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机构碳排放报告核查程序
及核查资料准备一、碳排放报告核查程序
核查前期工作核查报告编
制、评审、
提交及归档、--核查准备--文件评审
--
首次会议召开--
文件评审与现场勘验--末次会议召开
--核查报告编制--技术评审--
报告提交--资料归档
核查现场
评审核查准备工作-核查计划制定,确定核查组成员及分工,向企业提供核查计划,确定核查时间及企业参与人员。
核查文件评审-审阅企业排放报告,向企业提出核查资料清单。
核查现场评审-包括召开首次、末次会议、文件评审和现场勘查,首次会议主要对核查过程进行整体介绍,文件评审时根据核查资料清单提供的资料确认排放报告信息的准确性。
现场勘查主要通过现场查验对报告中的企业核查范围、主要排放设施、活动水平数据监测设备等信息进行确认,末次会议对核查现场评审结果进行初步总结。
核查报告撰写-根据现场评审结果撰写核查报告,并对业主提出不符合,企业修改排放报告后关闭不符合,第三方机构完成核查报告撰写。
核查报告技术评审-核查机构指定的独立技术评审人员对报告进行评审,提出相关评审意见,核查组对核查报告进行修改,完成最终核查报告。
核查报告提交-最终核查报告经机构负责人批准、业主确认后,上报河北省发改委。
资料归档-核查组对核查文件进行整理归档,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
二、核查资料清单
企业需要根据第三方机构要求准备核查时审阅的文件资料,包括主要文件清单如下:(以化工行业为例)
(一)企业基本情况
1.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2.组织机构图(碳排放边界覆盖),企业、相关部门简介;企业边界、厂区边界变化情况;
3.企业更名工商登记记录(若有更名);
4.股权变更工商登记记录(若有);
5.设备租赁、转让记录(若有);
6.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7.企业边界图、厂区平面图;
8.生产工艺流程图;
9.企业的经营范围、生产工艺的变化情况;
10.年度企业的产品方案、产量、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信息。
(二)能源消费资料
1.年度能源审计报告(若有)、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若有)、能源统计报表(报送统计局或经信局数据);
2.年度各月企业能源消耗统计台账、统计报表、库存记录等各种月度汇总或记录;各种能源至少两个月的日消耗记录;
*注:能源消耗数据包括:
煤炭、燃气、柴油等燃料的使用量。
3.自备电厂数据
a)各月消耗的能源统计台账、统计报表、库存记录;
b)年发电量和年供电量统计台账及结算单、结算发票;
c)电厂装机容量、机组类型及冷却方式;
4.含碳原料购进结算表及发票,含碳原料消耗记录统计表(月报),含碳原料出入库统计表(月报);
5.含碳产品外售结算单或发票;含碳废弃物产生量月度统计表;
6.碳酸盐的使用量月报表及购进发票;碳酸盐纯度检测记录月报表;
7.硝酸生产销售记录月报表及发票;
8.硝酸生产尾气处理设备使用率等于尾气处理设备运行时间月度记录表和硝酸生产装置运行时间月度记录表;
9.己二酸生产销售记录月报表及发票;
10.己二酸生产尾气处理设备使用率等于尾气处理设备运行时间月度记录表和己二酸生产装置运行时间月度记录表;
11.年度12个月各化石燃料(包括作为原料的燃料)的购买发票、结算单据等财务票据;
12.二氧化碳回收与利用
a)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记录月报表;
b)二氧化碳回收外供量月报表;
c)二氧化碳气体纯度检测记录表(月报);
13.年度12个月份外购电力结算凭证、购买发票、月度抄表数等凭证;
14.年度12个月份外购热力结算凭证、购买发票、月度抄表数等凭证;
15.若企业自行监测化石燃料的排放因子(如低位发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等),应按月份或批次提供相应的能源检测报告或记录等。
*注:低位发热值采用每批燃料入厂实测值或每月至少检测一次、元素碳含量采用每月实测值或每批入厂时检测值,煤,燃油、燃气单位热值含碳量、氧化率用缺省值。
16.其他与能源消耗和CO
排放相关的证明材料/原始证据,如燃
2
料热值化验报告单、燃料化学分析报告、单位热值含碳量化验报告等(三)设施设备
1.重点耗能设备设施清单(设备台账);
2.若涉及厂内主要排放设施外包,应提供相关证据如合同、说明等;
3.企业新增的主要能耗设备清单;
4.新增设施立项文件,投产证明,能耗说明;
5.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含规格、型号和校核频次等)、相关计量器具校准、检定报告。
例如:
对于锅炉,计量设备为测量入炉煤/燃气消耗量的设备,比如皮带秤或流量表等,主要计量设备信息,包括序列号、规定校核频次、实际校核频次、校核标准和校核报告覆盖时间等。
对于耗电设备,计量设备为电表,请提供结算电表的序列号、规定校核频次、实际校核频次、校核标准和校核报告覆盖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