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DNA测序:基因是遗传信息的物理和功能单位,含有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即一段DNA序列2.蛋白质组(proteome):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基因组(genome)两个词的杂合,意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或一个组织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3.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蛋白质组学就是对机体或组织或细胞的所有蛋白质进行鉴定和结构功能分析的一个研究领域。
基因:是一段携带功能产物信息的DNA片段,是控制某种性状的遗传单位。
4.基因组(genome):是指一个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
5.基因组学(Genomics):指对所有基因进行基因组作图(包括遗传图谱、物理图谱、转录图谱,核苷酸序列分析,基因定位和基因功能分析的一门科学。
6.基因扩增:定义:指基因拷贝数增加的现象,基因扩增是基因表达增加的一种重要机制。
7.聚合酶链反应(PCR):利用DNA聚合酶催化一对引物间的特定DNA片段在体外进行快速、大量扩增的方法,也称无细胞克隆技术。
8.增色效应:DNA变性后,双螺旋解体,碱基堆积不复存在,螺旋内部的碱基暴露,致变性后的DNA对260nm紫外光的吸光率明显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增色效应。
9.熔解温度:将DNA解链达到50%或OD260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或熔解温度。
10.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是一种荧光染料,可嵌入核酸双链的碱基对之间,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出红色荧光。
11.引物:与靶基因片段两侧互补的寡核苷酸,其本质是单链DNA,它决定扩增产物的特异性和长度。
12.短产物片段:的长度严格限定在2个引物链的5’端之间,是需要扩增的特定片段,以指数形式扩增(2n)。
13.长产物片段:比两引物限定区更长的延伸产物,是以原始模板DNA为模板的扩增反应产物,以倍数形式扩增(2n)。
14.加端PCR (add-PCR):即让扩增产物的5’-末端带上一段特殊的、满足需要的DNA顺序的PCR。
15.原位PCR(In Situ PCR):在组织细胞内进行PCR扩增,通过掺入标记基团直接显色或结合原位杂交进行检测,可检测出该特异序列在细胞中的存在量和存在部位。
16.逆转录PCR(RT-PCR)原理:先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m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cDNA;再用后者为模板进行PCR反应。
17.反向PCR (reverse OR inverse PCR) :是用一对反向的引物来扩增两引物以外的(vs 一对引物间)、未知的DNA片段,即对某个已知DNA片段两侧的未知序列进行扩增。
18.不对称PCR(asymmetric PCR )原理:最初的10-15个循环中的主要产物是双链DNA;但是,当低浓度的引物(限制性引物)被耗尽后,以后的循环只产生高浓度引物的延伸产物,结果便产生大量单链DNA(ssDNA)19.多重PCR(multiple PCR)(检测一组特定基因序列的存在或缺失)原理和方法: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扩增同一模板的多个区域(相同或不同基因的多个部位)。
如果其中某一区段缺失,则电泳图谱上该区带就会消失。
20.巢式PCR(nested PCR)定义及原理:用两对PCR引物扩增完整的DNA片段,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21.标记引物的PCR(Labelled primers PCR,LP-PCR):利用同位素、荧光素等对PCR引物进行标记,以便直观检测目的基因。
22.实时荧光定量PCR: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监测整个PCR过程,获得在线描述PCR过程的动力学曲线,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核酸进行定量分析。
23.绝对定量(测定X的分子数量):即用已知的标准曲线来精确推算待测的起始模板拷贝数,又称外标法24.相对定量(测定不同样本中X的比率): 在一定样本中,靶分子相对于参照样本中该分子的量的变化程度,又称内标法。
25.循环阈值(Ct):在PCR扩增过程中,荧光信号开始由本底进入指数增长阶段的拐点所对应的循环次数,是FQ-PCR定量的理论基础。
26.荧光共振能量传递 (FRET):某荧光标记基团在激发光刺激下生成某波长的发射光,当另一屏蔽基团与其距离合适时,其发射光将会被屏蔽基团所吸收,并转化为其它波长的发射光或热能,称之为FRET。
27.荧光淬灭:任何引起荧光强度降低甚至消灭的现象。
能够引起该现象的物质即荧光淬灭剂。
28.连接酶链反应(LCR)原理:以DNA连接酶将某一DNA链的5’-P与另一相邻链的3’-OH连接为基础的循环反应。
29.核酸杂交:不同来源、具有互补序列的单链核酸分子,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配对原则退火形成双链的过程。
30.核酸杂交技术:是一种分子生物学的标准技术。
它基于核酸杂交的原理,利用带标记的核酸探针分子去检测具有同源序列的特定DNA或RNA分子(靶序列),实现对靶序列的定性或/和定量分析。
31.核酸变性:某些理化因素导致DNA双链间的氢键断裂成为单链的过程,称DNA变性。
32.探针(probe):核酸杂交技术中,两条单链之一是待测序列(DNA或RNA),另外一条单链则是带有可检测标志的、与待测序列存在同源性的特异核酸序列,即探针。
33.核酸探针(probes) :是指能与待测的靶核酸序列互补杂交、序列已知、并且带有可检测标记的核酸片段。
34.cDNA探针:从已构建的cDNA文库中筛选和分离的靶基因探针。
35.寡核苷酸探针-oligonucleotide probe :根据已知基因序列合成的、与靶基因互补的DNA片段(DNA探针)。
36.核酸分子杂交:不同来源的单链核酸分子在合适的条件下,根据碱基互补原则形成双链杂交体的过程。
37.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是一种利用荧光信号对原位杂交样本进行检测的技术。
原理:它通过荧光标记的探针与待测标本的核酸进行原位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对杂交信号的大小、数目、定位和分布等进行分析,从而对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的细胞、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和诊断。
38.分子诊断: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和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水平是否正常,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
39.DNA多态性:在人类基因组中,平均约200对碱基可发生一对变异(称为中性突变),导致个体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不少DNA多态性发生在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上,酶解该DNA片段就会产生长度不同的片段。
40.单基因病:指一种遗传病的发生只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他们的遗传方式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41.PCR扩增阻碍突变系统(PCR-ARMS) :由于Taq DNA聚合酶缺乏3’-5’的外切酶活性,不能纠正引物3’端的错配,因此对于Taq酶的扩增反应,要求3’端必须完全正确配对,以到达高效扩增。
42.寡核苷酸连接实验(OLA) :设计两个寡核苷酸相邻的探针(约20个核苷酸)其相邻接的位点正好是已知的突变位点,探针与靶序列杂交后头尾相接(5’-3’方向)。
如果探针和靶序列完全互补,DNA连接酶就会把二探针通过磷酸二酯键共价连接起来,如果探针相邻之处或接近相邻之处有一个碱基错配,则连接效率大大降低,连接阻遏43.温度梯度凝胶电泳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TGGE/DGGE):1、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时,DNA分子会呈阶梯式逐步发生解链。
部分解链的双链DNA分子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分枝构像,使得其电泳迁移率大大下降。
2、DNA分子的解链程度决定于该分子的解链温度(Tm),而Tm有强烈的序列依赖性。
3、一段DNA片段往往含多个长约50-300bp不等的“解链区域”,只有较低Tm 的“解链区域”的变异才能被可靠地检测到。
44.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HPLC): 1、DHPLC的分离系统:碳-18烷烃和无孔PS-DVB微球体组成电中性、疏水性的固定相,TEAA作为“桥分子”使DNA片段能被吸附在固定相上,不同浓度的乙氰为流动相为2、DHPLC检测突变的原理:①当柱温<50℃时为非变性分离;②当70℃>柱温>50℃时为部分变性分离。
③当柱温>70℃时为完全变性分离。
45.错配接合蛋白质截短测试法 (PTT) :以扩增产物为模板从头合成蛋白质从而筛寻该基因的终止密码,包括三个主要步骤:1、提取基因组DNA及PCR扩增靶基因,或提取RNA通过RT-PCR得到靶基因。
2、以PCR产物为模板转录出RNA,然后翻译成蛋白质。
3、采用SDS-PAGE分析所合成的蛋白质,通过观察迁移率的变化,区分基因变异而产生的截短产物与正常的全长蛋白产物46.脉冲电场凝胶电泳原理:1、PFGE采用一种正交的交变脉冲电场,在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时,其方向、脉冲时间和电压大小可交替改变。
2、在每次电场方向改变时,DNA分子就要有一定的时间改变形状和迁移方向,分子越大,分子构型转换所需时间就越长,转变迁移方向的时间也就越长。
3、对于不同大小的DNA大分子,其改变泳动方向所需的时间不等,迁移速度的快慢也就不等,因此就可以按DNA分子量大小使其分离开来47.分子影像探针:分子影像中采用的分子探针是一类标记有示踪剂,能参与体内自然的生理生化活动的特殊分子。
48.生物芯片技术:采用平面微细加工技术,将大量生物样品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的表面,组成高度密集的二维生物样品微阵列(生物芯片),而生物芯片技术是指通过平面微细加工技术在芯片表面构建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细胞、核酸、蛋白质及其它生物组分的快速、敏感、高通量的检测分析的技术。
49.基因芯片:有序地、高密度地排列着大量的基因片段的玻璃片或纤维膜等载体。
50.基因芯片技术: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荧光标记的样品分子按碱基互补原则与探针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杂交信号强度及分布、进而获取关于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是有利于高通量研究基因表达、突变等的革命性技术。
51.蛋白质芯片:采用原位合成、机械点样或共价结合的等方法将各种多肽/蛋白(酶、抗原、抗体等)固定于固相介质上形成的蛋白质分子点阵,即蛋白质芯片,又称蛋白质微阵列。
52.质粒(plasmid):质粒是生物体细胞内携带的染色体外的核酸分子,能进行自主复制。
53.转座子:基因组中存在的不依赖同源性而能移动的独立的DNA序列,称为转座子(transposon) ,又可称为转座元件。
54.单顺反子:即一种基因编码一种多肽链或RNA链,每个基因转录有各自的调节元件。
55.断裂基因:是指基因的外显子是不连续排列的,被内含子隔开,但按顺序镶嵌在DNA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