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羌年简介

羌年简介

羌年简介“十月过羌年”是羌民族的传统佳节。

羌语叫Rrmea jea(日麦吉)相传羌历(夏历)最早为平阳历。

古羌人以羊角卜推历时,计羌年,一年分为十个月,是根据羌人所居住的高纬度实际地理位置和实际气候制订的。

所以,羌历法与羌族地区的实际气候和农时相符合的,故羌族人民自夏朝起沿袭了五千多年。

十月是羌族人民的金秋时节,粮食丰收,牛羊肥壮。

为了庆祝丰收:定俗“十月过羌年”。

为了答谢天神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举行“过羌年、祭山、还愿、放生”。

为了给牛感恩,报答耕牛的辛勤劳作,让耕牛也过节。

因此羌年也是“牛王会”,人畜同乐。

九月二十八日至九月三十曰,羌族人民以家族为单位吃团圆饭。

这一天,羌寨张灯结彩,炊烟四起,烟雾缭绕,咂酒飘香,爆竹声声,鞭炮齐鸣,充满了节日气氛。

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不出远门,不下地干活,团聚家中筹办年饭,用面粉制作半月形肉馅大蒸饺。

有的家庭还用面粉做成牛、羊、鸡、、马等武装的祭品,祭祀天地、祖先。

吃团年饭是羌族人民最为隆重和讲究的场面,宴席前,先请神入席,主人手擎九品香烛,敬酒,刀头焚香。

神台灯火通明,主人面对神台答谢天地之祖先赐给家人四季平安,风调雨顺,消灾祛祸,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今天家人团聚,庆贺丰年是托天神、祖先的福。

天神、祖先在上,一如既往保佑家人安康,但愿明年又是一个好兆头……”鞭炮声催促着家人入席就餐,第一轮是上糖食(用蜂蜜制作的五谷杂糖);第二轮上干盘(又名“下酒菜”,心、腰、肝、舌、凉拌猪头、耳朵、香肠、肚条等);第三轮上荤菜(花碗、肘子、咸盐烧白、甜烧白、膀);第四轮上炖菜(排骨、蹄花、炖鸡),专为老者准备。

吃完第二轮菜后,在老者们的提议下,高举酒杯,下桌围火塘一周,挪动脚步,边舞边唱“足索”(年歌),三圈后,继续回到原位连吼三声,同饮一杯酒,方才坐下继续用餐。

先有老,后有小,儿女们依次给老人敬酒,用宏亮的嗓子唱起了酒歌,表达对老人的敬意,酒敬到哪里,酒歌就唱到哪里,祝老人们健康长寿。

这种热闹的场面驱散了老人们的倦意,歌声振奋了他们的精神,老人们心情愉快,喝酒也就不在话下了。

数小时后,大家酒足饭饱,扶老携幼,各自就寝。

十月初一清晨,女性擎香背水,为感谢上天赐给寨人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四季平安,免受病痛之苦、灾害之忧。

男性祭山杀羊还愿,祭山结束,羌人有放生的习俗,把鸡放回大自然,是古羌人保护动物,禁止打猎杀生的一种方式。

通过祭山,保护野生动物,禁止乱采滥伐,充分表明古羌人十分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羌人需要世事万物生生不息。

回到羌寨,男女老少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丰收,庆祝羌年,喝团圆酒,团圆饭,举行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和体育活动。

最令人赞叹的是舞草龙,舞龙是二人扛着祭山还愿的羊,走在草龙前面,草龙制作精美,舞龙手熟练自如,首尾呼应,动作优美整齐,显得栩栩如生,就像一条活龙。

在舞龙的过程中,妇女们用锅烟灰抹在舞龙小伙子的脸上,把小伙子们打进草丛,变成草丛中的虫子,虫子会糟蹋庄稼,所以,妇女们看似打击,其实在共享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快乐。

羌历年简介羌历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

节日一般为三天。

关于羌历年的来源。

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相传玉皇大帝的幺女木姐珠。

因看上人间羌族小伙子斗安珠。

执意要下凡同斗安珠结婚。

临行前,父母陪奁了树种、粮食、牲畜等。

木姐珠来到人间,很快繁衍了人类,所带的树种很快长成了森林,粮种给人间带来了五谷丰登。

她怀念父母恩惠,把丰收的硕果、粮食、牲畜摆在原野,向天祝祈。

这一天,正好是羌历年十月初一。

以后,羌族人民就把这一天作为自己的节日。

2起源羌历年其实起源于对大自然的敬畏、感恩与崇拜,即所谓“祭天还愿”羌历年据说来源于一个美丽的故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天神的幺女儿木姐珠爱上了人间的羌族小伙子斗安珠后,便不顾天条律令,执意下凡和他结婚,一到人间,她就把出嫁时父母赠送的树种、粮种种植在山野田园,把牲畜放入草地,到了秋天,树种很快就长成了森林,粮种带来了五谷丰收,畜禽也生长兴旺,人类繁荣昌盛,大地一片生机,她为了感谢父母恩惠,就在一天把丰收的果实、粮食、牲畜摆在原野祭祀上天,表达心中的感恩情怀,以后又在每一年的那天都要举行相同的仪式,而那天正好是十月初一。

以后,羌族人民就把这一天作为自己的节日。

同时,天神木比塔也觉得人间辛苦了一年,在万物归仓之时应该放松欢庆一番,就指点羌人说:“你们应该过年”。

在得到了天神的授意后,羌人就以使用的太阳历(夏历,一年按十个月计)为依据,由释比用羊角卜挂和用铁板算推算出十月初一是个好日子,就让那天作为了新年的开端。

因中国历算到了秦汉才改为使用一年十二个月的月亮历(农历),所以羌历年早在秦汉以前随着羌人从游牧文明进入农耕文明时就存在了。

直到明清时期羌族人开始过春节并把它称为“过大年”而称羌历年为“过小年”之前,羌历年一直是羌族人最隆重的节日,因为到了农历十月初一,经过了春天的耕种和秋天的收割,辛劳了一年的人们已进人农闲时节,耕牛也被放上山野享受着悠闲时光,所有的都是让人高兴的事情,除了载歌载舞欢庆丰收,已没有什么方式能表达心中的喜悦了,加上羌族实行多神信仰,相信万物有灵,认为风调雨顺、吉祥安康是众神保佑的结果,所以过年是欢乐而神圣的,“祭天还愿”总是贯穿始终。

3分布区域“羌历年”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松潘、汶川、理县以及其他羌族聚居区地。

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隶属四川省绵阳市,幅员面积2869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其中羌族9.1万,占全县总人口56.9%羌族总人口占全国羌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北川羌族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封闭的环境中,因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

在节日庆典方面,便鲜明地反映了羌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其中最为盛大隆重的就是“羌历年”。

4风俗习惯羌族最早是以太阳历推算年月。

秦朝时期,太阳历改为月亮历(即现在的农历)。

因此,现在的羌历年均以农历推算,即每年的十月初一。

据传,在秦汉前,羌族已有这个习俗。

羌族原始宗教巫觋上坛经典《木姐珠》的口碑传承了一个关于羌历年习俗的颇具神话色彩的解释。

说阿巴木比塔幺女木姐珠,执意下凡与羌族青年斗安珠结婚,父母拗不过女儿,以粮种、树种、牲畜作为陪奁。

至此,结合的年轻人,繁衍了后代,树木成材,农牧年年丰收。

女儿感恩父母,供置丰收硕果,向天祈祷,这天正是十月初一。

还愿,祈祥,庆吉,是许多民族年节的重要内涵。

而羌历年的传统过法,是非常有特色的。

节前,家家户户清扫房屋,赶制新衣,备办年货,也有选择年节举行婚礼的。

年节这天早晨,主人要给辛勤操劳为夺取丰收立下汗马功劳的牛马以最好的饲料犒赏。

过去,从这天开始,牛马羊敞开放了,甚至到地头吃了懒人未收割的庄稼,也勿须赔偿。

祭祀是羌历年最重要的活动,寨上村民盛装参加,这期间劳动停止。

祭祀仪式也因地域支系不同而大同小异。

由许(端公)宰牛、羊祭祀天神,各家则以面做的小禽畜作为祭品供奉天神和祖先。

有的村寨要祭山神。

每家派人携面制祭品参加。

当神林中敲击的皮鼓声响起神杖彩带激烈挥动时,端公的跳神便把村民带进了庄重肃穆充满虔诚和期冀的气氛中。

宰羊时,端公用冷水淋洒羊头,羊头不停摆动,说明山神领受了,可杀;不摆动,则不敢杀。

羊血洒于神坛前,羊头躬敬山神。

敬神的肉将分给各家各户带回享用。

跳神后,各户代表,于神林中围坐吃煮熟的羊杂羊肉,豪饮咂酒。

有的村寨当年若无成人死亡,还将在墙上绘制白色吉祥符号以庆人畜兴旺,庄稼丰收。

祭祀活动结束后,全寨青壮男子汇同老人组成庆吉队伍,载歌载舞到每家每户祝贺,并由老人领唱,众人合唱喜庆歌。

有的则汇聚寨子坝中,欢跳沙朗、锅庄,畅饮咂酒。

也有相邀家中,围着锅庄火塘跳舞唱歌,尽兴方休。

羌历年的庆吉活动,少则两三天,多则六七天。

由于历史的原因,羌历年曾被极左的尘烟抹去。

1988年10月,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羌历年放假的通知》,这是根据阿坝藏族自治州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后的“自治条例”有关规定研究决定的第一个羌历年,全州放假两天。

这天,州府马尔康数千藏、羌、回、汉各族人民聚济一堂欢度佳节。

茂县、汶川、理县、北川四县,并在茂县举行了庆祝羌历年暨经济、文化、技术交流会。

1989年的羌历年,五万余人欢聚汶川县,古老的传统节日,将民俗、文化、商贸、科技活动融合一起,促进了文化、经济、科技的交流发展和繁荣。

和汉族一样,羌族也过春节。

过法与汉族农村场镇大同小异。

但宰杀年猪却从十月开始至冬腊月。

一般宰杀两三头,富裕羌民要宰四、五头。

所宰年猪自家消费至来年乃至更长时间。

春节要吃团年饭,酒宴摆“九大碗”,开宴前先敬祖先放鞭炮,喝咂酒、白酒,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喜门签和春联。

大年三十团年一般不接待客人。

有的村寨初一开始跳锅庄、沙朗唱酒歌,也有的玩龙灯。

初三一早上坟祭祖,之后开始串门走亲戚接待亲朋好友。

过年期间,无论到哪家,主人都会摆上肥而不腻香滑可口的猪膘肉和洋芋糍粑款待客人,并劝饮咂酒或白酒,热情备至,足可领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的羌家古风。

5羌历年现状1987年农历十月初一,省民委在成都举行了庆祝羌年大会。

自次以后,羌族地区就统一以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为“羌年”,开展庆祝活动。

1988年茂县、汶川、理县、北川4县政府联合举办了为期4年的“日麦节”(羌历年)活动,同年,该活动被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确定为羌族同胞的法定节日。

自此,羌族传统节日“日麦吉”(羌历年)方得到了有效保护。

十几年来北川的羌历年庆祝活动从未间断。

和过去不同的是,庆祝活动不仅以村寨为单位,还以乡镇组织,在县城举行的全县庆“羌年”活动尤为隆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