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为CaCl2和CaCO3B.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熔沸点的差异D.油脂与NaOH浓溶液反应制高级脂肪酸钠属于加成反应【答案】A【解析】A.漂白粉的主要成份为Ca(ClO)2和CaCl2在空气中容易与CO2反应,主成CaCO3,变质,故A正确;B.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利用的是溶解度差异,故C错误;D.该反应属于酯的水解,属于水解反应、取代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与苯乙烯互为同系物B.甲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C.二氯丙烷有4种同分异构体D.乙炔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1-二溴乙烷【答案】C【解析】A.两者结构不一样,不属于同系物,故A错误;B.甲烷在常温下不与浓盐酸反应,故B错误;C.二氯丙烷有4种同分异构体CHCl2-CH2-CH3,CH6-CCl2-CH3、CH2Cl-CH2-CH2Cl,CH2Cl-CHCl-CH3 D.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Br2、CHBr2、1,1,2,2-四溴乙烷。

故选C。

3.海水晒盐后得到粗盐和高浓度卤水(成分如下表)进行再开放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卤水中通入Cl2可以提取溴B.粗盐经除杂后,可用重结晶的方法制备精盐C.工业上选用价格较高的NaOH作为沉淀剂制取Mg(OH)2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答案】C【解析】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溴离子氧化为单质溴,因此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A 项正确;B.粗盐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可采用沉淀法除去,所得氯化钠溶液可采用重结晶等过程提纯,B项正确;C.工业生产常选用来源更广泛、价格更便宜的石灰乳作为沉淀剂,用氢氧化钠不经济,C项错误;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SO2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氧化,因此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D项正确。

故选C。

4.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5℃时,1LpH=11的氨水中OH-的数目为0.001N AB.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C.电解精炼铜,当外电路转移N A个D.标准状况下,2.24LCCl4所含氯原子数为0.4N A【答案】D【解析】A.pH=11则c(H+)=1×10-11,25℃时水的离子积为K(w)=1×10-14则c(OH-)=1×10-3=1×10-3mol/L,1L中OH-的数目为0.001N A,故A正确;B.乙烯丙烯可以看作(CH2)n,14g含有1nmol(CH2)n,则氢原子数为2N A,故B正确;C.阴极反应Cu2++2e-=Cu,当外电路转移N A个电子时,阴极生成0.5molCu,质量增加32g,故C正确;D.标准状况下,CCl4不为其他而是液态,故D错误。

故选D。

5.已知二氯化二硫(S2Cl2)的结构式为Cl-S-S-Cl,它易与水发生反应2S2Cl2+2H2O→4HCl+SO2↑+3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2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比为3:1C.每生成22.4LSO2转移3mol电子D.每生成48g硫单质需要S2Cl2断裂3mol共价键、H2O断裂3mol共价键【答案】A【解析】A.只有S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S2Cl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A正确;B.氧化产物为SO2,还原产物为S,由反应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比为1:3,故B错误;C.S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4价,则每生成1molSO2转移3mol电子,但未指明气体所处状态,22.4L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不一定为1mol,故C错误;D.48gS的物质的量为:48g32g/mol=1.5mol,根据反应可知,生成1.5molS需要消耗1molCl-S-S-Cl,1molCl-S-S-Cl中含有3mol共价键,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时Cl-S-S-Cl的化学键全部断裂,所以每生成48g硫时,S2Cl2会断裂3mol共价键,H2O会断裂2mol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A。

6.用如图装置研究电化学原理,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b铁模拟铁的吸氧腐蚀铁模拟钢铁防护中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铁模拟电解饱和食盐水石墨模拟钢铁防护中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答案】D【解析】A.在中性条件下,铁作负极失电子,石墨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则Fe 发生吸氧腐蚀,故A正确;B.Zn、Fe形成原电池,Zn作负极被腐蚀,Fe作正极被保护,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B正确;C.Fe作阴极,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石墨作阳极,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故C正确;D.Fe与正极相连,Fe作阳极,Fe失电子,被腐蚀,Fe不能被保护,故D错误。

故选D。

7.A、b、c、d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B.b与c形成的化合物只含离子键C.b、d、c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碱性D.a的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a为H元素,d与b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则b为D元素d为Al元素,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c为Na元素。

A.H、O、Na、Al四种原子中,Na原子半径最大,故A正确;B.b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Na,O2既合离子键也含有共价键,故B错误;C.b、d、c形成的化合物为NaAl2,水解成碱性,故C正确;D.H2O在一定条件下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D正确。

故选B。

8.用0.1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10mL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质用HA表示),利用电导率传感器绘制电导率曲线如图所示(电导率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电的性能)。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Ⅰ为盐酸,曲线Ⅱ为醋酸溶液B.a点、c点均为滴定终点C.b点pH值大于1D.c点:c(Na+)>c(A-)>c(H+)>c(OH-)【答案】D【解析】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CH3COOH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加入NaOH 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HCl是强电解质,随着NaOH溶液加入,溶液体积增大,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能力减弱,当完全反应式离子浓度最小,继续加入NaOH溶液,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根据图知,曲线Ⅰ代表0.1 mol/L NaOH溶液滴定HC1溶液的滴定曲线,曲线Ⅱ代表0.1 mol/LNa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据此分析A.由分析可知曲线Ⅰ代表盐酸,曲线Ⅱ代表醋酸溶液,故A正确;B.加入10mLNaOH达到滴定终点,故B正确;C.B点为醋酸溶液,弱酸,pH值大于1,故C正确;D.c点是醋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离子浓度的大小为:c(Na+)>c(A-)>c(OH-)>c(H+),故D错误故选D。

9.青蒿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酸的分子式为C15H20O2B.1mol青蒿酸最多可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C.青蒿酸与互为同分异构体D.青蒿酸同分异构体中,只有一个苯环且苯环上连有-CHO和-OH各一个,分子中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的只有2种【答案】C【解析】A.由结构简式可知青蒿酸的分子式为C15H22O2,故A错误;B.只有2个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青蒿酸可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青蒿酸的不饱和度是5,的不饱和度是5,且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所以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D.苯环上连有−CHO和−OH、分子中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氢的青蒿酸的同分异构体,苯环上醛基与羟基处在对位,同分异构体有、、3种,故D错误。

故选C。

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A.反应生成了NaOH,故酚酞变红,可能生成了H2O2,具有强氧化性,使其褪色,故A正确;B.制得的Fe(OH)3沉淀,而非胶体,故B错误;C.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故C错误;D.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锅炉水垢中的CaSO4经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可转化为CaCO3B.常温下,在含有Ag+和Cl-的溶液中,Ag+和Cl-浓度之积是个常数C.因为Na2S具有还原性,可作废水中Cu2+和Hg2+的沉淀剂D.将浓度为0.1mol/L的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溶液中(F)()cc H-+始终保持增大【答案】A【解析】A.硫酸钙和碳酸钙阴离子和阳离子比相同,又CaCO3的溶度积常数比CaSO4小,所以锅炉水垢中的CaSO4经饱和碳酸钠溶液浸泡可转化为CaCO3,再加盐酸,水垢溶解,发生了沉淀转化,故A正确;B.常温下饱和AgCl溶液中的Ag+和Cl-浓度之积是个常数,如果溶液不饱和,则Ag+和Cl-浓度之积与离子浓度有关,不是常数,故B错误;C.因为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所以当醋酸达到电离平衡后,加水稀释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故C错误;D.因稀释时一段时间电离产生等量的H+和F-,溶液的体积相同,则两种离子的浓度的比值不变,但随着稀释的不断进行,c(H+)不会小于10-7molL-1,c(F-)不断减小,则比值变小,故D错误。

故选A。

12.下图所示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解析】A.适量盐酸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H2SiO3胶体,但加入过量的盐酸会使其发生聚沉生成H2SiO3沉淀,故A错误;B.Ag2S与AgCl、AgI不是同种类型的物质,不能直接比较,故B错误;C.铁粉与水蒸气反应需要在高温条件下,缺少该装置,故C错误;D.NaOH可吸收CO2,又不引入新的杂质,故D正确。

故选D13.甲乙丙丁戊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他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戊为一种强碱且焰色反应为黄色,则反应①②可能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若甲为硫磺燃烧产物,丁为水,则戊不可用于干燥甲C.常温下,若丙为无色气体,则戊不可用于干燥甲则甲、乙可能是铜和稀硝酸D.若甲为浓盐酸,乙为MnO2,则戊可能使品红褪色【答案】B【解析】A.若戊为一种强碱且焰色反应为黄色,则戊为氢氧化钠,根据转化关系,甲乙分别为钠和氧气,丙可以是氧化钠或过氧化钠,若丙为过氧化钠,则上述反应可能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若甲为硫磺燃烧产物即为二氧化硫,则丙为三氧化硫,丁为水,戊为硫酸,浓硫酸可干燥二氧化硫,故B错误;C.常温下,若丙为无色气体,戊为红棕色气体应为二氧化氮,则丙为一氧化氮,所以甲、乙可以是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也可以是其它金属和稀硝酸的反应生成NO,故C错误;D.若甲为浓盐酸,乙为MnO2,则丙为氯气,若丁为水,则戊为次氯酸,次氯酸能使品红褪色,故D 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