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中石兽片段教学教案

河中石兽片段教学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利用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有何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知道分析问题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

一、导入
1.《盲人摸象》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只了解事物的局部,会产生认识上的片面性。

今天这节课我们也将学习一则小故事,名字叫《河中石兽》。

2.作者介绍
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

《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记录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以达到说理的目的。

大家可以从《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中了解到纪晓岚这人一生诙谐、幽默,才华出众,素有“风流才子”、“幽默大师”的称号。

他总是能于讲笑话中阐明一个道理。

那河中石兽,纪晓岚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怀着这样的好奇心走进这篇文章。

老师来为大家范读一遍课文,注意老师读的字音和节奏。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标注生字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

3.指名读
4.根据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让学生轮流翻译课文,每个学生翻译一句。

三、研读赏析
1、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这篇文章是讲一寺庙的两石兽沉入河中,僧人、讲学家、老河兵献计寻找的故事。

2.追问:他们分别都在哪里寻找石兽,结果又如何呢?
明确:四种方法和结果
3.在寻找石兽的故事中闹出了不少笑话。

文章就写到了讲学家和老河兵的两次笑,讲学家、老河兵在笑什么?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明确: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讲学家的笑是对僧人一种嘲笑,读出嘲讽、质疑的语气)尔辈……携之去?读出嘲讽的味道。

乃石性坚重……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课文中老河兵在笑谁,在笑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读出强烈的质疑、反问的语气)
求之于上流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讲解示意图。

考虑了石性、沙性、水流。

5.可是为什么这次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呢?
老河兵从实际出发。

总结:僧人、讲学家、老河兵为了寻找石兽都积极思考了,想了。

但是只有老河兵是正确的,是因为只有他是从实际出发去想的。

6.一笑一谈间,我们看懂了纪晓岚笔下的这三个人物有着不同的做事态度
(僧人、讲学家代表的是据理臆断的态度。

老河兵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7.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文章的主旨句)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
盲人摸象刻舟求剑从三到万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