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选读-考前
、结合《诗经》与《离骚》的阅读,谈谈“赋、 比、兴”与“比兴寄托”这两种表达手法的异 同。
• ()异:
• ①从篇章结构看,《诗经》中的比兴,一般用于篇首 与章端,作为发言启口的引子,而《离骚》中的“比 兴寄托”则居无定所,随处可用。②就“比兴”的喻 体与所“比”与“兴”的本体间的意义联系上而言, 《诗经》中两者意义关联非常松散,呈游离状态。它 只是触物起兴,临时作比,其意义只存在于此一句或 此一首诗中,不泛出。而《离骚》中的“香草”、 “美人”所喻示“贤才美德”、“明君贤臣”的寓意 已成为有特定文化涵意的语码符号了。
•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 涵义:借痛饮狂歌抒写人生短促及时行 乐的传统主题,强烈的自信中深含着怀 才不遇的愁闷和政治失意的牢骚。
•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 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涵义:借求仙访道的虚幻奇丽仙境,寄 托诗人在现实中失意的深沉感慨,排遣 精神与心理上的孤寂与苦闷。
• 涵义:引两首《诗经》中的原句作比兴,抒发作者求贤若 渴、礼贤下士的急切情怀。
• 、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 如。
• 涵义:在对上古神话传说的随意浏览翻阅之中恍然顿悟自 然、宇宙与人生的至理,这种耕读生活中才会有的精神上 的快乐是任何别的快乐都无法比拟的
• 、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 秦塞通人烟。
、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来自何处?对这 样的诗应如何欣赏?
()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来源:他所特有的 由美与悲交织而成的幽微杳渺,扑朔迷离、怅 惘悲凉的心灵之光。反映在他诗中就是用理性 的章法结构来组织非理性的,缘情而造的意象 。这种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使你产生似懂非懂 的印象,一方面它极其理性的起承转合、条理 层次以及章法、句法、语法都是你完全可以理 解的;而另一方面像梦为蝴蝶、心托杜鹃,沧 海泪珠、蓝田烟玉等朦胧神奇的超理性的美感 意象又给你一种既不可理喻,又难以抗拒的吸 引力。
、谈谈《离骚》在诗歌内容和艺术上对后 世文学的影响。
• ()内容上的影响:
• ①家国、宗族,忠君、爱民的传统意识;以 天下国家为己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②内美 外修、道德才能兼善并美的品格追求;独立 不倚,洁身自好的人格操守。③奋发进取, 积极用世,欲有作为的生命价值取向。④伤 春悲秋,惜时悼逝,时不我待的人生忧患意 识。⑤行止有节,进退有道,善处穷通的为 人与处世态度。⑥义无返顾,执着求索,殉 身无悔的理想信念和献身精神。
、陶渊明饮酒之五最后有“此中有真意,欲辩 已忘言”二句,你能领会诗人“欲辩”之“真 意”吗?你能尝试着替诗人“辩”一“辩”、 “言”一“言”吗?
()“此中”句是上承诗中“采菊” 的四句景 语而来,犹因见其 “南山夕照,群鸟还巢”之
景像最为触景生情(真意),因为陶诗中曾常以 “羁鸟”“飞鸟”“失群鸟”自喻,并以“人” 与“鸟”的对比来表达“鸟兽不可与人同群”的 生存思考。
()“此中”句是上承诗中“采菊” 的四句景 语而来,犹因见其 “南山夕照,群鸟还巢”之
景像最为触景生情(真意),因为陶诗中曾常以 “羁鸟”“飞鸟”“失群鸟”自喻,并以“人” 与“鸟”的对比来表达“鸟兽不可与人同群”的 生存思考。
()“真意”即真谛或哲理,是诗人对人生观
与价值观的感悟和理解:人之生存要在精神上给 自己寻求一个栖息之所,总不能像暮色中只会随 阳、随群而盲目归飞的群鸟一样地仅为“稻粱谋 ”吧。
、有人说盛唐边塞诗是最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你对 此如何理解的,请结合高适、岑参、王昌龄的边塞 之作,试从内容、意象、风格、境界等方面加以说 明。
()解释“盛唐气象”:诗歌内容、意象、风格、 境界上所共有的盛世之自豪自信、奋发激越、刚健 奔放、慷慨悲壮的英雄主义情绪。 ()说明“盛唐气象”的体现方式:突破“征夫思 妇”的传统题材,以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情、 景、理、技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 ()具体举例说明:或宏观地比较概括高适、岑参 、王昌龄三家在内容、意象、风格、境界等方面的 不同特色;或就其中一家在内容、意象、风格、境 界等某些方面的突出特色加以分析。
,才能真正地读懂他,理解 他。所以前人说他 的诗“只可神遇,不可以迹求”。”
、苏轼评王维的山水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你以为如何?请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赏析。
()概述:王维不仅是诗人,同时又是画家。此外他还精 音乐,通书法,是个非常全面的艺术家,他是以艺术家的 独特眼光、感受、和表现手段来传达山水诗的诗情画意的 。 ()诗中有画意:王维山水诗中的画面感极强,诗的前 六句俨然大写意式的意象组合:空山新雨、晚秋天气是在 勾远景、定色调;月照松间、石上清流,景色开始由高向 低、由光及声、由远而近;浣女归舟、竹喧莲动等,由静 及动、由景及人,工笔绘出画面的主景,画面由此而生动 活泼起来。一幅山村傍晚恬淡自然、优美宁静、美妙和谐 的诗画顿时呈现于你的眼前。
• ② 曹丕位居天子,但当时兵荒马乱、动荡不宁。他深 感自己帝位不稳、权柄不牢,内心孤危无助。这凄苦悲 凉之感便透过意象所渲染的悲凉气氛(意境),加以轻 柔哀婉的语言、悠扬流畅的韵律呈现于《燕歌行》诗中。 其美学特征为“慷慨”不足,“悲凉”有余。
、《短歌行》、《燕歌行》、《野田黄雀行》 均为建安诗的代表,经合对这些作品的分析、 谈谈“建安风骨”的美学特征。
、苏轼评王维的山水诗为“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你以为如何?请结合具体作品加以 赏析。
()画中有诗情:如此美妙的秋山之居难道 不值得诗人流连返、终老无憾吗!所以尾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无异是在为画 面题诗,点明此画所营造出的与世隔绝的桃 源仙境,便正是诗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这 也从反面衬托出诗人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厌 恶,寄托了诗人心怀高洁,隐居山林,不与 世俗同流的情趣。
、《蜀道难》《行路难》《将近酒》《梦游 天姥吟留别》诗中所反应的作者总体精神与 艺术风貌
()浪漫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具体表现 在思想性格上即: 愤世嫉俗、狂放不羁;在想象 上卓异神奇;感情上奔放炽烈;意境意象上,往往 是个性化,且超越现实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 、梦幻、动荡起伏、惊心动魄);风格上豪放飘逸 ;语言上奔放恣肆,不假雕饰;诗歌体裁上多用不 拘格律的乐府古诗。 ()要求能够从规定的四首诗中分析出上述浪漫主 义的特征。这部分详见指导书上的鉴赏文章。
• ()同:都是触物起兴,借物抒情言志的间接表达技 法。
、《短歌行》、《燕歌行》、《野田黄雀行》均 为建安诗的代表,经合对这些作品的分析、谈谈 “建安风骨”的美学特征。
• 三首诗都 各有侧重地表现出“慷慨悲凉、刚劲清新”的 美学特征。
• ① 曹操胸怀天下、傲视群雄,其大英雄真豪杰之文韬 武略的本性于诗中透出,但年事已高,功业无成,这些 感慨便形成了《短歌行》诗中的慷慨(天下归心)与悲 凉(人生苦短)兼俱的豪气、浩气、才气与霸气。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 涵义:通过登楼所见所感,表达诗人忠爱忧 患的深沉博大胸怀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谈谈《离骚》在诗歌内容和艺术上对后 世文学的影响。
• ()艺术上的影响:
• ①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 作的文人诗时代。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对于后世 文学产生了无限的感召力。②开创了基于现实基 础之上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③在“赋、 比、兴”手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比兴寄托”、 “托物言志”的表达技法。④创造了许多影响后 世文学的传统意象和语码(如“美人”、“香草” 等等)。⑤开启了五、七杂言的骚体诗的体式。 ⑥由楚风情、楚方言以及句法扩展与语气词相配 合而形成的飞扬飘逸的语言美。
• () “诗意”与“风人深致”同义。 “风人”就是诗人,是沿用传统之“风 雅、”及“风骚”的用意。此外,“风” 在中国文学里常比喻为一种感发的力量。 自然界的风可以吹动你的鬓发,撩动你 的衣衫,而文学作品中的“风”则可以 触动你的心灵,鼓动你的精神与情绪, 所以中国文学史上常见“风骨”“风 格”“风韵”“风神”等词。
、你如何看待《蒹葭》诗中的“诗意” 与“风人深致”。
• ()王国维说的“风人深致”是说此诗最具兴发 感动的力量。这表现在:一方面作为起兴之物的 “蒹葭”意象是很具诗的意境的——朦胧、飘渺、 悠远、令人遐思无限,迷离惝恍。另一方面从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的流连徘徊境界也是很具诗意的——那种求之难, 得弃之难舍的惆怅与感伤、追慕与渴望,激活了 你心中那一份对于真、善、美、高、远、大之理 想境界的追寻向往的情怀,这种能使你超脱诗歌 表义之情事而引起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 的联想,就正是“兴”法的“蒹葭”所最具 “诗 意”的地方。
③曹植于曹丕称帝后,不仅自己遭受了 接踵而来的沉重打击。还连累了许多好 友被害。《野田黄雀行》一诗即借少年 捎网解救黄雀的故事,抒发自己无力救 助朋友于危难的悲愤心情。诗篇立意新 颖,寄情沉痛,比兴寄托,抒写情志, 其慷慨悲凉由此而出,同时还体现为“ 骨气奇高”,“情兼雅怨”的美学特征 。
、陶渊明饮酒之五最后有“此中有真意,欲辩 已忘言”二句,你能领会诗人“欲辩”之“真 意”吗?你能尝试着替诗人“辩”一“辩”、 “言”一“言”吗?
()“真意”即真谛或哲理,是诗人对人生观
与价值观的感悟和理解:人之生存要在精神上给 自己寻求一个栖息之所,总不能像暮色中只会随 阳、随群而盲目归飞的群鸟一样地仅为“稻粱谋 ”吧。
、人言陶渊明诗易懂不易解,易会不易言, 你是否有此同感?为什么?
()就陶诗“易懂”的一方面而言:因其语言平易、浅显 ,不用生僻典故,没有任何矫饰与雕琢。从《饮酒》之五 中可以看出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极普通的常用词语,然而 组合在一起,会让你心有所感,神有所悟,却难以确切地 句解和言传。 ()就其“不易解”的一方面而言:因为陶渊明的诗是以 感写思的,这些看似闲远恬淡的漫不经心之笔,却包含了 诗人“胸中之妙”的种种哲思妙悟,是诗人人生感悟过程 中流下的心灵轨迹,所以我们必须走进他的生活,经过他 曾经矛盾困惑、痛苦徘徊、艰难抉择过的心灵,即对他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