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锋日记二则》最新2课时教案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学习雷锋同志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遭受”“灾害”“省吃俭用”“甘心”“心眼”“协助”“平凡”等词语。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雷锋。
1.揭示课题:雷锋日记二则。
2.简介雷锋。
3.“则”是什么意思?(篇)
二、学习第一篇日记。
1.多媒体放影片,学习课文。
2.讲日记的格式。
看了这一篇日记,你觉得日记跟平时一般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上面写×年×月×日)日记属于应用文的一种,应用文都有固定的格式。
一般日记都应在第一行写上年月日,天气情况和星期×。
3.自学生字词。
(1)自读生字。
自学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遭受课文中是受到损害的意思。
灾害旱、涝、虫、战争澄所造成的祸害。
省吃俭用在吃的用的方面很节约。
甘心愿意。
心眼内心。
课文中指想法、信念。
4.默读课文,把课文分成两层。
第一层(第一句话):写雷锋把100元钱寄给灾区人民。
第二层(第2 6句话):雷锋谈对“傻子”的看法。
5.读第一层,提问:雷锋为什么要把100元钱寄给辽阳人民?他这100元钱是怎么来的?
6.指明读第二层,提问:雷锋寄钱给灾区人民,有人说他是“傻子”,这种看法对吗?
7.雷锋为什么说“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
8.你对别人说雷锋是“傻子”是怎么看的?
9.小结。
提问:读了雷锋的这则日记,你觉得雷锋是个怎样的人?从雷锋把自己省吃俭用寄存的钱寄给灾区人民这件事、乐于助人。
三、作业:读熟课文。
板书设计
25 雷锋日记二则
1.寄钱给灾区人民。
2.有些人说他是“傻子”。
雷锋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篇日记。
二、学习第二篇日记。
1.自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有关词语解释:
褥单褥,睡觉时垫在身子下面的东西,用棉花做成,也有用兽皮等制成的。
褥单就是蒙在褥子上的布。
也叫褥单子。
协助帮助;辅助。
零碎细碎,琐碎。
勤务员部队或机关里担任杂务工作的人员。
平凡平常,不希奇。
2.默读课文,说说这个星期天雷锋做了哪些事。
3.雷锋做了那么多好事,本来很累,为什么他却感到很快活?
4.你是怎么理解“当一名无名英雄是最光荣的”这句话的?我们班有没有做了好事不留名的无名英雄?
5.小结。
这篇日记写了雷锋在一个星期天里为大家做的好事,表现了他乐于助人、做了好事不留名、甘当无名英雄的崇高品质。
三、用小黑板补充摘抄雷锋的几则日记,让学生朗读,进一步体会雷锋精神。
四、朗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
附送: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最新3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渐渐”“挂”
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二)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弄清“压、垂、渐”的字形。
(二)明白“黑沉沉、垂、渐渐、彩虹、挂”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圈出生字。
(二)小组合作学习。
四人为一学习小组,密切配合,共同填好下面的表格。
(三)订正表格内容,小结小组学习情况。
重点学习下列生字。
压:厂字旁,不能写成“广字旁”,里边是土字加一点。
与“庄”区别。
网:韵母是后鼻音,同字框里面是两个“乂”。
垂:是翘舌音,字形与“锤”字右半边相同。
笔顺:。
渐:韵母是前鼻音,字形中间部分车字的第二横要写成提。
(四)理解词语的意思。
1.轻声读课文,画下不理解的词语。
2.自己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3.仍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全班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雷雨:下雨时伴随着闪电和雷声,往往发生在夏天的下午。
黑沉沉:沉沉,表示程度很深;黑沉沉,形容很黑暗(指天色),在本课形容黑云堆积,密布在天空中,天色很暗。
垂:原指东西的一头向下,如垂柳。
本课指蜘蛛逃走时,吊在蜘蛛丝上的样子。
渐渐:一点一点地,慢慢地。
彩虹:大雨过后天空中出现的弧形彩带。
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出现在和太阳相对的方向。
挂:吊起,悬在高处。
(五)读课文正音。
‘黑沉沉”读作“h5i ch6n ch6n”。
就像“绿油油”读作“l] y#u y#u”一样。
(六)理清文章层次。
1.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序号。
2.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讲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讲雷雨后的景象?
雷雨前(1~3自然段),雷雨中(4~6自然段),雷雨后(7~8自然段)。
第3自然段归上还是归下可能有争议,引导学生看内容,第3自然段写闪电雷声不断加剧。
说明大雨就要来了,但是雨还没下,这段还应属于“雷雨前”。
第6自然段写雷雨渐渐小了,但是还没停,这段应属于“雷雨中”。
(七)指导书写。
(八)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二)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三、教学设计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的泪珠下。
(雷雨)下边我们要学的就是《雷雨》一课。
(二)复习分段。
板书:雷雨前(1~3自然段)雷雨中(4~6自然段)雷雨后(7~8自然段)。
(三)逐段学习。
第一段(1~3自然段)。
1.结合自己观察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景象,说说雷雨前大自然什么样?(天色昏暗、天气闷热、风大、闪电和打雷。
)
2.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出雷雨前的哪种特点。
结合:“满天乌云、黑沉沉压下来、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谈理解,看出天色昏暗,天气闷热的特点。
板书:
投影比较句子练习。
①指名读这两句话。
②说出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中的“一动不动、一声不叫”强调了“叶子不动,蝉不叫”的程度。
③再读这两句话,读出第二句应强调的地方。
3.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怎样写出风大的特点的。
重点抓住“忽然吹得树枝乱摆、蜘蛛垂下来逃走了”谈理解。
蜘蛛逃走,是因为在网上坐不住,也说明风刮得猛烈。
“垂”用词很准确,蜘蛛是顺着一根蛛丝从网上逃走了,所以用“垂”下来。
“忽然”说明风来得快、急。
读这一段。
4.齐读第3自然段。
投影比较句子练习。
①指名读这两句话。
②说出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