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共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稽.查/无稽.之谈落.枕/丢三落.四复辟./鞭辟.入里顺应./应.接不暇B.娴.熟/垂涎.三尺惬.意/锲.而不舍栅.栏/叱咤.风云抽搐./相形见绌.C.措.施/厝.火积薪堤.防/醍.醐灌顶肝.胆/宵衣旰.食高亢./引吭.高歌D.巷.道/沆.瀣一气龟.裂/皈.依佛门斡.旋/运筹帷幄.面颊./戛.然而止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松弛鉴赏世外桃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B.神采漂泊真知灼见瑞雪兆丰年C.抚养毕竟目不遐接事实胜于雄辩D.斑驳讴歌铤而走险一言即出,驷马难追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本次神舟六号载人飞船_________的极地考察国旗,是我国极地科考队今年2月份从南极极点带回来的,它曾在极点冉冉升起。

②明年,从春种到秋收,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专家们要________在咱们村帮助咱们科学种田。

③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青年朋友选择“跳槽”,笔者认为__________。

A.搭乘始终无可厚非B.搭乘一直无可非议C.搭载一直无可非议D.搭载始终无可厚非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个大学生最起码的行为规范,也需要奖励才能得以保证,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现今一些大学生缺乏公德意识的现状令人堪忧。

B.作为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孔子一生积极求索,他奋斗的一生是“知其不可为而之”这格言的真实写照。

C.近来,韩国刮起一阵强劲的“中国风”。

追溯“中国风”的起因,大体在于同这几年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密切相关。

D.在扩大安理会决议案成废案之后,日本政府10月6日基本决定,为实现人常目标,将从四国联盟协调体制,转为重视和美国的合作。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还愣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C.据了解,2008年奥运会缺少大量专业体育节目主持人,因此最近中央电视台与维汉传播公司联手推出了《谁将解说北京奥运?——北京2008奥运主持人选拔计划》。

D.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7亿。

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如何?不仅关系到年轻一代自身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的城市多有外国名城的美喻别称,例如哈尔滨之谓“东方莫斯科”、苏州之谓“东方威尼斯”等等。

繁华一时的上海向有“东方好莱坞”、“东方巴黎”的美誉,只不过那是过去的事了。

今天,当中国的每一个城市都雄心勃勃地欲定位于“国际大都市”时,“东方巴黎”的桂冠似乎还“名花无主”。

80年代以来城市文化格局的变化重组,挟港台文化之势的广州一时成为商业化的通俗流行文化重镇,略近好莱坞之相。

风云激荡的北京则出人意料地成为“另类”艺术和文化的乐土,吸引着星夜奔驰的外省青年,“流浪北京”成为他们无可选择的命运。

八百年古都的香火竟也点燃了先锋艺术的星火。

于是“圆明因”不仅记录了百年国耻,也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成为凭吊近十年文化的一个“圣地”。

文化中心的嬗变和逆转是一个发人深思的话题。

正如传统教育具有官学和私学两个源流、两种传统;北京文化也具有两个空间和两种品性——它不仅是体制文化和知识分子精英文化的中心,并有中国最宽容、最活跃的民间文化空间,成为通俗流行文化的中心。

兼容并蓄的北京生成着一种新的文化生态和文化气象,使之成为与中国大多数城市绝不相同的富于磁力的城市,渐呈艺术之都巴黎的恢弘峥嵘之势。

这是一个难解的当代文化之谜。

这一事态如发生在上海,似乎更为顺理成章。

这里没有法租界、咖啡馆、法国梧桐和法国大菜,没有欧美风雨的浸润;甚至也没有了历经沧桑、雄踞四野的城墙和城门,没有了茶馆和会馆,以及四合院里的肥狗、胖丫头、金鱼缸和石榴树。

若说起北京和巴黎的关联,只是曾有过一所中法大学;此外。

便是大革命时代的激进和激情,以及文化之都暗中传送继续文气文脉了。

两个文化之都的差异清晰可见。

一个中国留学生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比较过北京和巴黎:位于永定河之北的北京是典型中国式的“单岸城市”,塞纳河横贯的巴黎则是欧洲式的“双岸城市”;北京的城市格局是方正归整的“井田效应”,巴黎则是有中心向外扩散的“涟漪效应”;北京城市以西向和北向为主的发展潜含了一种“内陆取向”,而巴黎沿西北向发展的“历史性轴线”,表明了一种明确无误的海洋走向。

当代北京的现代化取向或许并不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则上。

其现代文化在本土生长,已形成直接吸纳世界文化的相应机制。

后者曾经是上海重要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之一。

回过头来看,经由港台转手倒卖外部文化,终究是难成大器、难以远行的。

令人遗憾的是,以“国际化”定位的许多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就城市建设面貌、价值取向和精神气质等许多方面而言,都只是港台文化的拙劣翻版。

距主流文明相去甚远;即便是北京文化,在这许多方面同样是亟待改进的。

6.对北京“渐呈艺术之都巴黎的恢弘峥嵘之势”的原因,说明恰当的一项是A.北京与巴黎都具有大革命时代的激进和激情,以及文化之都暗中传递继续的文气文脉。

B.北京是富有磁力的城市,吸引着星夜奔驰的外省青年“流浪北京”,生成着一种新的文化生态和文化气象。

C.北京是八百年古都,城市文化的嬗变和逆转,已然成为体制文化和知识分子精英文化的中心。

D.北京不仅是体制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中心,而且有民间文化的最为宽容与活跃的空间,成为通俗流行文化的中心。

7.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A.广州是商业化的通俗流行文化重镇。

B.上海如今是一座没有“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的现代化大都市。

C.北京是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兼容并蓄的八百年古都。

D.巴黎是典型的西方文化之都。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A.城市文化格局的变化重组,北京已成为“另类”艺术文化和先锋文化的乐土和圣地。

B.城墙、茶馆和四合院,代表了典型的北京传统的城市文化。

C.从文化地理学上比较,是为了证明北京和巴黎的城市规划不同,现代化取向势必也不能相同。

D.北京要想靠近主流文明,必须在城市建筑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气质诸方面加以改进。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宋清传柳宗元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

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誉清。

疾病疮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

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日:“清,蚩②妄人也。

”或日:“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

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

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

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

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世之言,徒曰“市道交”。

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市道交”岂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

”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雠:出售②蚩:傻,无知③翦翦:小气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善药居:储存B.清不为辞.辞:推辞C.其馈遗.清者遗:赠送D.遇.其人遇:遇到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皆与.善药B.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恩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C.清逐利以.活妻子耳D.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宋清“取利远”的一组是①疾病疮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②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④清逐利以活妻子耳⑤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⑥清之取利远,远故大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清是个很高明的医生,山区水乡的百姓都来找他治病,他开的药方都能使患者很快康复,因而深受人们赞誉。

B.宋清对不能当即付钱者也给好药,还烧掉估计无法偿还者的欠条,这引起人们的议论。

宋清认为自己既非有道者,也不是呆傻胡来的人。

C.有不少被烧掉欠条的人,后来纷纷厚报宋清,尽管至死也未能还债的人更多,也并没有影响宋清发家致富。

D.作者认为宋清能从长远打算,不斤斤计较眼前之利,他的作为是那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所不及的。

第Ⅱ卷(114分)四、(21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3分)(2)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3分)(3)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3分)1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从军行塞上听吹笛王昌龄高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

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1)有人认为两首诗可谓“‘声色’传情”,试结合两诗内容简要分析。

(3分)(2)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3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6分)(1)北宋柳永《》中的著名句子有“念去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韩愈是唐代_________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在《师说》中认为择师的原则是:“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__________________。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