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_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试卷讲评课题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试卷讲评课题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明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原理。

2.掌握细胞呼吸及光合作用的实验测定方法及实验装置。

3.能够综合分析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关系,特别是培养识图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习题讲评课,涉及《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和《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两节内容,是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和第四节,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在教材编排上位于《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之后,对于学生全面了解细胞的能量代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了基础。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两块知识在高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半壁江山,因此在学习完基础知识后再进行能力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学情分析
对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两块知识,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一时详细学习过,并且通过前面复习酶和ATP相关知识,学生已具备了细胞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等生物学知识,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个阶段有什么具体的反应以及两者区别,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等知识。

但在基础掌握下,对一些实验探究题及曲线分析题这种能力提升题仍存在不足,所以设计了本节课,重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推理判断、分析曲线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及联系。

教学难点:实验装置模式建立及分析;
曲线图识图及分析图。

五、教学策略方案
教学策略一:本课意在引导学生建立模式,利用模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清晰准确快速建立模式,分析模式。

六、教学过程
七、作业
课下将其他错题进行修改讨论,并写入错题集。

学情分析
对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两块知识,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一时详细学习过,并且通过前面复习酶和ATP相关知识,学生已具备了细胞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等生物学知识,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个阶段有什么具体的反应以及两者区别,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等知识。

但在基础掌握下,对一些实验探究题及曲线分析题这种能力提升题仍存在不足,所以设
计了本节课,重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推理判断、分析曲线的能力。

在教学上可采用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倡导创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效果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节课与前面学过的内容联系紧密,是一节习题讲评可,所以教学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达到既巩固前面的知识,又更易于接受新知识的目的。

本节课分三个核心知识,第一个是基础知识类,主要是对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原理的知识巩固及习题分析,以学生为主,学生总体反应较好,相信本块知识掌握很好。

第二个是实验探究类题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不够热烈,而且时间紧迫,谈论时间不足,有些同学可能掌握度不够,在对点训练的题目分析中,学生也稍有为难,学生掌握可能不够好,最好再多展示一些资料让学生们分析。

第三个题型主要凸显曲线分析,很多提问环节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由学生齐答,可能会有一些学生不能跟上整体的步伐,而且也不利于对个别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判断。

整堂课的内容较多,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会无法跟上节奏。

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能够对课堂整体的节奏进行把控,同时要能对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多关注,在这些方面我的不足,使得学生不能充分的掌握本节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习题讲评课,涉及《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和《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两节内容,是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和第四节,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在教材编排上位于《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之后,《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之前,对于学生全面了解细胞的能量代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了基础。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两块知识在高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半壁江山,因此在学习完基础知识后再进行能力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51分,每题3分)
1.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酒精和CO2
B. 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H]产生,第二阶段有[H]的消耗
D. 相同质量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少
2.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消耗等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多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
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线粒体内膜
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 无氧、干燥的环境细胞呼吸最弱,有利于果蔬储藏
B. 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以适应缺氧环境
C. 用玉米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来替代汽油,主要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D. 马拉松比赛中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4.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为太阳的光能
B.光合作用能够将光能转换成能够利用的化学能
C.光合作用能够将CO2和H2O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D.光合作用的出现对于维持O2的含量和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5.嗜盐菌是一种能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生长的细菌,该菌中有一种结合蛋白质称为菌紫质,菌紫质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呼吸抑制剂不影响菌紫质的合成
B.嗜盐菌内的ATP主要在线粒体中合成
C.嗜盐菌的能量转化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D.菌紫质的功能与叶绿素等色素分子类似
6.硫氧化菌能将自然界的还原性的硫化物氧化成硫酸或硫磺,并利用从中获得的能量制造有机物。

下列生物与之最相似的是()。

A. 酵母菌
B. 乳酸菌
C. 大肠杆菌
D. 硝化细菌
7.如图表示用韭菜宿根进行的相关对照实验流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色素时,要加入Si02和CaCO3进行充分研磨
B.色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
C.实验结果①可说明叶绿素合成需要光照
D.实验结果②表明韭菜中提取的色素吸收光的种类更多
8.(2017全国卷三)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9.绿色植物是主要的能量转换者是因为它们均含有叶绿体(图甲)这一完成能量转换的细胞器,图乙是图甲中的色素分离结果,图丙是在图甲(4)结构中进行的生化反应,(1)~(4)分别代表图甲中叶绿体的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图乙中的色素带由1到4分别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B. 图甲中(1)和(3)的成分和结构相似
C. 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图甲(4)中的C3含量多于C5
D. 如果突然降低CO2浓度,图丙中的C3含量会一直下降
10.(2017天津卷)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
性显著高于野生型。

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

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
B.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
C.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

D.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

11.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二氧化碳释放量和氧气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
C.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12.下图表示某高等绿色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
B. 阶段生成的[H]可作为还原剂用于⑤过程生成水
C. 过程①④⑤可为叶肉细胞吸收等提供动力
D. 过程③④⑤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13.如图所示,在图甲装置A与装置B中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的影响.装置A的曲线如图乙.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 P点处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
B. 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下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