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通信与接口规范(第一版)

中国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通信与接口规范(第一版)

中国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通信与接口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3月目次目次 (I)图表 (III)前言 (IV)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通信与接口规范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主站与子站通信的接口要求 (2)3.1 物理接口 (3)3.2 链路层/网络层说明 (3)3.3 应用层说明 (4)4 主站与子站通信报文规范 (6)4.1 概述 (6)4.2 读取子站配置 (12)4.3 下装子站配置 (19)4.4 对时 (28)4.5 保护事件/自检信息/开关量变位信息/故障测距值上送 (29)4.6 读模拟量 (34)4.7 定值操作 (36)4.8 总召唤 (42)4.9 故障录波数据传输 (44)4.10 通用文件传输 (49)4.11 召唤装置故障历史信息 (56)附录A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PCI)的定义 (60)A.1 控制域定义 (60)A.2 相关说明 (61)附录B 子站配置信息 (62)B.1 概述 (62)B.2 子站通用服务组序号的分配 (63)B.3 装置配置 (64)B.4 线路配置 (66)B.5 模拟量配置 (68)B.6 状态量配置 (69)B.7 定值区配置 (71)B.8 定值配置 (72)附录C 子站配置资料表 (76)C.1 输电线路的参数 (76)C.2 变电站装置信息 (76)C.3 采集开关量信息 (77)C.4 变电站的母线接排图 (78)C.5 装置的信息定义 (78)I图表图表 1 一般体系结构 (2)图表 2 APDU结构示意图 (4)图表 3 ASDU在103标准中的位置 (5)图表 4 通信流程示意图 (10)图表 5 主站-子站传输配置信息过程 (10)图表 6 主站-子站正常通信用报文 (11)图表7 读子站配置各组标题 (13)图表8 子站上送各组标题 (13)图表9 读子站一组配置的全部条目的描述/值 (14)图表10 子站上送一组信息的全部条目 (15)图表11 读子站一组配置的全部条目的“属性结构” (15)图表12 子站上送一组信息的全部条目的“属性结构” (16)图表13 通用分类功能的信息序号语义的补充定义 (20)图表14 下传子站配置各组标题 (20)图表15 子站确认各组标题 (21)图表16 下传带执行的写标题 (22)图表17 子站响应带执行的写标题 (22)图表18 向子站下装一组配置的全部条目的描述 (23)图表19 子站响应带确认的写条目 (23)图表20 下传带执行的写条目 (24)图表21 子站响应带执行的写条目 (25)图表22 向子站下装一组配置的全部条目的“属性结构” (25)图表23 子站响应带确认的写全部条目的“属性结构” (26)图表24 下传带执行的写条目 (27)图表25 子站响应带执行的写条目 (27)图表26 广播对时 (28)图表27 7字节时标定义 (29)图表28 突发数据上送 (30)图表29 故障相别及类型FPT定义 (32)图表30 简要录波报告上送 (33)图表31 跳闸相别(JPT)定义 (33)图表32 主站读模拟量 (34)图表33 子站响应读模拟量 (35)图表34 主站召唤装置定值 (37)图表35 子站上传装置定值 (37)图表34 主站召唤装置定值 (38)图表35 子站上传装置定值 (38)图表36 修改定值:向子站下装定值 (39)图表37 修改定值:子站响应带确认的写条目 (40)图表38 修改定值:下传带执行的写条目 (41)图表39 修改定值:子站响应带执行的写条目 (42)图表40 主站启动总召唤 (42)图表41 子站上送双点信息状态 (43)图表42 总召唤结束 (44)II图表43 主站调文件列表及子站上传文件列表头信息 (44)图表44 子站上传文件列表 (45)图表45 主站调录波文件 (47)图表46 子站上传文件内容 (47)图表47 通用文件传输过程中的补充信息序号定义 (49)图表48 主站召唤一般文件列表 (50)图表49 子站上传文件列表 (50)图表50 主站召唤文件内容 (52)图表51 子站上传文件内容 (52)图表52 主站下装文件的基本信息 (54)图表53 子站确认下装文件的基本信息 (54)图表54 主站下装文件的具体内容 (55)图表55 子站确认下装文件的具体内容 (55)图表56 主站召唤装置故障历史信息 (57)图表57 子站上送装置故障历史信息 (57)图表58 历史信息数据块定义 (58)图表59信息传输格式类型(I格式)的控制域 (60)图表60编号的监视功能类型(S格式)的控制域 (60)图表61未编号的控制功能类型(U格式)的控制域 (61)图表62 超时的定义 (61)图表63 未被确认的I格式APDU的最大数目k和最迟确认APDU的最大数目w (61)图表64 配置信息组标题特征字符串 (63)图表65 装置配置的“属性结构”定义 (64)图表66 装置配置表示例 (65)图表67 线路配置的“属性结构”定义 (66)图表68 线路配置表示例 (66)图表69 模拟量配置的“属性结构”定义 (68)图表70 模拟量配置表示例 (68)图表71 状态量配置的“属性结构”定义 (70)图表72 状态量配置表示例 (70)图表69 定值区配置的“属性结构”定义 (71)图表72 定值区配置表示例 (71)图表73 装置定值的“属性结构”定义 (72)图表74 定值配置表示例 (73)图表75 主站调录波文件 (79)图表76 子站上传文件内容 (79)图表77 主站调录波文件 (80)图表78 子站上传文件内容 (81)III前言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对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提供了统一的分析平台,有利于调度部门迅速掌握电网实际故障状况以及继电保护动作行为,及时分析电网事故、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并快速恢复系统,同时有助于掌握继电保护设备状况,有效地分析继电保护动作行为,提高调度管理及运行管理水平。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以及电力光纤数据网的建立和继电保护、故障录波等新技术的发展,建立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为了规范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主站-子站之间的通信接口,加快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的组织和实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组织相关单位,总结了工程中的经验、教训,在对主站与子站之间的通信接口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征求了科研、设计、运行等单位的意见,参照IEC60870-5-103的标准并结合南方电网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通信与接口规范》。

本规范由南方电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负责解释。

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通信与接口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子站接入主站时对通信环境的要求、通信接口的规范以及主站与子站通信时的报文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IEC60870-5-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篇:传输帧格式IEC60870-5-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2篇:链路传输规则IEC60870-5-3: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3篇: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IEC60870-5-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4篇:应用信息元素的定义和编码IEC60870-5-5: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5篇:基本应用功能DL/T 634-1997: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以下简称101标准)DL/T 667-1999: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以下简称103标准)DL/T 634.5104-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4篇:采用标准传输文件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以下简称104标准)ANSI/IEEE C37.111-1991 COMTRADE 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以下简称COMTRADE标准)3 主站与子站通信的接口要求一般而言,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故障信息系统)包括主站、子站两部分。

在厂站端,故障信息系统的子站与继电保护、故障录波器、安全自动装置等智能电子设备(IED)通信,收集这些装置的正常运行、异常告警及故障信息,经过初步处理之后上送到位于调度端的主站。

子站提供的信息应符合《中国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通信与接口规范》的要求。

为保证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信息传输的目标方案为:数据网络传输。

鉴于统一远动信息和继电保护信息传输的新规约颁布还有较长时间,目前尚没有明确规定故障信息系统主站子站之间通信的国际、国家或电力行业标准,因此,本规范参考103标准,并结合故障信息系统的实际需要,提出主-子站间的通信接口要求和具体规定。

103标准适用于传输继电保护设备信息,但该标准只说明是用于继电保护设备与控制系统间交换信息,并规定采用RS485串行通信方式,而没有规定采用网络通信方式时如何处理。

考虑到网络方式和串行方式下通信的差异、故障信息系统对通信实时性的要求,并考虑到实现的方便,本规范规定:在网络方式时采用TCP/IP,主站与子站的通信链路采用104标准,其应用层报文包含APCI,参见下图示意。

图表 1 一般体系结构说明:本图仅为示意说明,不代表实际的网络配置或主、子站软件实现。

本规范主要引用了103标准,并做了部分修改和扩充。

在以下内容中,对于没有特别说明的地方,以103标准规定为准。

3.1 物理接口在故障信息系统中,主站和子站之间的通信一般选用经电力数据网采用TCP/IP通信。

本规范规定主站、子站负责通信的设备应具备支持TCP/IP的网络接口,一般建议采用10M/100M以太网接口。

本规范不规定主、子站间的网络构成,如网络结构、数据网物理信道等,因此也不规定主、子站设备到数据网之间的具体设备配置。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规范的要求:目前电力数据网中调度与变电站间的通信信道一般有:SDH、ATM和以太网。

变电站中提供的网络接口也各不相同,有10M以太网接口、有E1通信2M接口、有E1信道n×64K的接口。

而每个变电站有一套故障信息系统子站设备,子站设备的联网接口一般是标准的以太网口(10/100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