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阅读检测
《红楼梦》
一、单选题
1.“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是鲁迅先生对哪个人物的评论?
A、林黛玉 B、贾宝玉 C、贾元春 D、薛宝钗
2.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人物是:
A、薛宝钗 B、邢岫烟 C、袭人 D、史湘云
3. 妙玉出家修行的地方是:
A、水月庵 B、馒头庵 C、芦雪庵 D、栊翠庵
4. 下列不属于十二钗的人物是:
A、妙玉 B、巧姐 C、史湘云 D、薛宝琴
5. 在大观园里,李纨的住处名叫:
A、秋爽斋 B、稻香村 C、蘅芜苑 D、紫菱洲
6.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中的“薄命女”是谁?
A、尤二姐 B、迎春 C、史湘云 D、香菱
7. “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分别写的是哪两个人物?
A、探春 迎春 B、探春 薛宝钗
C、史湘云 迎春 D、史湘云 薛宝钗
8.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此话是谁说的?
A、贾政 B、贾琏 C、王熙凤 D、探春
9.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人物是谁?
A、五儿 B、小红 C、晴雯 D、小燕
10. 袭人姓什么?
A、金 B、李 C、刘 D、花
11. 下列诗句分别对应的是哪一个人物?
①世外仙姝寂寞林 ②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③山中高士晶莹雪 ④英豪阔大宽宏量
A、黛玉 宝钗 史湘云妙玉 B、黛玉 薛宝琴 妙玉 史湘云
C、黛玉 妙玉 宝钗 史湘云 D、黛玉 探春 妙玉 宝钗
12. “只有门前一对石狮子是干净的”是谁对贾府的评价:
A、晴雯 B、尤三姐 C、焦大 D、柳湘莲
13. 聪明能干,远嫁他乡的人物是:
A、迎春 B、薛宝琴 C、探春 D、史湘云
14. 王熙凤和王夫人的关系是:
A、姑侄关系 B、婶侄关系 C、姑表关系 D、姨侄关系
15. 下列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两个女子的命运。
①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②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A、林黛玉 王熙凤 B、香菱 王熙凤
C、迎春 林黛玉 D、元春 尤三姐 16. 《红楼梦》中最热闹和最有趣的两个情节分别是:
A、宁府庆寿辰 刘姥姥进大观园 B、群芳开夜宴 顽童闹学堂
C、元妃省亲 刘姥姥进大观园 D、元妃省亲 顽童闹学堂
17. 贾宝玉、薛宝钗和史湘云佩戴的分别是:
A、通灵宝玉 金锁 玉麒麟 B、通灵宝玉 银锁 玉麒麟
C、通灵宝玉 金锁 金麒麟 D、通灵宝玉 银锁 金麒麟
18. 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A、宝琴 晴雯 B、袭人晴雯 C、袭人香菱 D、宝琴香菱
19. 曹雪芹有很多个“号”,以下不是他的“号”的一项是:
A、芹溪 B、芹圃 C、雪芹 D、梦阮
20. 《红楼梦》最初的书名是:
A、《金陵十二钗》 B、《石头记》
C、《风月宝鉴》 D、《情僧录》
21. 最有才华和最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分别是:
A、史湘云 贾探春 B、林黛玉 王熙凤
C、林黛玉 贾探春 D、史湘云 王熙凤
22、“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
A、林黛玉 B、晴雯 C、贾元春 D、妙玉
23. 探春最初并不引人注目,她是在那两个情节中显露志趣抱负和精明才干的?
A、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B、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C、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D、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惑奸谗抄捡大观园
24. 《红楼梦》中表明贾府收入的情节是第五十三回的哪件事?表明贾府“排场费用,又不肯将就省俭”的主要情节是哪件事?
A、除夕祭宗祠 元春归省庆元宵
B、除夕祭宗祠 秦可卿出殡
C、元春归省庆元宵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D、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25. “通灵宝玉”上刻的铭文是什么?
A、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 B、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
C、你证我证 心证意证 D、不离不弃 福寿永继
二、多选题
1. 《红楼梦》的异名下列哪两个不是?( )( )
A.《石头记》 B.《风月宝鉴》 C.《太虚幻境》 D.《金玉良缘》 E.《金陵十二钗 》
2. 找出分析有误的两项:( )( )
A.贾府中的奴仆颇具叛逆性格的两个人是晴雯和小红 。
B.第三十九回,李纨道:“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她不是这丫头,就得这么周到了?”这丫头指的是平儿。
C.红楼梦》是写男女私情的。《红楼梦》以前的才子佳人小说,也是描写男女私情的,所以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D.《红楼梦》善于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写的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的人物。
E.第三十九回,贾母笑道:“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他”指的是赖大家的。
3. 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两项是:( )( )
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B.《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同时,《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C.《红楼梦》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结构方式。
D.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多个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都真实而细腻。
E.《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大都符合人物的身分、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如同是咏柳絮,林黛玉表现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薛宝钗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绻,说风流的悲哀。
4.有关探春改革,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
A.探春有眼光,有魄力,但庶出的地位,暂摄家政的身份,决定了她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B.探春拿赵姨娘开刀,是她不认生身之母为母女关系,投王夫人所好的最好例证。
C.探春是改革家,她可以为贾府每年省下几百两银子,但这个封建家庭的衰亡是必然的,她无法挽救。
D.探春打了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却得到了凤姐的微妙的赞许,可见,“反抄”不过是凤姐事先设计好的把戏而已。
E.理家的这段经历,使探春对贾府的家政痼疾了解得更深,以致“抄检大观园”时,她发展成为“看之重、言之痛、怒之深、虚之远、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的“反抄英雄”。
三、简答题
1.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是整个《红楼梦》缜密艺术构思中的重要环节,请简述刘姥姥这一人物在全书中的作用。
2. 简述凤姐或“贪”或“狠”的一个故事情节。
3. 宝玉挨打的原因是什么?根源是什么?
4.“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文学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位,请陈述理由。
5. 试简述《红楼梦》和《家》两部小说情节内容的相似性。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和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1.开头的五个对偶句对黛玉作了精彩细致的描写,从中写出了黛玉的什么特点?(4分)
2.宝玉给黛玉取字“颦颦”,并说“岂不两妙”,这“两妙”指什么?(4分)
3.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如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可是她回答宝玉却说:“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这是什么原因?(5分)
4.宝玉“摔玉”这一举动有什么含义?(5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B 2. C 3. D 4.D 5. B 6. D 7. B 8. D 9. C
10. D 11. C 12. C 13. C 14. D 15. B 16. C 17. C 18. B
19. D 20. B 21. C 22. B 23. B 24. A 25. D
二、多选题
1选C D
分析:《红楼梦》是一部中国长篇小说,写成于清朝乾隆帝中期(甲戌,1754年),《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
2选C E
分析:才子佳人小说发展至明末清初,才子金榜题名后和佳人洞房花烛的大团圆结局已成为小说的固定情节模式,这种大团圆结局,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和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因原,但更多的是作家怀才不遇寄希望于作品来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使然。借文学作品抒写人生理想固然可以,但如果对理想的描画近乎于偏执,乃至于使大团圆结局失去了存在的生活基础,那么千篇一律的大团圆便有了美化现实、粉饰生活之嫌,理想也便成为梦想和空想。这也是此时期才子佳人小说引起当时社会关注和招来后人非议的原因之一。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这一点上不仅没有因袭才子佳人小说家的创作套路,在反映理想和现实的选择上毅然回归现实,并且在清醒的悲剧意识的支配下,将《红楼梦》创作成一个“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悲剧,使《红楼梦》无论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还是美学价值的发掘,都远远高出了才子佳人小说,成为当时文坛及中国小说史上的顶峰之作。因而C错。E项被笑话的是刘姥姥,不是赖大家的。
3选B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