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8-06-24基金项目: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CS TC,2007CE9023);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KJ070803)资助。
作者简介:梁振民(1981 ),男,内蒙古赤峰人(回族),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学研究。
重庆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梁振民,冯维波,陈国建,董国仓(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047)摘要:采用实证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城市化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化质量较差、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逐层分级,完善重庆市的城镇体系;完善制度,逐步消除二元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拓宽多元融资渠道,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提升城市竞争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关 键 词: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质量;对策;重庆市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924(2008)11-0078-04城市化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代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进步的程度[1],因此提高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对现实和将来一段时间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重庆市作为西部最年轻的直辖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区;同时面对重庆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等现象,减少农民、走城市化道路不失为一条良策。
目前国内学者对重庆市的城市化模式和进程中的问题研究比较多[2-5],但是都以理论和综述方式进行,专门从基础定量的角度研究重庆市城市化水平的文章还很少。
该文运用定量分析对重庆城市化水平速度、城镇结构体系、重庆市城市化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最后从多角度勾画并提出合理的对策,以期为重庆的城市化实现健康、和谐、有序发展,重庆市城市化进程提速上档、缩小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城市化质量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1 重庆市城市化规模分析1.1 重庆城市化水平体现出 起点低、进程快 的特点。
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城市地区的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城市化水平。
本文选用的是重庆市城镇(市镇)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重庆市城市化率。
重庆市到2006年城市化率为46.7%,按美国地理学家R.M.Northam (1979年)研究,城市化进程呈 S 型曲线发展[6]。
根据城市化 S 型曲线,把城市化进程划分为3个阶段,重庆市在2006年城市化水平为46.7%,按上述阶段划分方法,重庆城市化水平正处于第二阶段,即加速发展阶段,城乡二元结构正逐步消失。
2006年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15名,在西部12省区直辖市中排名第2名。
重庆市在1997年直辖时,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仅为29.5%,城市人口为848.21万人。
与全国同期水平低一个百分点。
到2006年重庆的城市化率46.7%,城市人口为1311.0万人,已经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43.9%(见表1)。
增幅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1996年至2006年期间,重庆城市化率提高了17.5个百分点。
尤其是2000年到2006年,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每年增长幅度达到了1.9个百分点,比1996年到2000年均增长速度快0.2个百分点。
1.2 重庆市城镇体系结构的不合理。
重庆市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到2006年重庆市仅有一个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其中主城区人口368.48万),2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仅有万州(48.65万)和涪陵(32.22万)两区,其余县城的规模普遍偏小,秀山、武隆、城口、巫溪4个县城的规模才达到5万人。
重庆中等城市数量少,且大城市更少,而区县较多,没有形成完善的大、中、小相结合的合理的城市体系,目前大城市还是个断层,缺乏中等50~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同时主城区与第二级城市万州之间的首位度达到了7.5,特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这一断层,使得重庆市主城区好像一座孤城,没有缓冲的卫星城,阻碍了各级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梯度扩散。
虽然重庆主城区所承担第22卷 第11期Vol.22 No.11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C 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08年11月Nov.2008的经济聚集功能、辐射功能和带动功能很强,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联度较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1.3 城市现代化水平低。
城市化质量主要研究城市化核心载体问题 城市的发展质量,即城市现代化问题[7];城市化质量提高过程就是城市经济不断增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的人口质量、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的过程,最终实现城市现代化。
在叶裕民[7]制定的现代化指标中,包括经济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三大类12个指标(见表2)。
根据城市现代化公式,计算出重庆市现代化水平综合的分值。
计算公式:S =p im i Q i(约束条件P i /M i =1)式中:S :城市现代化水平得分;P i :城市第i 个指标的实际值;M i :城市第i 个指标的目标值;Q i :第i 个指标的权重。
P i /M i :表示城市第i 个指标体系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程度。
其中S 城市现代化水平得分将城市现代化分成4个等级: 级为S >85为高度城市现代化城市; 级为60<S 85中等水平的现代化城市; 级为40<S 60初步现代化前期城市; 级S 40现代化前期城市。
表1 1996 2006年重庆市与全国城市化率比较年份全国城镇人口(104人)城镇化率/%重庆城镇人口(104人)城镇化率/%全国与重庆平均城镇化水平差距199********.48848.2129.5 1.019973944931.91890.7431.00.919984160833.35935.8632.60.819994374834.78981.1134.30.520004590636.221013.8835.60.620014806437.661058.1237.40.320025021239.091123.1239.9-0.820035237640.531174.5541.9-1.420045428341.761215.4243.5-1.720055621242.991265.9545.2-2.220065770643.901311.0046.7-2.8数据来源:2007年重庆市统计年鉴,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表2 2006年重庆城市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权重Q i目标M i1998年实际值P i2006年实际值P i总得分S /分10032.560.01 经济现代化得分/分4013.623.26 1.1人均GDP/元1038624843912437 1.2第三产业就业比重/%106540.744.7 1.3人均地方财政支出/元8463510302116.3 1.4城市居民年人均收入/元12191325467151702 基础设施现代化得分307.922.20 2.1人均道路铺装面积/平方米98 2.08.14 2.2百人拥有电话机数/部9601063.75 2.3万人拥有医生数/人65022.824.9 2.4百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63006960.413 人的现代化得分3011.014.53 3.1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91812.1124.52 3.2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人5400101.2126.64 3.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85022.422.90 3.4每平方公里二氧化硫排放量/吨81.83110.43数据来源:权重值、目标值、1998年实际值为参考文献[3];2006实际值源自2007年重庆统计年鉴79梁振民,等:重庆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从城市现代化得分来看,重庆市在1998年的城市现代化得分为32.5分,属于现代化的前期城市。
到2006年年末,人均道路铺装面积为8.14平方米、百人拥有电话机机数为63.75部、人均居住面积为24.52平方米,达到了现代化的城市标准。
同时城市现代化的总体水平也有所上升,相对1998年提高了一倍,达到了60.0,达到了城市现代化水平的 级水平。
刚刚进入现代化的城市行列。
北京和上海[7]在1998年城市化现代化总体得分分别为63.0、67.2。
重庆市到2006年才达到60分,相差深远,重庆市再发展10年才能达到上海市和北京市今天的现代化水平。
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经济、基础设施、人口素质提高一定要同步进行。
重庆市主城9区的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是很低,三峡库区的移民迁建使得城市的各项发展水平都受到影响。
重庆市提出要建立国际化大都市,从城市现代化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1.4 区域的发展质量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城市化域面载体表示区城的发展质量,可以通过区域内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程度来加以体现[8]。
如果说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化质量的核心内容,城乡一体化则是提高城市化质量的终极目标。
区域发展质量可以通过区域内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程度来加以体现。
通常城乡一体化的指标较多,如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平均利润(反映生产效率);城乡之间的物质流和信息流状况(反映社会经济联系);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反映生活水平);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异(反映生活质量)。
但由于受统计资料的限制,反映城乡生产效率差异及经济社会联系的指标无法获得,因而只能选择后两个指标来计算重庆当前城乡一体化的水平[7]。
首先是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S=1-S1S2式中:S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系数;S1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S2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通常当S 0.5时,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状态;当0.2S<0.5,处于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过渡时期,当S< 0.2,基本上完成了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对重庆市城乡居民差异系数的分析,由表3可知,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1996年为0.71,1997年到2000年有下降的趋势,维持在0.68左右,2001开始上升,到2006年达到了0.75,说明城乡收入差距正在扩大。
1996 2006年10年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都在0.5以上,属于典型城乡二元结构状态。
从表3可知,城市居民收入要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快,这也是重庆市吸引农民进城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恩格尔系数差异程度。
恩格尔系数指在一个家庭或者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9]。
恩格尔系数用来判断生活水平高低和生活质量的标准,当恩格尔系数e<25%时,为富裕型生活;恩格尔系数25% e<45%时,为小康生活;当恩格尔系数为45%e<55%时,为温饱型生活;当恩格尔系数e>55%,为贫困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