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机园艺产品的营销策略郝香1313072336001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市场的开放,水果、蔬菜、花卉等园艺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园艺企业如何采取良好的营销策略,将其产品及时地销售出去,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有机园艺是有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园艺生产方式。
文章详细介绍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有机园艺的特点以及我国发展有机园艺的优势和潜力,并提出了我国有机园艺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园艺产品;有机园艺;营销策略;广告宣传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钢筋水泥越来越多的城市,人们渴望多一点绿色,多一些自然的情趣。
研究表明,园艺产品有利于养生、调剂精神生活和防治疾病,在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不失为人们的追求。
现代园艺业的兴起,满足了人们的这一种需求,人们的需求反过来又促进了园艺业的发展,园艺产品应看到市场潜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制定实施可行的营销战略策略。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人们对自身健康、食品安全的关注,“有机”这个概念逐渐风行,成为人们追求安全、放心、健康农副产品的标志。
但中国的有机园艺乃至有机农业都在起步中,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
有机园艺指按照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要求和生产技术规范,结合果树、蔬菜等园艺植物自身的特点,生产清洁安全园艺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
在有机园艺生产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以及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等,其目标是通过采用天然材料和环境友好的农作方式,恢复园艺生产系统物质能量的自然循环与平衡,并通过园艺作物种类和品种的选择、轮作、混作和间作的配合、水资源管理与栽培方式的应用,保护土壤资源,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能力,创造人类与万物共享的生态环境。
一、园艺产品概述园艺即园地栽培,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的栽培、繁育技术和生产经营方法。
可相应地分为果树园艺、蔬菜园艺和观赏园艺。
园艺一词,原指在围篱保护的园囿内进行的植物栽培。
现代园艺虽早已打破了这种局限,但仍是比其他作物种植更为集约的栽培经营方式。
园艺业是农业中种植业的组成部分。
园艺生产对于丰富人类营养和美化、改造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
园艺产品包括蔬菜、花卉、水果以及与其相关的加工产品,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食品资源、药用资源或生产原料,其广泛的社会用途和日益增长的需求量,决定了园艺产业有着巨大发展潜力。
但就一个园艺产品企业来说,要想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并实现产业化,必须制定一个好的营销策略,使消费者接受这个产品,并使消费者满意。
二、国内外有机园艺农业发展现状1、国外有机园艺农业发展现状自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联盟成立以来,有机农业逐渐受到重视。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上最大的有机产品贸易机构——生物行业商品交易会(BioFach Fair)的成立,以及北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有机农业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促进了世界有机农业快速增长。
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有机农业加速发展,目前全球已有3 050万hm2以上的土地采用有机方式管理。
有机农业面积最大的几个国家依次为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美国、意大利,中国已成为世界有机农业面积第三大国。
2、我国有机园艺农业发展现状有机园艺是有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按照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结合果树、蔬菜等园艺植物自身的特点,遵循有机农业生产规范,生产清洁安全园艺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
园艺产品包括果品、蔬菜、茶叶、花卉等,与小麦、大豆、玉米等粮油作物相比,生产园艺产品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和更密集的技术。
而生产有机园艺产品比生产普通园艺产品又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和更密集的技术,这对于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着“精耕细作”传统的我国,发展有机园艺生产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和十分广阔的前景,我国的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比其他农产品更有竞争力。
然而,蔬菜、果品等很容易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园艺产品的安全生产问题格外引人注目,它遭遇“绿色壁垒”的可能性也比其他农产品更高,而按照有机农业方式生产出的园艺产品可以突破这一壁垒。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有机农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从1994年我国第1家有机认证机构——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成立,到2005年4月1日国家标准《有机产品》(GB/T19630-2005)开始实施及2005年国家质监总局发布《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国有机农业经过形成阶段和增长阶段,现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到2005年底,中国约有1 600个企业获得不同认证机构的有机(转换)食品认证,有机认证面积169.4万hm2 (包括捕捞水域、放牧区域),产量307万t,转换认证面积61万hm2,产量181万t。
野生采集208万hm2,产量5万t。
有机产品已经约有3O大类,300—400个品种。
主要为蔬菜、水果、豆类、杂粮、水产品、野生采集产品;获证产品主要为初级原料,而加工产品较少。
目前我国已有30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有机生产,但有机农业分布区域不均衡。
绝大多数有机生产基地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各省区,西南地区很少。
东北三省、内蒙古等有机食品数量、产量和生产面积以及单个企业获证规模最大;上海、北京、浙江、山东等东部省份在产品加工程度和质量控制方面占有较大优势。
我国有机生产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以及江西、云南、内蒙古等环境优势省份近年发展比较快。
三、有机园艺农业的广告宣传形式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广告宣传是有机园艺农业技术推广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包括多种的宣传媒介,比如电视、报纸、网络等。
这种广告宣传的方法,在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推广上,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当然,在广告宣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还应该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周密地规划与设计。
1、充分认识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政府和社会都要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农业、环境、食品、健康的意识,增强各级领导对有机农业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以及在当地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增进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普遍了解,扩大有机产品的市场。
2、建立健全地方有机标准体系和有机认证机构可参照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分设有机食品和准有机食品两个等级。
准有机食品生产适合有机农业发展初期的地区,可限量使用限定的化肥农药,产品主要面向国内;而有机食品应与国际标准接轨,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同时建立省级地方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促进当地有机认证机构与国际认证机构的合作和互认,开通和拓宽我国有机食品打人西方发达国家的渠道。
此外,还需要规范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行为,避免无序竞争和降低认证质量。
3、加强政府扶持。
做好导向和协调有机园艺对技术、管理及环境要求更高,生产成本也比一般产品高。
不少适合发展有机园艺的地方位于偏远贫困地区,当地财力十分有限;同时,当前我国多数农民尚不能自发地进行有机生产。
为此,国家应加大对有机生产的支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支持;各级政府还应当加大科技投入,支持有机农业理论和技术研究,并建立有机园艺科研与生产示范基地。
各地还要根据区位优势、生态条件,抓好区域规划,优先在生态农业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规划和发展有机园艺。
4、加强有机农业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有机农业理论和技术是有机园艺生产的基础和发展支撑。
人们经常质疑,按有机方式种植,作物产量比按常规方法的产量低,但是“有机农业科研投入非常少,如果投入有机农业的研究也像传统农业一样多,那情况就要改变了”,所以应当加强有机农业理论和技术研究,挖掘有机农业生产潜力,研发适于有机农业的生产资料。
5、有机园艺实施途径发展有机园艺应当优先选择环境良好的区域,如较少使用或不使用人工合成农药、化肥的地点,远离城市的山区,病虫害较少、气候比较凉爽的地区,以及生态农业建设基础好的区县。
优先选用抗病性强、不用或很少用农药的作物,经济效益好、易栽培管理、有市场竞争力的乡土品种,以及容易转换成有机食品和有市场潜力的产品。
还要科学耕作,适当稀植,实行生草覆盖,间作豆科作物;优先采用生态农业技术,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积极培肥土壤,推行配方施肥,建立利于生态良性循环的土壤管理制度。
不用化学农药,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采用物理、生物、农业方法和生态措施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采取科学的诱导措施,积极提高园艺作物的环境适应能力。
实行果实套袋,减少果面污染;合理修剪,充分利用光能,促进同化物积累,改善产品质量并提高作物抗性。
加强采后和贮运管理,防止次级污染和品质受损。
面向发达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拓展有机食品市场,开展有机园艺产品的精深加工,积极开发系列产品。
四、结论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现在我们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着手,深入大众文化的深层进行原因分析广告中的有机园艺农业;对于最有代表性的有机园艺进行文化解构,对于如何运用有机园艺提出了新的思路,并提出弘扬有机园艺农业的正确途径。
在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有机园艺技术的推广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它的推广形式与方法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有机园艺技术的推广更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出适应实际需要的推广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率,从而加快有机园艺农业技术的发展,为有机园艺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1] 宋彬彬,贾天慧.引导农民推广农业技术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2] 郭雅楠.在绿色农业理论体系下推广农业技术[J].新财经(理论版),2010;[3] 农业部.中国农业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4] 侯喜林,李天甜.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蔬菜生产[J]:21世纪蔬菜产业发展导向.科技导报,2011(1);[5] 崔坤.园艺产品营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 刘若镟.2004-2007年我国输日蔬菜农残超标状况及对策[J].中国蔬菜,2008;[7] 刘春香,钱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发展我国外向型农业[J].农业经济问题;[8] 杨洪强.有机园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