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技史课程论文
《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略》读书报告
之秦汉时期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及其社会原因外国语学院英语101 陈佩佩 21110115
我国农业史上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形成,大约是在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第一节概述
秦汉400余年间,农业生产虽出现过短期衰落的现象,但总体的来说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科学技术也有很大发展。
秦汉时期,不仅重农思想有很大发展,而且还具体的制定了一些鼓励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一些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农政策。
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也有很大变化。
铁农具不仅有很大发展;而且还有所发明,牛耕的推广更加普遍。
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在灌溉渠系的兴建和陂塘的治理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且使水利工程向南推进。
初步发展了轮作复种制。
系统的总结了我国北方旱作地区保墒防旱的耕作技术经验,在土壤肥料方面,不但提高了对地力和改土的认识,而且也提高了改土技术和施肥技术。
已经从多方面总结了作物栽培管理方面的经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一时期还推广了“能风与旱”的“代田法”和“御旱济时”的“区田法”,这标志着,两汉时期,我国精耕细作水平有显著提高。
果树和蔬菜栽培技术,也有初步发展。
发展了畜牧兽医技术和栽桑养蚕技术。
第二节重农思想和重农政策
秦汉时期人们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重农思想,这一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着重从农为国本论、衣食之源论、重农贵粟论、农工商并重论等四方面进一步论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从而把我国古代的重农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秦汉封建王朝的政治基础,是依靠农业生产,而不依靠城市工商业,因而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甚至规定商人不准穿丝绸衣服,以此抑制商人。
当时,实行了一系列的重农政策,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轻徭薄赋和劝课农桑二项政策。
第三节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秦汉时代是封建社会,其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是土地国有制和土地私有并存。
当时有两种土地私有制;一种是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一种是自耕农的土地私有制,这两种土地私有制有一个共同
点,都要向国家按亩交纳田租(实质是土地税),按人口交纳人头税,并给国家服兵役和徭役。
第四节铁农具的发展和牛耕的推广
到汉代铁农具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农民生产与铁器成为不可分割的东西。
由于当时冶铁业的发达和冶铁工艺水平的提高,铁农具的种类增多,质量也有很大提高,使农具完全铁器化,农具的发展,为大力推广牛耕创造了条件。
铁农具从基本的犁发展到广泛的犁铧和犁壁。
汉代除了铁木制的耕犁有重要发展外,其他如锄、铲、镰等铁农具也有改进和提高。
耧车是耕犁之后我国农具发展史又一重大发明,为近代的播种开了先河,在农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五节农田水利的发展
秦汉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在各地都有很大发展。
秦统一前后除兴建著名的都江堰、郑国渠、灵渠三大水利工程除外,还有数不尽的小型水利工程。
西汉时期,农田水利发展迅速的地区,首推京师所在的关中,次为实行规模颇大屯垦的西北边疆,如汝南二郡也是西汉发展水利的重点地区。
东汉建都洛阳,水利建设除南阳、汝南二郡继续发展外,安徽的九江郡、江苏的广陵,也有所发展,东南的水利也得到初步发展。
第六节其他农业技术的发展
秦汉时期,作物种类的变化,对农作制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发展。
轮作制发展推进,间作、套种和混作也已经萌芽。
另外,改土和施肥技术得到提高;园艺技术得到初步发展,出现了一些大面积的果园和菜圃,栽培管理技术也明显提高;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畜牧和兽医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同时,我国桑蚕生产有很大发展,生产出大量丝织品。
第七节总结
这一时期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秦汉封建王朝提倡的重农思想和重农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冶铁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农具完全铁器化,为农业生产上实行精耕细作奠定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