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进士侯喜,为文甚古,立志甚坚,行止取舍有士君子之操。
家贫亲老,无援 于朝,在举场十余年,竟无知遇。
愈常慕其才而恨其屈。
与之还往,岁月已多。
尝欲荐之于主司,言之于上位,名卑官贱,其路无由。
观其所为文,未尝不掩卷 长叹。
去年, 愈从调选, 本欲携持同行, 适遇其人自有家事, 迍遭坎坷, 又废一年。
及春末自京还,怪其久绝消息。
五月初至此,自言为阁下所知。
辞气激扬,面有 矜色。
曰:“侯喜死不恨矣!喜辞亲入关,羁旅道路,见王公数百,未尝有如卢 公之知我也。
比者分将委弃泥途,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复有仕进之路 矣。
” 愈感其言,贺之以酒。
谓之曰:“卢公天下之贤刺史也,未闻有所推引,盖 难其人而重其事。
今子都为选首,其言‘死不恨’,固宜也。
古所谓知己者,正 如此耳。
身在贫贱,为天下所不知,独见遇于大贤,乃可贵耳。
若自有名声,又 托形势,此乃市道之事,又何足贵乎?子之遇知于卢公,真所谓知己者也,士之 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已,前古已来,不可胜数。
或日接膝而不相知,或异世而 相慕。
以其遭逢之难,故曰:‘士为知己者死。
’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阁下既已知侯生, 而愈复以侯生言于阁下者, 非为侯生谋也。
感知己之难遇, 大阁下之德,而怜侯生之心,故因其行而献于左右焉。
谨状。
译文 : 侯喜这个人,他的文章古朴有致,他的意志坚忍不拔,他的行止及取舍具有 君子风范。
侯喜家境贫寒,双亲年迈,朝中无可攀援之人。
进京应举已十多年, 竟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人。
我常羡慕他的才华,又为他的遭际不平。
与他来往已 有多年,曾经想向主考官举荐,或向更高一层的官员进言,无奈我名位卑下,入 门无路。
拜读他的作品,未尝不掩卷长叹的。
去年,我离开徐州入京调选,本想带他同行,恰遇他家中有事不能脱身,出 境不好,困顿坎坷,又耽误了一年时间。
到春末我从京师返回徐州,责怪他长时 间与我断绝消息, 从五月初我一到徐州就遇到了他。
侯喜告诉我说自己被您了解, 言谈间语气激扬,面有得意之色。
他说:“我侯喜死也无憾了。
我辞别双亲入关 求仕,长年客居他乡,见到的王公大人也不在少数,但还没有遇到象卢公那样了 解我的,即使命里注定我要被抛弃于泥泞的道路、老死在乡野僻壤,也没有什么 可抱怨的。
现在我只觉得胸中有勃勃生气,看来这次进士有希望了。
”
1/5
我很为他所说的话感动,因而以酒庆贺。
我对他说:“卢公是天下少有的贤 能刺史。
没有听说他推荐过什么人, 大概是很难找到可荐之人而他又太看重此事。
现在你成为本州推荐的举子之首,你说死也无怨了,的确如此。
古人所谓知己, 正是这样。
处身贫寒,不能扬名天下,独被大贤大德之人赏识,那才是弥足珍贵 的。
如果本来就有名声,又依托别人的声势,那就是商贾逐利的事了,又有什么 可宝贝的呢?你能被卢公这样看重, 他真可以说是你的知己了。
读书人一生修身 立节,却不能遇到一个知己,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
有的整天在一起,但不能成 为知己,有的只能隔世钦羡,因为知己难觅,所以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话。
不 是这样吗?难道不是这样吗!” 您已经对侯喜有所了解。
而我再次把他推荐给您,并不全是为侯喜着想,实 在是因为有感于知己难遇啊!阁下有此大德,故能生出爱惜侯喜之心,所以我把 他的行止写成文状献给您。
恭敬地呈上此状。
2/5
3/5
4/5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