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环保产业现状

辽宁省环保产业现状

辽宁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引言广义的环保产业是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的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

科学研究辽宁省环保产业发展,梳理近十年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围绕辽宁省未来几年环保重点工作,切实将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引导、促进,对优化产业结构,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辽宁环保产业现状2.1 基本情况辽宁的环保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门类基本齐全,并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体系。

近10年来保持了产值年均30%的增长率。

2015年全省环保产业收入,据推算,将近1000亿元。

环保产业已经成为辽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总产值增长速度明显,占全省GDP比重逐年上升。

企业数量增加,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领域不断扩大,环保及相关产业全面发展:辽宁省环保产业已涵盖环境保护产品生产、洁净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自然生态保护等五大领域,门类基本齐全,并具有一定经济规模。

示范性环保产业园区和环保基地迅速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为了加快推进我省环保产业的发展,辽宁省通过建立示范性的环保产业园,引导、扶持环保产业升级,培育龙头环保企业,促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

目前,我省共计有13个市规划了20个环保类产业园区(5个综合类环保产业园、14个静脉环保产业园),辐射全省各区域。

比较有特点的:沈阳再生资源产业园,辽宁静脉环保产业园,辽宁环保产业园(铁岭),大连市庄河再生资源产业园,葫芦岛再生资源产业园,盘锦再生资源产业园,丹东环保产业园。

通过环保产业园的建设,我省环保产业已呈现如下格局:以沈阳经济区为中心,形成了废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处置和环境服务环保产业集聚区。

大连、丹东沿海经济带形成了环保装备(产品)制造业集聚区。

辽北形成了清洁能源、节水环保产业、生态修复产业集聚区。

最近的一次产业调查显示,全省环保产业产值近1 200 亿元,从业人数15 万人,从业单位1 195 家,其中专业614 家,兼业581 家。

发展总体呈现几个特点。

2.1.1产值增长速度明显,占全省GDP 比重逐年上升辽宁省的环保产业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根据近十年辽宁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调查数据,年平均增长约24%,2003—2010 年全省环保及相关产业产值曲线见图1。

2.1.2 产值增长速度明显,占全省GDP 比重逐年上升领域宽泛,环保及相关产业全面发展辽宁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分类及发展情况见表1。

2.1.3 具备一定规模, 向多个领域发展目前辽宁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 2006 年全年总产值为 413.2 亿元, 全省有13 个省辖市的年收入总额超过亿元, 其中沈阳和大连年收入总额均超过 60 亿元, 合计 326.7 亿元, 占全省总收入的 79.1%, 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处于中上游水平。

产业领域由过去以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和大气治理技术与设备为主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洁净产品、环境工程技术咨询与服务等多个领域发展, 环保产业的经济总量增长迅速, 初步形成产业规模。

2.1.2 环保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显著目前, 辽宁省环保产品以洁净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水污染治理及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为主, 洁净产品经营收入占环保产业总经营收入的 70%, 主要包括节能家用电器、有机食品等, 加大了洁净产品的比重。

资源综合利用呈增长趋势, 作为辽宁省的主导产品, 其中一些关键设备如污泥处理设备、潜水泵设备、单级高速风机、大型除尘脱硫设施、煤的清洁燃烧技术与设备等均处于全国先进或领先水平。

2.1.3 具备了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辽宁省环保及相关产业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植、市场竞争、资源重组已经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并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

这些企业不但具备一定的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而且也具备一定的设备制造与工程建设能力。

2.2环保产业结构及产品构成辽宁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由环境保护产品生产、洁净产品生产、环境保护服务业、资源综合利用和自然生态保护等 5 个方面组成。

经过 30 多年, 特别是近 10 多年的发展, 辽宁省环保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001 年以前, 主要以环保产品为主。

随着环保产业定义内涵的拓展, 目前, 辽宁省环保产业从单一环保产品生产向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洁净技术产品、自然生态保护等领域全面拓展。

目前辽宁省环保产业结构中洁净产品占主导地位,其次是资源综合利用, 并且各领域产值比“十五”期间同类指标均有大幅度增加。

2.2.1 环境保护产品的构成在环境保护产品领域, 辽宁省环境保护产品包括水污染治理设备、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回收利用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药材材料等五大类。

从生产产品类别上看, 辽宁省的环保产品主要以水污染治理设备和空气污染治理生产为主, 分别占 58%和 28%; 从工业总产值上看, 噪声振动控制设备的工业总产值最高, 占全省的 40%, 水污染治理设备次之, 占 36%。

2.2.2 清洁产品的构成洁净产品是指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中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即通常所指的绿色产品 , 对环境无害化产品或低公害产品。

辽宁省洁净产品包括低毒低害产品、低排放类产品、节水产品、可生物降解产品、低噪声产品、有机食品及环保锅炉等 7 类产品。

全省洁净产品生产企业共有 232 家, 多为从事环保锅炉、低排放类产品、有机食品、低毒低害产品的生产。

年工业销售产值主要以低毒低害产品为主, 约占总产值的 65%。

2.2.3 资源综合利用构成资源综合利用是指对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的加工处理以及利用废弃物生产的各种产品。

主要包括: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 液) 、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 对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各种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是以废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再生利用为目的, 变废物、垃圾为资源而循环利用,这无疑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最好途径。

辽宁省资源综合利用以废弃资源回收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废水 ( 液) 综合利用、废旧物资综合利用四大类为主。

2.2.4 环境保护服务构成环境保护服务指为环境保护提供的相关服务活动。

包括环境保护技术咨询服务、环保设施运营服务、环保设施运营服务、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环境监测服务、环境信息服务、环境污染治理服务、环境工程设计服务等。

辽宁省环境保护服务体系由从事环境保护技术科研开发、产品经销、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保护技术服务与咨询、环境监测服务、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与管理、污染治理设施产业化投资运营等企事业单位组成, 是环保产业技术支持系统和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体系。

2.2.5 自然生态保护自然生态保护指为了自然保护的目的, 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保护对象主要包括: 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生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水源涵养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等。

辽宁省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生态示范区建设、矿山恢复生态建设、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以及其他生态保护。

2.3 产业分布及企业性质辽宁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从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沈阳、大连等经济发达的城市, 环境保护产品生产领域总产值最多的是大连市, 为 17.3 亿元, 营口、鞍山、沈阳等市总产值也都超过了亿元。

洁净产品主要分布在大连、沈阳、盘锦等市, 而环境保护服务主要分布在大连、沈阳、抚顺等市。

大多数城市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总产值均超过了亿元。

自然生态保护则以丹东和本溪市为主。

辽宁省环保产业的所有制结构正在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目前已形成包括国有、集体、股份合作、联营、私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多种经济成分, 各种经济成分在彼此互补、互相竞争中发展。

3.存在问题辽宁省环保产业起步较早, 发展较快, 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4- 5] 。

3.1 环保产品制造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辽宁省环保及相关产业规模较大, 但从事环保产品制造业的企业小而散, 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除少数企业在业内具有竞争优势外, 大部分小而散的企业技术装备相对落后, 专业化水平较低, 技术含量不高, 产品缺乏特色, 市场竞争能力弱, 企业实力差、规模小, 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3.2 环保产业及产品结构不合理, 制约环保产业的发展辽宁省环保产业结构不合理, 环境服务业极其薄弱, 而洁净产品发展较快, 导致环保产业结构失衡, 环保产品结构不合理, 环保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水、大气污染治理及噪声震动控制设备生产方面,环保设备成套化、标准化、系列化、国产化及配套率较低, 低水平重复生产仍然较普遍, 真正具有市场优势、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产品较少。

3.3 技术开发能力不足, 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大多数环保企业的科研、设计力量较薄弱, 在环保产品、技术开发等方面, 常规技术仍占主导地位。

科研院所环保技术开发与企业的生产制造脱节的现象较严重, 科技成果转化滞后, 导致了环保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电厂脱硫除尘、城市污水处理等关键技术尚依赖于进口。

3.4融资渠道不畅资金不足是困扰辽宁省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虽然近 2 a 获得了部分国债资金和银行贷款支持, 从长远看, 辽宁省环保产业仍缺乏一个多元化、多层次、长期稳定可靠的资金投入渠道, 尚未形成市场化的资金运行机制。

3.5 产业政策法规亟待完善目前 , 辽宁省的环保产业发展政策法规滞后于环保产业的发展, 在扶持和管理环保产业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 , 法制化管理缺乏权威性, 难以解决环保产业长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3.6 环境服务相对落后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 信息咨询服务的规模和技术手段与国际先进国家比有较大差距。

4 辽宁省环保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6-8]4.1 贯彻落实好辽宁省“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立足市场需求, 依据国家和地方宏观政策, 根据辽宁省“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 把握好辽宁省环保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 明确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措施和产业政策。

制订产业污染控制战略规划和政策, 推动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4.2 多渠道增加环保及相关产业投入各级政府将环保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规划, 不断增加环保投入,不断完善环保产业投融资体制, 突破资金瓶颈, 拓宽资金渠道, 扭转资金制约, 使潜在市场成为现实市场。

建立环保资本市场, 充分利用环保资金鼓励企业投资经营环境污染治理项目, 根据谁投资、谁受益原则, 建立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良性激励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