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doc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doc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课程的任务1、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2、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般规律。

3、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提高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学科领域知识的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等学科都与之存在关联。

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学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奠定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和基本规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复杂并涉及广泛领域的课程。

教学中除介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应向学生讲清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其它学科领域、社会活动领域的关系,引导学生结合学前儿童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教师讲述为主,方法、活动设计等以讨论、合作学习及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一、课时、学时、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1、文字教材2、录像教材3、IP课件4、网上辅导文本以上几种教学媒体在教学大纲指导下,进行整体设计,使各种辅导媒体与教材做到相辅相成,同时又可使教师、学生根据教和学的条件,对辅助媒体进行选择。

三、教学环节(一)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1、文字教材是教师教学、辅导和学生自学的主教材。

2、I P课件和录像教材按教学进度精讲课程文字教材中主要章节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

3、网上课程辅导文本按教学进度,针对课程文字教材进行重点、难点内容辅导和提供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建议一览表本课程的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考试命题以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体现教学要求的重点和层次设计的规定。

课程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占30%)和期末考试(占70%)两部份构成,具体办法由专门制定的课程考核说明作出规定。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一、教学内容(一)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初创阶段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及其专业准备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二、教学要求(一)了解1、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几个阶段。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

(二)理解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念、学科性质与内涵。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一、教学内容(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2、社会学习理论3、认知发展理论4、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1、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2、学前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3、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1、儿童自身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2、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3、家庭、社区与大众媒体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二、教学要求(一)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几种经典理论。

(二)理解1、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

2、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教学内容(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涵与功能2、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与原则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及其内容分析(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范围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组织二、教学要求(一)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制定的依据。

(二)理解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制定的原则。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三)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基本结构和网络。

第四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一、教学内容(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1、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1、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2、以观察、实践为主的方法3、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途径1、幼儿园的专门教育活动2、幼儿园的随机教育活动3、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二、教学要求(一)理解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

(二)掌握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方法。

3、开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三)运用1、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在教育过程中的实施。

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一、教学内容(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概述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2、设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应掌握的信息(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概述2、主题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的架构4、主题方案设计实例与分析(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区域与教学活动的设计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设计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3、教学活动设计原理与实例分析二、教学要求(一)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掌握和运用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设计的基本方法。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区域活动与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法。

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一、教学内容(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概述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涵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意义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方法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中收集信息的常用方法二、教学要求(一)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意义。

(二)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三)运用运用评价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与调查。

第七章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及其指导一、教学内容(一)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概述1、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界定2、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分类(二)学前儿童常见社会性行为问题的表现与成因1、认知性的不成熟行为2、焦虑行为3、攻击性行为(三)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基本指导策略1、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常用的指导方法2、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二、教学要求(一)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的几种社会性行为问题。

(二)理解2、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成因。

(三)掌握和运用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赠送以下资料《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3D打印技术课程编码:1100001120学分及学时:1学分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先修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电子技术、无线传感网、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走近3D打印技术》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 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特长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而开发的设计课程。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与传统技术相比,三维打印技术还拥有如下优势:通过摒弃生产线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减少了材料浪费;而且,它还可以制造出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形,让人们可以更有效地设计出飞机机翼或热交换器。

因此,3D打印技术今后会在世界上替代大部分制造业;如果我们不能在3D打印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将难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因此,走近3D 打印技术,了解并学习3D打印技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就业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程本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融合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

旨在通过学生对世界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在挥动想象的翅膀”的过程中,体验创意的神奇和伟大;快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合作、协调能力。

同时也初步体会3D制造技术将给社会带来的社会伦理困境。

| I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了解3D打印技术的现状,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与热情。

形成初步的3D制造技术概念以和了解3D建模的方法,以及对技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学习3D建模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能力的迁移与拓展。

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3•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借鉴中模仿,在模仿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增强社会,生活,知识产权观念,提高科学理论精神和技术素养。

、课程学时分配第一章3D打印概论1、3D打印的历史2、3D打印技术的发展状况3、3D打印技术的分类4、3D打印技术未来的发展5、3D打印技术的应用市场第二章正向三维工程设计1、简单零件设计2、钣金造型3、自由造型4、曲面设计5、装配设计6、特殊曲面第三章逆向工程设计1、三维数据的获取2、三维数据的处理第四章3D打印工艺设计及材料分析1、融熔沉积技术2、紫外光固化技术3、立体光固化技术4、分层实体制造技术5、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6、粉末粘接技术第五章制作及后处理1、FDM技术的制作及后处理2、其他技术后处理流程简介第六章桌面3D打印机的拆装与维修1、桌面3D打印机的安装与使用2、桌面3D打印机的参数设置3、桌面3D打印机的维护第七章3D打印相关软件的安装1、Creo 2 0 系列Win32/64 详细图文安装教程2、Cimatro n 单机版软件的安装3、切片软件Cura的安装利用资源:网络资源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一)学分与学时本课程为1个学分,共12学时,安排在四、五年级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