铡美案》的包拯等,大多是朝廷重臣,因而以气度恢宏取胜是其造型上的特点。
副净(也可通称二花脸),又可分架子花脸和二花脸。
架子花脸,以做工为主,重身段动作,多扮演豪爽勇猛的正面人物,如鲁智深、张飞、李逵等。
也有扮反面人物的,如京剧中抹白脸的曹操等一类,也由架子花脸扮演。
在其它剧种里大多不称架子花脸,有的剧种叫草鞋花脸,如川剧、湘剧等。
二花脸也是架子花脸的一种,戏比较少,表演上有时近似丑,如《法门寺》中的刘彪等。
武净(武二花),分重把子工架和重跌朴摔打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