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一)论语十则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释:1、[子]先生,指孔子。
2、[时习]时常的复习。
3、[说]“悦”的古字,愉快。
4、[愠]生气,发怒。
5、[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6、[日]每天。
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6、[信]真诚,诚实。
7、[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8、[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9、[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0、[殆]有害。
11、[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12、[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13、[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4、[弘毅]刚强,勇毅。
15、[凋]凋谢。
16、[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翻译:1.孔子说:“学习并时常的去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复提醒自己:替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着这一点做老师了。
”4.孔子说:“学习知识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对自己有害。
”5.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知不知道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
”6.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好的人就自我反省一下自己。
”7.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的长处,向他学习,我如果有他的缺点,我就改正。
”8.曾子说:“世人不可以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重大的使命,路途遥远。
把仁当做自己的使命,不也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遥远吗?”9.孔子说:“特别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10.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让我们终身奉行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吧!自己讨厌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二)口技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注释:1.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题目为后人所拟。
《虞初新志》是清代涨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2.会:适逢,正赶上。
3.厅事:大厅,客厅。
4.施:设置,安放。
5.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隔断视线的东西。
6.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7.团坐:围绕而坐。
8.少顷:一会儿。
9.但闻:只听见。
但,只。
10.满坐既然:全场静静悄悄的。
坐,通“座”。
11.欠伸:打哈欠,伸懒腰。
12.呓语:说梦话。
13.既而:不久,紧接着。
14.抚:抚摸,安慰。
15.乳:喂奶。
16.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17.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18.是:这。
19.一时:同时。
20.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
毕:全、都。
备:具备。
21.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22.默叹:默默地赞叹。
23.未几:不久。
24.齁(hōu):打鼾(hān)。
25.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
26.倾侧:倾斜翻倒。
27.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意:心情。
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28.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
间:夹杂。
29.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
力拉:拟声词。
30.曳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
曳:拉。
许许:拟声词。
3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
形容声音之杂。
32.虽:即使。
33.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形容口技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不能一一辨识。
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
34.名:说出。
35.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
奋,扬起、举起。
36.股:大腿。
37.战战:打哆嗦,打战。
38.几:几乎。
翻译:京城里有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宽的屏风,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紧接着,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被吵醒了。
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小孩子睡觉。
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连续不断地说个不停。
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轻声哼唱着哄孩子的声音,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
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侧着头看着,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不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
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活动的声音,盆碗等器具翻倒倾斜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
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身子渐渐坐正了一些。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着:“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喊,妇人也起身大喊,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哭了起来,成百上千条狗叫了起来。
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在火中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打哆嗦,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
撤掉屏风,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三)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1.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2.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
3.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
4.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5.缤纷:繁多的样子.6.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7.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8.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9.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10.俨然:整齐的样子。
11.属:类。
12..纤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3.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4.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15.黄发垂髫:特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6.要:通“邀”,邀请。
17.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8.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9.具言:详细地说出。
20.叹惋:感叹,惋惜。
2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22.及郡下:到了郡城。
郡,指武陵郡。
23.诣: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4.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5.遂:终于。
26.南阳:郡名,治所在河南南阳。
27.刘子骥:名磷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