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无效婚姻的缺陷

浅析无效婚姻的缺陷

浅析无效婚姻的缺陷——以“疾病婚姻”为例摘要: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结合。

无效婚姻是指因欠缺婚姻成立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违法婚姻,即男女双方的结合由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结婚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因而不具备婚姻的法律效力,在婚姻当事人之间不能产生预期的权利义务关系。

婚姻立法的发展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婚姻法》的颁布、修订和日臻完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形势的需要,表现了我国政府对男女婚姻立法方面的重视与进步,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中增设了无效婚姻制度,反映了立法者对婚姻制度的研究和探索,弥补了法律的空白,这对健全我国的婚姻法律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我国无效婚姻规定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就疾病婚而言,不应该完全是无效的。

正文:无效婚姻制度起源于古代法。

《汉莫拉比法典》、《罗马市民法》都对无效婚姻有所规定,如《汉莫拉比法典》第128条规定:"倘自由民娶妻而未定契约,则此妇不能认定为是他的妻子。

无效婚姻虽然起源于奴隶社会,但直至中世纪的欧洲寺院法才正式设有无效婚姻制度。

寺院法禁止离婚,设立无效婚姻,不仅可以作为违法婚姻的法律对策,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他还是禁止离婚的一种补救手段。

承袭罗马法法律学说的《法国民法典》,一方面狙继受罗马法的精神,设立无效婚姻,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完善了无效婚姻制度,将无效婚姻划分为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婚姻。

属于绝对无效的行为违反公益要件,如重婚、未达到法定婚龄等,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及检察官均可以成为无效婚姻的请求人。

属于相对无效的多违反私益要件如非自愿或因错误而结婚。

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不仅规定了无效婚姻制度,而且规定了可撤销婚姻制度,将违背结婚要件的违法婚姻区分为两类,缺乏法定的资格、重婚、近亲结婚等地为无效婚姻,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因误解、欺骗、威胁而结婚的,为可撤销的婚姻,从而近亲属法中首次兼才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两种制度。

此后,瑞士、日本、英国等许多国家也相继设立了这两种制度。

(婚姻家庭法新论潘新喆中国明主法制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家庭法》(草案1997年4月试拟稿)第三十条至第三十六条和1997年10月(试拟稿)第二十七条至第三十二条都是仅规定了无效婚姻制度。

而2001年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第十条至第十二条则分别规定了无效婚姻制度和可撤销婚姻制度。

由此可见,我国的新《婚姻法》在规定了无效婚姻的同时,也规定了可撤销婚姻,采取的是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并行的双轨制立法模式。

但不同的是,大多数国家规定可撤销婚姻占主体地位,无效婚姻相对较少的立法模式,如瑞士、我国台湾地区、日本、美国等亲属法。

而我国规定无效婚姻占主体地位,可撤销婚姻相对较少。

存在这类立法模式的国家相对较少,而我国就属于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我国对绝对无效的婚姻规定了四种情形,即重婚、早婚、近亲婚和疾病婚,而对可撤销婚姻只规定了当事人受胁迫而结婚的一种情形。

婚姻无效了可撤销的事由119-121 (婚姻家庭法新论潘新喆中国明主法制出版社)其实在任何一个设有无效婚姻制度的国家里,无效婚姻的事由都与结婚要件有关。

在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并举的国家或地区的法律里,其无效和可撤销的事由也不尽相同。

为了论述方便,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国家有关婚姻无效和可撤销事由的法律规定。

1.法国民法典仅设有无效婚姻制度,但婚姻无效分为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两种,其中婚姻绝对无效的事由有:未达到法定婚龄、当事人无金婚合意、重婚、近亲结婚等。

其相对无效的事由有:婚姻非出自夫妻方或一方的完全自愿、一方当事人因受欺诈等陷于错误的认识而缔结的婚姻、男未满25周岁,女未满21周岁、未尽父母或亲属会议的同意而缔结的婚姻。

2.1946年颁布经1976年至1981年修改的《德国婚姻法》,规定婚姻无效的原因有:违反婚姻的形式要求;婚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没有法律行为能力或行为能力欠缺;重婚;近亲结婚。

婚姻可撤销的的原因有: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配偶一方因对婚姻性质的误解或对配偶对方个人身份和品质的误解等;配偶一方受欺骗而被诱骗结婚的;配偶一方受胁迫而违法结婚的。

3.《美国统一结婚离婚法》规定的婚姻无效的原因有:无婚姻能力、没有性行为、位的父母或监护人统一或法院的许可、违反法律禁止结婚的规定而缔结的婚姻。

该法关于禁止结婚的情形有:一方尚未离婚而又与他人结婚,直系血亲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伯父、叔父、舅父与侄女、外甥女之间,或姑母与侄子、外甥之间等。

4.我国香港地区《婚姻诉讼条例》对不具法定结婚条件的违法婚姻,实行婚姻无效和婚姻可撤销两种制度。

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婚姻无效的原因有:婚姻双方为禁止结婚的亲属;婚姻双方或一方年龄未满16周岁;婚姻的成立不符合法定程序;婚姻时一方已有法定婚姻;婚姻双方性别相同。

婚姻可撤销的原因有:一方不能人道,一直不能完婚;一方故意拒绝完婚;一方不真正同意完婚,婚姻是受胁迫或因存在误解,或因本人神志不清而建立的;结婚时一方患有《精神健康条例》定义范围的精神病,无论是连续性的还是间歇性的;结婚时已经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结婚时被告已怀有另一个男子的孩子。

5.前苏联婚姻和家庭法典第43条明确规定,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的婚姻,或无意建立家庭的登记婚姻和虚假的婚姻,都可被宣告为婚姻无效。

起婚姻无效的具体内容有:非男女双方同意;未达法定婚龄;重婚;双方为直系亲属或者是同胞兄弟姐妹,或者是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说着双方是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双方中有一方因患精神病湖痴呆症经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结婚时无意建立家庭。

综上所述,无效婚姻的事由各国公认的有:重婚,未经合意的婚姻,未达法定婚龄的婚姻,禁止结婚的亲属之间的婚姻,无行为能力者的婚姻级不符合结婚形式要件的婚姻等;可撤销的婚姻的事由通常有:一方因误解的婚姻,未经法定代表人同意的婚姻,一方受欺诈、受胁迫的婚姻以及无行为能力者的婚姻等。

而我国的无效婚姻包括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有医学上认为不应该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以及未达到法定婚龄的。

具体观察可以发现,我国用“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该结婚的疾病而婚后尚未治愈的”代替了各国普遍通行的“无行为能力的婚姻及不符合形式要件的婚姻”,显然范围是出入较大的,由此也可以反映出我国无效婚姻的范围规定过宽。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根据国家政权稳定、社会治理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国在立法方面也是越发的的求同存异,吸收各国立法中的精华以更好地完善我国婚姻立法的缺陷。

婚姻作为家庭的基础,是社会肌体上的细胞组织,承担着多方面的社会职能。

婚姻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当事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子女成长、家庭和谐,更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在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存在,一方面,虽然有利于法律对婚姻关系的规范,正确解决无效婚姻问题,有效惩治违法婚姻,保护合法婚姻,更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婚姻法律观念,维护社会的健康稳定与和谐。

但另一方面,无效婚姻制度的存在也具有相当大的潜在的危害性。

由于无效婚姻审查过程中不允许调解,一经宣告,自始无效,且不允许上诉。

因而,一经变更之诉,婚姻关系立即消亡。

由此对一个完整的家庭而言,有可能造成孩子对婚姻的恐惧,影响孩子的发展,对当事人的父母而言,影响也是及其痛苦而深远的。

除此之外,就“疾病婚”虽然医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我国青年男女在婚前进行健康检查的意识尚不够高,况且我国现行的《婚姻登记条例》中并未明确规定婚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因而,我国对待无效婚姻的确认应该是慎之又慎。

我国的《婚姻法》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婚姻家庭法”,即包括婚姻和家庭两部分。

所谓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生活为目的,以夫妻(婚姻家庭法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1-123)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合法结合;所谓家庭,是共同生活的,其成员间互享法定权利、互负法定义务的亲属团体。

因而婚姻关系具有长期性、稳定性、身份性即附带的财产性等特点。

马克斯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婚姻家庭也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婚姻是家庭的前提,家庭是婚姻的结果,婚姻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家庭,家庭功能的完善则可以包容婚姻中所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纵观我国婚姻法的内容,名为“婚姻法”,实则许多条款规定和调整的都是婚姻以外的父母子女间的人身财产关系、兄弟姐妹间的人身财产关系等家庭关系。

因而我国的《婚姻法》所保护的不仅仅是夫妻双方的婚姻关系,更重要的是调整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即家庭的关系问题。

由此足以可见家庭的和谐完善在构建我国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性。

外国学者把婚姻成立的要件分为公益要件和私益要件。

违背公益要件者,被认为对社会危害性较大,因而为无效婚姻;违背私益要件者,被认为社会危害性较小,为可撤销婚姻。

从国外婚姻无效制度的立法趋势看,自始无效婚和可撤销婚的区别正逐步缩小,而且总的趋势是逐渐减少了自始无效婚的种类,相应扩大了可撤销婚的范围。

外国婚姻无效制度的这种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婚姻无效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我认为《婚姻法》第十条列举的无效婚姻根据私益要件与公益要件的区分,应该化分为两种:一为自始无效,包括“重婚”以及“与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人结婚的”。

因为前者严重违反了我国婚姻法关于一夫一妻制的基本原则,而后者,又与社会伦理道德不符。

这两种情形都严重违背了结婚的公益要件,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大,根据对等原则,他们所收到的惩罚应该与自己所犯的错误在程度上相等,无疑属于自始无效婚姻。

二为可撤销婚姻,包括“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以及“未达法定婚龄的”。

因为这两种情形只是违背结婚的私益要件,社会危害性较小。

此外,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司法解释中指出:当事人根据《婚姻法》第十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申请时,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由此可见,无效婚姻的存在是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和时间性的。

因此,对于广义的无效婚姻中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该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情形也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假设女方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该结婚的疾病,婚后未治愈,且无子女,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如下:一:男女双方婚前均不知晓。

根据我国《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的实质要件,包括公益要件与私益要件。

女方婚前并不知晓自己患有疾病,因而并不存在欺诈的嫌疑。

因此,只要双方具有结婚的合意、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以及符合一夫一妻的基本原则,所成立的婚姻关系就会产生法律效力,双方也应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

(一)婚后男方得知女方身患疾病,如若愿意照顾妻子,那么法律无权也无需确认其婚姻无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