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doc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doc

中医内科学习题候学专著,其中记载内科病27卷,内科症状784条,第一章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一、名词解释大方脉科二、填空1.《黄帝内经》《包括两部分,共2.张仲景以18对每一个病证的病因、病理、证候分类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总结,如对泄泻与痢疾、痰证与饮证的分别立论;对寸白虫的病因、疟疾的分类、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均有较深刻的认识。

2.简述《医林改错》的医学成就。

素问81》、《篇。

灵枢脏腑攻下》王清任著的《医林改错》论述了血瘀证和其它有关杂证,创立了血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的诸方,特别是为气虚血瘀所创立的益气活血之补阳还五汤至今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四、单项选择题1.B五、论述题1 .试述叶天士的《温热论》对温病学发展的页献。

2. B
3. C 卷,各六经论伤寒,以言杂病,提出了理法方药比较系统的辨证论治原则。

3.金元四大家创建的四大学派为寒凉派、派
4.《血证的、补土派血证论四大要法。

、滋阴派o 答:叶天士的《温热论》为温病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辨证的基础。

其页献在于他首先提出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说,概括了温病的发病途径和传变规律,成为外感温病的纲领;其次,根据温病的发病过程,用卫、气、营、血四个阶段,表示病变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再者,在温病的诊断上,总结前人经验, 创造性地发展了察舌、验齿、辨别斑疹与白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的方法,从而为温病学说》是论述血证的专著,并提出了治三、简答题1 .简述《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学发展的页献。

2.简述《医林改错》的医学成就。

四、单项选择题1.历史上对内科比较重视,并且规定了各科人员之间比例关系的朝代是:(B A.唐代 A.薛己著是:(B.宋代 B.陈无择C) B.《温病条辨》C.《派热经纬》E.《湿热病篇》)D.明代)E.张锐D.葛可久E.清代C.川弋C.董汲 2.创立“三因学说”的医家是:(B 第二章第-•节中医内科学基础病因病机的发展简史3、将温病分为新感与伏气两大类进行辨证施治的医 A.《温热论》D.《温疫论》五、论述题1、试述叶天士的《温热论》对温病学发展的页献。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大方脉科即中医内科。

二、填空1.素问2.六经3.攻下派4.血证论三、简答题1.简述《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学发展的页献。

答:《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因病理学及证1 一、名词解释1.新感2.伏邪二、填空I.春秋时期说。

代国著名的医生提出六气病因学对病因进行了深入研究。

巢氏所著的,系统地阐述了“三、,思则,思伤,忧伤。

,喜则,悲,恐伤。

”。

”又指出:“喜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病因病理学专著。

我国第一部病因学专著是因学说",明确指出病因分为、,顾U ,渤2.《内经》指出:“怒则灵枢脏腑补土派四大18滋阴派81 则伤三、简答题简述七情致病的特征。

四、单项选择题 1.最早提出“六经辨证”的书籍是:
( A.《黄帝内经》 B.《圣济总录》) C.《诸病源候
中医内科学习题论》D.《伤寒杂病论》A.风邪(A.李杲D.吴又可§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B.七情)B.王孟英E.张仲景E.《太平圣惠方》)一、名词解释六淫即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淫” 是淫乱、太过之意。

二、填空始长上先下先收火三、简答题 1.答:风热的主要脉证是发热,微恶风寒,少汗或无汗,头痛,咳嗽,痰粘或痰黄,鼻流浊涕, 咽痛,口渴,舌边尖红,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

方用桑菊饮。

2.答:寒邪侵表的主要脉证是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身痛或骨节疼痛,痛处不移,得热痛减,遇冷痛剧,筋脉拘急,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宜辛温发汗,散寒解表。

方用麻黄汤。

2.下列哪种病因属不内外因?(C.痰饮D.刀伤E.疫厉之气
3.下列哪位医家提出的“新感”与“伏气”学说? C.朱丹溪I.感受六淫之邪立即发病,称为“新感”。

2.感受六淫之邪不立即发病,经过一个时期方出现病证, 称为“伏邪”。

二、填空1.秦2.气上脾肺医和气缓肾宋陈言《诸病源候论》《三不内外因气结心肝因极一病证方论》内因气消外因气下
3.答:火热炽盛的主要脉证是高热烦躁,面红目赤,气粗,口渴饮冷,口臭, 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斑疹吐朝,或神昏澹语,直视,痉厥,舌尖红绛,舌苔黄腻或燥黄起刺,脉滑数或滑实。

治宜泻火解毒。

方用黄连解毒汤。

四、单项选择题1. D2. C五、论述题答:湿是长夏的主气,湿病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 或伤于雾露,或水中作业,久居湿地等原因而受之。

湿为阴邪,湿性粘滞,湿性重浊,湿性趋下,湿易伤脾。

证候分类:1.湿困卫表的主要脉证是身热不甚,迁延缠绵,微恶风寒,汗少而粘,头痛如裹,肢体酸重疼痛,或兼胸膈闷胀,腕痞泛恶, 口中粘腻,大便稀游,三、简答题1.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
种情志变化。

答:七情过激,可使人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

四、单项选择题1. D第二节六淫二、填空《素问》“风为百病之有“伤于风者,则气三、简答题1 .风热的主要脉证、治则及治疗主方。

2.寒邪侵表的主要脉证、治则及治疗主方。

3.火热炽盛的主要脉证、治则及治疗主方。

四、单项选择题1.六淫之燥邪易伤哪脏?(A.心A.心B.肝B.肝C.脾C.脾D.肺2.六淫之湿邪易伤哪脏?(五、论述题简述外感湿邪的致病特点及证候分类的主要脉证、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2 2. D 3. B 外感六淫病证
辨治纲要一、名词解释”风者,;“百病之”之论。

也”;面黄,舌苔白腻,脉浮濡。

治宜芳香化湿。

方用蕾朴夏苓汤。

2.湿滞经络的主要脉证是关节酸痛重着,固定不移,或腿膝关节漫肿,转侧不利,或下肢肿胀,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

治宜祛湿通络。

方用意苴仁汤。

3.湿毒浸淫的主要脉证是皮肤疥癣,疮疳,疱疹,脚生湿气,局部瘙痒,流黄水,或见尿浊,女子带下腥臭,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化湿解毒。

方用二妙丸。

受之;伤于湿者,受之”“寒;
”“诸躁狂越,皆属于;)D.肺E.肾)E.肾第三节内生五邪病证
辨治纲要一、名词解释 1.内生五邪 2.内寒 3.内火二、填空古有“饮食自倍, 眩,三、简答题”“诸风掉,”之论。

”及“诸寒收引,
中医内科学习题 1.肝阳化风的主要脉证、治则及治疗主方。

2.脾虚湿困的主要脉证、治则及治疗主方。

3.脾肾阳虚的主要脉证、治则及治疗主方。

四、单项选择题1.内生之寒邪易伤哪脏?(A.心A.心B.肝B.肝C.脾C.脾D.肺2.内生之湿邪易伤哪脏?(五、论述题简述内生五邪的致病特点。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内生五邪是指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热)的统称,是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