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重點事件通常稱前770——前476為春秋,前475-前221為戰國。
要說平王東遷,要從平王之父幽王說起,周幽王在中國的歷史上可是鼎鼎大名,就是那個烽火戲諸侯的傢伙.幽王寵愛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廢太子(即後來的平王),立伯服。
褒姒不好笑,幽王便無事舉烽火,諸侯以為有外敵入侵,帶兵齊至,褒姒大笑。
後幽王欲殺太子,申候(太子的舅舅)怒,聯合犬戎攻打幽王,幽王再舉烽火,眾諸侯以為欺己,不至,幽王遂被殺於驪山之下,眾人推舉原太子為王,即平王,平王即位後,因憂於犬戎的威脅,遂東遷,遷都洛邑,從此周王室徹底衰落,各諸侯開始強大,春秋戰國拉開序幕。
前770 周平王遷都洛邑,周室衰弱,齊,楚,秦,晉始大。
前722 魯隱公即位。
同年鄭莊公(鄭由於輔佐王室遷都有功,主朝政,在五霸之前,鄭強盛,莊公於前701死後,諸子爭立,內亂,鄭國從此衰落)之弟段反,莊公伐之,段敗,出奔。
由於莊公母與其弟同謀,莊公遷其母,並誓言:不到黃泉,勿相見(黃泉見母的故事由此而來)前719 桓王(平王孫)前717 鄭莊公入朝,桓王不禮(因桓王之父,曾為質于鄭國,後死于鄭國,桓王由此怨鄭,後鄭又私自收割天子田之禾,其矛盾愈深)。
前712 魯殺其君隱公,立桓公。
(春秋戰國時期,弑君的事情數不勝數)前707 周桓王伐鄭,鄭射傷桓公(君伐臣,臣傷君,由此看出,周王室的地位已尷尬的可憐)前696 莊王元年前694 魯桓公及夫人(齊襄公的妹妹)至齊,齊襄公(齊桓公之兄)與其妹私通(其無恥簡直令人瞠目),魯桓公察覺,大怒。
齊襄公恐,令力士殺魯桓公。
襄公眾弟因齊亂,紛紛出奔,次弟糾奔魯,次弟小白(後來的齊桓公)奔莒。
前693 周公黑肩欲殺王,事情敗露,王殺周公。
前686 齊襄公堂弟公孫無知殺襄公自立前685 齊人殺無知,諸公子聞之,歸國爭位,齊桓公小白先入得立。
魯派兵送糾歸齊齊發兵據之,魯敗,齊桓公遂令魯殺糾,囚管仲至齊。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齊國大治,後稱霸。
前681 厘王前679 齊桓公會諸侯于甄,始霸。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在此拉開了春秋諸侯國稱霸的序幕)(五霸之說歷來史學界爭論不休,一般是兩種說法一說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另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夫差,越勾踐。
在這且不管這些爭論,暫取第一種說法)同年晉曲沃武公(晉文公重耳的爺爺)代晉為諸侯(晉曲沃跟晉侯之爭,在744晉昭公封其弟成師于曲沃開始,後曲沃愈強,60幾年間,曲沃竟然4次殺死晉候,終於於前679年最終取代原晉候的位置,並正式得到周王室的承認)前676 惠王立前675 大臣作亂,惠王出奔,大臣立王弟頹。
前673 鄭殺頹複入惠王。
前671 楚成王殺其兄自立。
(春秋戰國時期,弑君的例子屢見不鮮,不過楚國似乎格外鼎盛,弟殺兄,子殺父,怪不得被稱為蠻夷)前667 周惠王賜齊桓公伯。
前656 秦迎婦(晉申生之妹)于晉。
(秦晉之好由此而來,不過秦晉兩國雖然世代聯姻,卻世代交戰,一點沒有親家的樣子)前655 晉驪姬作亂,太子申生自殺,重耳(重耳即後來的春秋第三個霸主晉文公開始了為期19的逃亡生涯),夷吾出奔。
(秋戰國時期因女子而亂國甚至亡國的例子屢見不鮮,像褒姒,驪姬,哀薑等等)前651 襄王立。
同年齊桓公會諸侯于葵丘,稱伯(注意這個伯不是爵位裡的伯,是方伯的意思,方伯是春秋時期政治的產物,是指天子任命的諸侯之長,代表王室鎮撫一方,稱為方伯)。
同年晉獻公卒,驪姬子奚齊立,大臣裡克殺之,後驪姬妹之子悼子立,裡克又殺之. 使人迎重耳,重耳懼,不敢入,遂迎夷吾,秦送夷吾歸晉,立,為晉惠公。
前649 王弟叔代謀襲王,王欲誅之,叔代奔齊。
前648 晉饑,秦送粟同年齊管仲死。
前646 秦饑,晉趁機伐秦,秦穆公大怒。
(這事夷吾辦得太不地道)前645 秦敗晉師,獲秦惠王,後歸之。
惠公割地,送太子質秦,與秦和前643 齊桓公卒,其五子爭立,後次子孝公立。
(齊桓公死後,諸子只顧爭位,齊桓公屍體於床67日不得下葬,生的蛆都爬到了室外,想其一生馳詫風雲,卻如此結局,悲涼...)前638 宋襄公伐鄭,楚救之,與宋戰于泓水。
宋軍大敗,宋襄公受傷,第二年去世。
(宋襄公在齊桓公死後想要稱霸,無奈國力有限,為楚所羞辱,淪為歷史笑柄二霸)前637 晉惠公卒,晉人迎重耳,殺惠公太子。
前636 晉文公重耳立(時年已62歲)。
前635 晉納王誅殺書帶,天子致伯晉文公。
前632 楚晉城濮之戰,晉大勝,楚成王怒殺楚將子玉(這是春秋時期第一場大規模戰役,也是自春秋以來中原諸侯對楚的第一場大勝,由此晉霸,三霸)。
前628 晉文公卒。
前627 秦晉倄之戰,晉大勝,俘虜秦三主將,後歸之。
(此為第二仗蹇叔哭師故事正是此事)前626 楚太子商臣殺父成王自立(先殺兄,後被子殺,真是報應不爽)前624 秦穆公親征晉以報倄之役,晉人恐守城不敢出。
秦稱霸(四霸)前621 秦穆公卒。
前618 頃王前613 頃王卒,晉趙盾平周亂,立匡王。
同年楚莊王(莊王繼位三年不理朝政,即一鳴驚人的來歷)即位。
前609 齊人弑其君懿公。
前607 晉靈公欲殺趙盾,趙出亡未出境,趙穿殺靈公,立成公。
前606 定王。
元年楚莊王強,過周,問鼎。
(問鼎中原由此而來)前597 楚莊王圍鄭,鄭降,莊王罷兵。
後晉救鄭,楚與晉戰,大勝。
楚由此稱霸。
(五霸)其年晉滅趙氏族,趙氏門客程嬰,公孫臼以計保全趙氏遺孤。
(即趙氏孤兒的故事)前594 楚莊王圍宋,後罷兵。
前591 楚莊王卒。
前585 簡王前583 晉景公複趙氏後-趙武。
前575 晉圍鄭,楚救之,晉勝楚,楚王殺將子反(春秋時期,晉在四個大國中,是實力較強的,齊自齊桓公以後,霸業不在,秦在秦穆公之後,國力也不如以前,楚雖強但後來為吳所困,只有晉稱霸的時間較長,晉文公,晉襄公,晉悼公都稱霸一時)前573 晉殺其君厲公,立悼公。
前573 靈王前571 老子生。
前557 晉伐齊圍臨淄,後去。
前551 孔子生前548 齊崔伃弑君莊公。
前544 景公前529 楚公子棄疾詐弑兩兄,自立,即楚平王。
前527 楚平王為太子迎婦于秦,後自取之(什麼叫恬不知恥,這也埋下了禍根,直接導致了後來伍子胥的復仇)。
前523 誅殺太子太傅伍奢,伍奢少子伍子胥出奔吳。
前520 景王崩,國人立長子猛,子朝殺之,國人攻子朝,立丐為敬王。
前519 敬王前516 晉率諸侯入敬王。
前514 吳公子光(夫差之父),令專諸(專諸之事記于《史記—刺客列傳》)刺殺吳王僚,自立,即闔閭。
前506 吳王,伍子胥,孫武,率軍攻陷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平王屍(這是兵聖孫武的唯一一次出山,後便隱退)。
前504 周子朝複作亂,敬王奔晉。
前503 晉定公入敬王于周。
前500 孔子行魯相事。
前496 越勾踐即位。
吳王伐越,敗,傷重而死。
夫差繼位。
前494 夫差大敗越國,圍勾踐於會稽山,勾踐請降,夫差許之(夫差跟勾踐的故事大家都應該耳熟能詳,此時夫差的一時婦人之仁,直接導致了20年後吳國的滅亡)。
前485 齊悼子弑其君悼公。
前482 吳夫差與晉會黃池爭長,勾踐攻陷吳都,俘虜吳太子(這邊還在跟人爭霸呢,那邊老窩讓人端了,委實可笑)。
前481 齊田常弑簡公。
(齊國田氏由此專政,後終於前379 年篡齊)前479 孔子卒,楚白公之亂,後葉公平之,後楚滅陳。
前475 元王其年勾踐圍吳都城。
前473 勾踐滅吳,夫差自殺。
越稱霸(勾踐死後越國逐漸衰落,於前306年被所滅)。
前468 定王前453 趙,韓,魏三晉,滅智伯三分其地(這件事情相當有戲劇性,本來晉國四卿智伯最強,但智伯因此專橫跋扈,因向趙要地,趙不給,就率領韓,魏伐趙,韓魏懼其破趙以後伐己,遂與趙合謀,陣前倒戈共滅智伯,智伯也成了後來狂妄自大的典型)。
前441 哀王,思王。
前440 考王前425 威烈王前403 命三晉(趙,韓,魏)為諸侯。
(資治通鑒由此年記起)(晉一分為三,實力大減,且其後互相侵伐,疆土逐漸被強秦蠶食,也為以後秦的統一埋下了伏筆)前401 安王其年盜殺楚聲王。
前398 楚圍鄭。
前397 聶政刺殺韓相俠累。
前391 齊相田和遷齊康公於海上。
前386 天子命田和為諸侯前384 秦獻公立,秦複強(在此之前,秦國內亂秦公動輒被殺,秦弱,晉常侵其地。
自秦獻公繼位以後秦國複強,而此時秦國的死敵晉國一分為三,實力大減,使秦國實力更加膨脹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其後的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秦始皇一代比一代更強,最終實現的統一,其基礎應該從秦獻公算起)。
前381 楚悼王卒,大臣作亂,攻吳起,殺之。
前379 齊康公卒,無後。
田氏終代呂齊國,後稱田齊。
前378 齊威王立。
前376 韓,趙,魏,滅晉分其地。
前375 烈王其年韓滅鄭。
前368 顯王(烈王弟)前364 秦獻公敗三晉于石門,斬首6萬,天子致伯(以前的諸侯稱霸,像春秋五霸,都是一代稱霸,而秦國自獻公以後,獻公,孝公,惠公代代稱伯,到了秦昭王直接滅了周王室,統一之勢已勢不可擋。
)前361 秦孝公立前359 秦商鞅變法。
前354 魏伐趙,圍邯鄲(三家分晉後,相互攻伐,使秦漁翁得利),趙求救于齊。
前353 齊威王使田忌,孫臏救趙,趙邯鄲降魏,孫臏圍魏救趙,大敗敗魏師于桂陵。
(齊國雖然當初為五霸之首,但並沒打過幾場大仗,其得勝的戰役基本就局限於跟魯宋等二流國家,於另兩個大國晉,楚之間的戰事基本以敗北告終,跟魏國的這兩場大戰,也是齊國唯一的幾場漂亮仗)前352 秦商鞅伐魏,降固陽。
前351 魏歸還趙邯鄲,盟。
前350 秦遷都咸陽。
前343 天子致伯于秦孝公前341 魏龐涓伐韓,齊救之,孫臏用減燥計誘敵,大破魏軍于馬陵,殺龐涓魏從此衰落。
前338 秦惠王立,殺商鞅。
前336 孟子見梁惠王。
前335,秦拔韓宜陽前334 越侵楚,楚大破之,滅越。
前333 楚圍齊徐州。
前325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那個)立。
秦稱王。
前320 慎靚王前318 楚、趙、魏、韓、燕同伐秦,攻函谷關。
秦人出兵逆之,五國之師皆敗走。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前317 秦敗韓師于修魚,斬首八萬,諸侯振恐。
齊大夫與蘇秦爭寵,使人殺之。
前314 赧王其年秦人伐魏,取曲沃而歸其人。
又敗韓於岸門。
前313 張儀入楚,欺楚懷王,楚懷王上當,與齊決裂。
前312 懷王知被欺,大怒與秦戰,兩戰均大敗,韓魏見楚敗,襲楚,楚割兩城于秦和。
前311 張儀複入楚,懷王以鄭袖故,釋張儀。
前310 秦武王立前307 武王舉鼎,絕臏而死。
同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前306 秦昭王立。
前300 秦伐楚,楚王恐,使太子為質于齊以請平。
前299 趙武靈王讓位於少子,自號主父。
同年楚懷王入秦,被留。
秦聞齊孟嘗君賢,招其入秦,相之。
(戰國四君子以孟嘗君為最早立,前298平原君立,前276信陵君立,前263春申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