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8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08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内体经历早期、中期、晚期内体几个阶段, 逐渐成熟,最终与溶酶体融合。
2. 外源性抗原的加工
外源性抗原在内体的酸性环境和各种组 织蛋白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成适于与 MHCⅡ类分子结合的肽。
3. MHC-Ⅱ类分子的生物合成和转运
合成场所:粗面内质网 转运:通过高尔基体 无抗原肽时,MHC-II分子与恒定链结合 MHC-II分子结合内粒体后,抗原肽代替恒定链
Y
T 抗原肽-MHC复合物
Soluble native Ag
Cell surface native Ag
Solpeptides of Ag
无应答
无应答
无应答
无应答
抗原加工、呈递
T cell response
(一)、基本概念
抗原加工:蛋白质抗原在细胞内被降解成能与 MHC分子结合的肽的过程。
APC的分类:
非专职APC: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纤维 母细胞及脑内小胶质细胞等。
专职APC:DC、巨噬细胞、活化的B细胞
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
1973年由美国学者Steinman发现,因其伸出树 枝样突起而得名。
1993年Inaba等用GM-CSF体外扩增获得成功。 根据来源:髓系来源的DC和淋巴系来源的DC。 根据分布:淋巴组织中的DC(并指状DC,边缘区
第八章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邓辉胜 2008.11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因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而活 化、增殖、分化,最终形成效应细胞,并通过其所分泌的 抗体或者细胞因子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类型:
↗ 屏障结构(物理、解剖、生物)
↗非特异性Ir →免疫细胞(NK、Mф 、DC、中性粒细 胞、γ δ T细胞、B1细胞)
5. 外源性抗原的递呈
通过胞吐作用,空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外 源性抗原肽MHC-II类分子表达于APC表面, 供CD4+T细胞识别。
II、内源性抗原的加工递呈
又称为MHC-Ⅰ类途径。 分为内源性抗原的加工、转运、MHC-Ⅰ
类类分子荷肽、递呈几个阶段。
1. 内源性抗原的加工
蛋白酶体: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内的大分子多 重蛋白酶复合体
DC);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间质性DC、郎格 罕斯细胞);体液中的DC(隐蔽细胞,血液DC)
呈集落悬浮生长的成熟DC(×400)
呈散在生长的成熟DC(×400)
DC的特点及功能:
树状突起多,表面积大。 人DC的主要特征性标志为CD11c、CD1a、CD83。 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APC,其抗原呈
抗原呈递: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将其展示于 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的过程。
内源性抗原:细胞内产生的蛋白质抗原,包括自 身抗原和非己抗原---MHC-Ⅰ分子递呈。
外源性抗原:由细胞外摄入细胞内的蛋白质抗原, 包括非己抗原和自身抗原--MHC-Ⅱ分子递呈。
(二)、抗原呈递细胞的种类
APC:即抗原呈递细胞,表达MHC分子和协同刺 激分子,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把抗原 肽呈递给T细胞的一类特化的细胞群,包括DC、 巨噬细胞、活化的B细胞和其他非专职APC。
过继免疫:通过转移免疫细胞将免疫能力转移 到另一个体。
第二节 免疫反应的基本过程
感应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指APC对抗原性异 物的捕获、加工处理和递呈以及特异性淋巴细胞 对递呈抗原的识别。
反应阶段(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识别抗原 后的淋巴细胞在信号刺激及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发 生活化、增值、分化为致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递功能是巨噬细胞的10-100倍。 通过三种方式摄取抗原:巨吞饮、受体介导的
内吞作用、吞噬作用。
2. 巨噬细胞(macrophage, MФ )
由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分化而来。 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 可通过三种方式摄取抗原。 不能活化未致敏T细胞。 静止状态几乎不表达
MHC和协同刺激分子。
非经典途径-----交叉致敏
I、外源性抗原的加工递呈
又称为MHCⅡ类途径。 分为抗原的摄取、加工、MHCⅡ类分子的
合成与转运、MHCⅡ类分子荷肽、递呈几 个阶段。
1. 外源性抗原的摄取
通过胞吞外源性抗原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形成内粒体。
内粒体:胞吞的抗原被质膜包围形成的空 泡,是外源性抗原加工的场所。
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释放 效应性淋巴因子或直接发挥特异性细胞杀伤作用。
一、抗原呈递
基本概念 抗原呈递细胞的种类 抗原加工和呈递的途径 抗原加工呈递的生理意义
Antigens must be processed in order to be recognised by T cells
恒定链的作用:
帮助MHC-II类分子折叠和装配 阻止MHC-II类分子与ER中新合成的肽或内源
性抗原肽结合 引导MHC-II类分子进入内粒体
4. MHC-Ⅱ类分子与抗原肽的结合
MHC-II分子融合内粒体后,抗原肽代替恒定链 蛋白水解酶降解恒定链 内粒体与细胞膜融合,表达于细胞表面
蛋白酶体将胞内蛋白质降解,在LMP2和LMP7的作 用下产生6-10个氨基酸残基的肽。
2. 内源性抗原肽的转运
由TAP选择性的将8-15个氨基酸残基的肽转运 到内质网。
3. B细胞
主要加工和呈递可溶性抗原。 通过两种方式摄取抗原:胞饮、受体介导 通过BCR高效摄取抗原,具有浓集抗原的
作用。 表达MHCII类分子,但不表达协同刺激分子。
(三)、抗原加工和递呈的途径
经典途径: MHC-Ⅰ类分子呈递内源性Ag---CD8+T MHC-Ⅱ类分子呈递外源性Ag---CD4+T
广义
↘免疫分子(补体、CK、溶菌酶等)
↘ 特异性Ir → 体液免疫应答(HI)—T细胞介导 ↘ 细胞免疫应答(CMI)—B细胞介导
主动免疫:抗原刺激一个个体而产生的免疫性, 受到免疫的个体再遇到相同抗原时,会产生强 烈的免疫应答反应。
被动免疫:某种特异性抗体被人工转移至一个 体,使其获得对某一抗原的免疫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