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宋氏三姐妹》简介:本次读书报告以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的个人成长为主线,又以她们婚姻为重点,着重描写三姐妹的鲜明个性、个人情感历程与姐妹间的深情,深刻地表现了政治分野使她们分离,但亲情又割不断血浓于水的这一“人间真情永在”的主题。
在阅读中,我们思考很多,也收获很多。
宋霭龄:回旋舞的舞者摘要:陈廷一的《宋氏三姐妹》是图书馆里专门介绍三姐妹的书籍中最厚的一本,内容详实,文笔优美。
以三姐妹的情感经历为主线,介绍了三姐妹的一生以及对中国的贡献。
本篇读书报告着重介绍关于宋霭龄的一生以及对她的看法。
关键词:性格金钱权力与孔联姻宋家皇朝宋霭龄简介:(1889—1973),生于上海。
1904赴美国留学,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卫斯理女子学院。
1910年毕业后回国。
1912年任孙中山秘书。
“二次革命”失败后与父亲宋嘉树去日本,仍任孙秘书。
1914年9月与孔祥熙结婚。
婚前介绍妹妹宋庆龄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孙表示同意。
1915随丈夫回故里省亲,帮助丈夫主持铭贤学校事务。
1927年支持蒋介石“清党”反共,促成蒋宋联姻。
1929年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支持蒋“剿共”。
抗日战争时期与庆龄、美龄共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支持中国工业合作社,参与组织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创办全国儿童福利会,担任香港伤兵之友协会会长。
1947年去美国。
1973年10月19日在纽约病故。
一、性格宋霭龄是宋氏三姐妹中的老大、最早留学美国的新女性之一,也是中国当时最富有的女实业家。
因为是长女的关系,又受到父亲影响较大,所以霭龄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做出了许多男人都没有能力做到的事。
这一点有些像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同是留美女性,胆识过人、敢想敢说。
所以在看完《宋氏三姐妹》(陈廷一\罗比.尤恩森)《往事并不如烟》以及电影《宋家皇朝》之后,我很敬佩她们这类人的这种性格。
宋氏三姐妹中,就长相而言,庆龄美龄相似;就性格而言,美龄霭龄相似,而宋庆龄则比较文静、温柔。
据资料描述,宋霭龄是一个矮胖的圆脸女生。
与她的两个第一夫人妹妹相比,霭龄也是三姐妹中最不起眼的那个。
但是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她,才是三姐妹中最有权势的实际操纵者,这个舞台最隐秘的主角。
用宋庆龄的话来说,若大姐是个男人,委员长恐怕早就死了,她在15年前就会统治中国。
宋霭龄的这一强硬个性,从她15岁留学美国时就初露端倪。
靠船登岸时,宋霭龄受到移民官员的言辞侮辱以及恶意驱逐,使她不得不在港口的船上滞留了十几天,而这与她从父亲口中听到的民主的自由的美国完全不同。
这件事使她印象深刻,以至于后来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接见时,她丝毫不留情面地对这件事向总统提出了质疑,弄得总统对此非常尴尬,并向她表示歉意。
罗斯福事件登报后,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她大加赞赏。
霭龄在美国读书时,父亲常寄来中文书籍给她,意在提醒她不要忘记中国文化。
宋父对孩子们从不溺爱,而是要求严格,对她们寄予厚望。
霭龄与父亲的交流也是三姐妹中最多的,从父亲对罗斯福事件的态度也可以反映出他对霭龄性格形成的影响之大。
二、金钱回国后,宋霭龄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从美国繁华现代的生活中苏醒,意识到中国的现状。
后来经介绍嫁给孔祥熙,在山西太古这个“中国华尔街”享受着前所未闻的奢华生活。
有人说霭龄爱钱,老大如狗。
宋霭龄确实爱钱,也有这个资本。
她的丈夫孔祥熙是山西首富,而宋的家境在上海也非同一般,同时她在美国读书,见识了美国繁华现代的生活,对钱以及钱的功用自然迷恋不已。
电影《宋家皇朝》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不知是否属实,但多多少少反映了宋霭龄对钱的态度以及她的经济实力。
当时宋美龄去西安接蒋介石,夜晚飞机回南京时因为跑道太黑只得盘旋无法降落,而油将燃尽。
宋霭龄在焦急中忽然想到用车灯照明来指示跑道,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重金召集了南京城的汽车前来救急。
宋霭龄的台词是,你们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罢,钱真的可以解决问题。
而宋美龄对蒋介石说,南京城里有汽车的,十个有九个是大姐的朋友。
三、与孔联姻听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我要有爱情,如果没有爱情,有很多很多的钱也行。
也许宋霭龄也有这样的想法吧。
宋霭龄和孔祥熙在美国读书时,曾在舞会上见过面,但当时他们根本都没有注意到彼此,更谈不上恋爱了。
而回国后,经介绍的两人很快就结婚了。
撇开当时霭龄的年龄不说,我想她选择孔很大程度也是因为看中孔家的名望和实力,结婚后她可以借此大展拳脚。
后来在给妹妹宋美龄挑选对象时,她极力推荐蒋介石,也是看中了蒋未来的前途,这使得蒋宋实质上成为政治联姻。
不过也有人说这是宋美龄自己的选择。
但对此没有异议的是,二姐庆龄曾一度极力反对这个背叛了孙中山的男人成为她的妹夫。
宋霭龄私下里也抱怨过两个妹妹都做过第一夫人,但她却没有机会。
所以孔祥熙曾一度想要在政治上谋求一个令霭龄满意的位置,但终其一生都没有成功。
这个第一夫人的愿望也源于宋霭龄在学成归国时,美国报纸曾撰文称她是中国未来领导者的伴侣。
很难说她和孔之间究竟是不是真的有爱情,在我看来,他们之间更像是一对配合默契的商业伙伴。
霭龄帮助丈夫建立了中国最大的金融系统,同时通过宋家的其他成员比如宋子文,又间接掌握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命脉,也帮助宋家成为了全中国当时拥有最多金融、政治资源和强大人脉的家族。
四、权力以及宋家皇朝徐家涵说过:“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三个家族发生内部摩擦,闹得不可开交时,只有她这个大姊姊可以出面仲裁解决。
她平日深居简出,不像宋美龄那样喜欢出头露面。
可是她的势力,直接可以影响国家大事,连蒋介石遇事也让她三分。
”如果没有她的实力,我想“一门天下”的可能就不会是“宋家皇朝”。
《纽约时报》在她死时形容她:“这个世界上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掠夺成性的居民昨天在一片缄默的气氛中辞世了。
这是一位在金融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妇女,是世界上少有的靠自己的精明手段敛财的最有钱的妇女,是介绍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的媒人,是宋家神话的创造者,是使宋家王朝掌权的设计者。
”五、对《宋氏三姐妹》(陈廷一著)的一些感想在陈廷一的书中,宋霭龄被描述成一个王熙凤式的人物,迷恋钱财、工于心计。
她确实有这方面的倾向,但是私下里我觉得这本书写的太过了,过于通俗过于文学想象化。
比如里面描述了宋霭龄和孙中山之间的所谓初恋,这实在是让我觉得很难以接受的一件事。
不过据台湾一位姓陆的外交官透露,孙确实曾倾心于宋霭龄,但宋在孙中山革命总是不成功之后另作打算,选择了孔子的后人孔祥熙。
可能历史上确实有这件事,但是这种描写我觉得还是有些过于幻想了,至少加入了作者的很多主观印象。
六、尾声有资料表明,宋霭龄临终前曾说过,最后死在美国这片土地上,是不幸中的最大不幸。
是的,其实从她乘船来到美国开始,就已经遭到了这种不公正的对待。
无论后来有多风光,无论怎样控制着整个中国的经济命脉乃至政治命脉。
从她还是个少女开始,也许贪婪的种子就已经因此埋下。
她兜兜转转,回旋舞转,最终还是回到原点,只是一颗心,早已疲惫不堪。
国之瑰宝:宋庆龄摘要:罗比·尤恩森的《宋氏三姐妹》记述了宋氏三姐妹——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的家庭,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后来个人所走的不同道路以及她们对当时社会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爱国责任孙中山政治国母读完这本书,不禁为宋家这样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家族而感叹!宋父宋耀如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教育方式,培养出六个杰出的子女,铸就了“中国没有加冕的宋家王朝”,尤其是三个女儿,随同她们的丈夫,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影响了世界的历史。
这本小书,介绍了宋氏三姐妹不同寻常的人生。
大姐宋霭龄,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留美的女学生之一。
回国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后任孙中山的秘书,1914年和孔祥熙(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孙,先在美国奥柏林大学学习,后取得耶鲁大学硕士学位)结婚,(婚前其妹宋庆龄继任孙中山秘书)1973年去世。
尽管她一生没有在官府任过任何职务,但由于她推动孔宋家族崛起,促进蒋宋联姻,控制金融收放,而得以安富尊荣,就连唯我独尊的蒋介石也得对她彬彬有礼。
二姐宋庆龄,生于1893年,于1909——1913年在美国就读。
回国后任孙中山的秘书,1915年和孙(1866——1925)结婚。
1981年去世。
其夫于1925年去世,终身未嫁。
孙中山去世后,人们对宋庆龄的敬仰成为最不符合中国传统的事情,足见宋庆龄的巨大影响力和在国人心中的位置。
解放后留在大陆,终身致力于妇女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
历任国家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国家名誉主席等职。
历来受世人敬重,人称“国母”。
小妹宋美龄,生于1897年,于1901——1917年在美国就读。
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
2003年去世。
是中华民国的第一夫人。
结婚后,美龄以其超人的魅力,无双的活动能力和盖世的漂亮容貌,为蒋介石的政权赢得了无上的荣耀和可观的经济援助。
是世界上第一位以非官方身份向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妇女。
在中华民国历史上,对于空军的建立和发展国家外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最为敬佩的是二女宋庆龄。
一直在想该怎么去形容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却发现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于是便借用了周恩来对这位“国母”的称赞。
一、信念“在她那秀丽文雅的外表下,包容着一颗钢铁般坚强的心”,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曾这样赞美宋庆龄。
他还用精致典雅的青花白地瓷来形容宋庆龄,“铮铮鸣劲骨,落落绘灵姿”。
和姐姐霭龄,妹妹美龄一样,宋庆龄自小接受的是美国式的教育,更受父母男女平等观念颇深,更是接受了父母树立责任心的教育。
这对宋庆龄将来的思想观念和人生甚至对她将来的丈夫产生了影响。
她美丽庄重,才华出众,更有着与众不同的责任心,一生为国做出巨大贡献。
让我感动最深的是她对于信念的执着,她一生坚守孙中山共和国的观念,坚守三民主义。
为了和丈夫这一共同的信念,她不怕和丈夫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在背后鼓励支持着孙中山;在孙中山逝世后,她依然坚守这一信念,奔走于苏联,冒着生命危险,公然批驳蒋介石的叛党行为;她吃苦耐劳,奔走于战场上照顾伤员,更为福利事业奔波。
无论是在失去丈夫的极度伤痛之后,还是身患疾病,过着贫苦的日子时,她从未放弃和丈夫的共同信念。
她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凭借着执着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心,为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二、爱国强烈的爱国心也是她让我感动的地方之一。
文静温存的她能当众激动的满脸通红的从她房间把墙上的旧国旗扯下来,踩在脚下,喊着:“打到龙!高举共和国的旗帜!”。
在美国接到革命的消息能激动的写下《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为共和国的成立欢欣鼓舞。
和孙中山结婚后,更是为了革命的事业劳碌奔波,更是在一次叛变中差点丧命。
在抗日战争中,为了民族的独立,暂时抛下对蒋介石的成见,奔走于战后,和两姐妹照顾伤员。
正是那颗爱国心让文弱的宋庆龄在经历失去丈夫之痛,病痛缠身,重重挫折……之后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让人仰望的伟大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