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摄影技术 第1章 摄影简史

数字摄影技术 第1章 摄影简史


(三)火棉胶的使用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火棉胶摄影法”
以往的摄影技术由于曝光时间长,不适宜人像的摄影。在世界摄影史 上1851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一年,阿查(Archer)在《密斯特杂志》上发表
了“火棉胶摄影法”。
(三)火棉胶的使用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火棉胶摄影法”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查恩所著的《远隔光线曲折
学的人工眼》一书里图解了
几种旅行用的小型暗箱。弯 曲型暗箱的高和宽都是9英 寸,长2英尺。使用乳白色 玻璃的焦点板,为了避免反 射,箱子的内部和镜头的内 侧都涂成黑色。它成为十九 世纪照相机的原形。
十九世纪照相机的原形。
二、光化学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1657年出版的《光学魔术》一书里,记载了一位从西班牙旅 游归来的旅行家,他有一架用一只手能够提动的暗箱。之后彪尔次 堡大学教授萧特制作了一种暗箱,它是由大小两个箱子组成,把小 箱子套进大箱子来调整焦点。而其镜头的套筒内装有两块凸透镜, 只要调节镜头就可以获取正像。这就是照相机的最原始的雏形了。
1685年彪尔次堡修士
(五)彩色软片的诞生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减色法”
在19世纪对于彩色摄影贡献最大要数欧伦,在他所著的一本名为
《彩色摄影及其问题的解决法》里首次提出了“减色法”。他说:“色 素吸收从光线反射色以外的所有色彩。
(五)彩色软片的诞生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四)软片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硝化纤维素软片
1887年天主教修士古德温(Goodwin)发明了质地更薄的硝化纤维素 软片(胶卷),并取得了专利权。
(四)软片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1889年以生产柯达照相机而知名的伊士曼公司开始生产这种硝化纤 维素软片(胶卷),到1902年伊士曼公司生产的这种胶卷占世界生产量 的80%—90%,1900年古德温去世,他的事业继承人对伊士曼公司提起 诉讼,历经12年,终于获胜,由伊士曼公司赔偿500万美元。
涂上碘化钾溶液,两者经过化学反应后,产生碘化银。碘化银具 有感光性,当这种纸曝光后,用没食子硝酸溶液涂抹,在纸上就 可以出现影像来,这就是显影,然后经过镍化钾(后改用次亚硫 酸钠)定影之后,影像就被固定在纸上了。塔尔波特的发明打破 了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的局限,他可以使一个底片一连洗出许多 张相片。这种底片和相片的制法,奠定了现代摄影的基础。
瑞士日内瓦图书馆馆员塞内比(Senebier)研究表明,光谱中 不同波长的光线把盐化银变黑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紫光最短,用 15秒,红光最长,用20分钟。另外,他还研究了光对于树脂的影响, 实验结果是:树脂曝光后,就会变成固体,丧失了其在松节油里的可 溶性。这项发现为以后的摄影实验奠定了基础。
二、光化学
1646年奇尔克教授编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写的《光与幽默的大艺术》 一书里介绍了一个由轻型
而又坚固的材料制作而成
的,可以由两个人搬动的 轻便的暗箱,在这个暗箱 的各个厢壁的中央嵌有镜 头的外壳,画家从箱子上 方的盖板部分进入箱内, 在箱体内做画。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早期的针孔成像原理应用于绘画。1558年,G· 波儿塔(Giovanni Porta) 就曾对暗室成像加以清楚的叙述。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就发现,将 墙壁上的小孔挖大,装上一个望远镜的镜头,便可以形成一个更明亮、更 清楚的影像.这些作为暗室用的房子,主要是设在公共建筑里,或公园里, 以供人们观赏,有些至今仍然留存着。
(四)软片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醋酸纤维素软片
由于这种硝化纤维素软片十分易燃,人们在不断探究新的材质来代
替它。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采用了没有燃烧性的醋酸纤维素软片。
从此以后,又屡次改进乳剂,使其感光性能不断增加。 1912年后,电影机厂商大量生产35毫米胶卷,照相机制造厂家把这 种电影底片应用于照相机。
三、成像介质的改进 (一)白纸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卡罗摄影术”
然而真正提出纸印画法的是塔尔博特,时间是1841年2月8日。 此时他命名这种技术为“卡罗摄影术”,后人称之为“塔尔波特式 摄影术”。
三、成像介质的改进 (一)白纸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它的机理是在质量好的的写字纸上涂上硝酸银溶液,接着再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牵马少年》
而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张照片应该是在1825年N· 尼埃普斯用阳光摄影 J· 法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牵马少年》,画面是翻拍十七世纪的一幅荷 兰版画。
世界上第一幅景物照片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在1826年他又在 白蜡版上摄制世界上 第一幅景物照片。他 使用的是巴黎光学机 械商休瓦利提供的专 家制作的摄影机。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1839年8月19日是摄影技术诞生日
在1839年8月19日法国学术院所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的联席 会议上,阿拉果(D.F.J.Arago)正式公布了法国科学家达盖尔的银 版法摄影术,于是这一天被定为摄影技术诞生日。 当时,绝大多数人们认为摄影技术是一种神奇的发明,它可以 使不会绘画的人们很容易完成一幅非常优美的绘画,因而使摄影术 开始风行起来。 1839年被人们公认为是摄影术诞生的一年。
«银版摄影术与透视画的演进实录»的书中是这样记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载摄影操作程序的:
在市面上所卖的镀银铜版上,用碘蒸汽制造碘化银,使这块铜版产生 感光性。当铜版在摄影机中曝光之后,再用水银蒸汽使潜像出现(这种蒸 汽必须使用酒精灯避光加热),于是水银就附着在已经曝光的碘化银上。 接下来就用次亚硫酸钠固定影像,然后再用蒸馏水把药剂洗清干净。但是 由于相片表面怕碰,而且时间长了会变色,因而必须在外面加一层玻璃加 以保护,使之密封不透空气。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N.J.尼普斯(N.J.Niepce)是最早实验把摄入暗箱的影像固 定的人。他没有使用塞内比的研究成果,而是采用了一种硬化的物 质——沥青。1822年用沥青涂版,拍摄首张照片,用12小时来曝光。
然后由玻璃板上重制铜板。
二、光化学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三)火棉胶的使用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使用这种摄影方法,在使用普通尺寸的玻璃板拍摄风景或者建筑物的 时候,只需要10秒—90秒的曝光时间,小型的人物肖像只要2秒—20秒即 可完成。因此,这种火棉胶的湿版技术一直延续使用了20年。 由于这种湿版技术要求曝光、显影、定影必须迅速完成,所以这种技
第一章 本章内容:
摄影简史
第一节 摄影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摄影艺术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摄影简史
第一章
摄影简史
摄影作为一项人类和文字,到把自然的影像以拷贝的形式
真实地记录下来。这种真实性是任何文字和绘画都无法比拟的, 因此人们称之为“阳光画”或“自然的手印”。
三、成像介质的改进 (一)白纸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纸印画法”
1939年2月法国公务员贝亚德(Bayard)在一种白纸上涂上具有感光 性的盐化银,利用这张白纸洗出了不太完整的底片。这可以说是最早的 “纸印画法”。1839年3月20日贝亚德在摄影机里面装上了一张感光纸, 第一次完成了一张质量较好的相片,不过他使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曝光时间。
了银受热后并没有什么变化。
二、光化学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进一步实验的结果表明,银的含量越高,变色越快。最后他把纸 挖出一个字型,让光从字型的孔里射入,很明显在白色的混合物上显 示出字的形状来。但这些字型转眼即逝。后来才发现混合物中剔除磷
后才会变黑。但此时,舒尔采并没有把银盐与照相技术联系起来。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塔尔博恃的最大贡献是在拍摄过程中第一次获得了负像,并且可以把
所得到的黑底白图像的负像片与另一张未感光的感光纸药面相贴,然后曝
光、显影、定影,就可以得到无数张与原物影调一致的正像片。这幅题为 《打开的门》的画面上,纸负片的方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但是限于纸 张纤维的局限,画面的粗糙感已经无法减弱。
术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四)软片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赛璐璐软底片
使用玻璃片携带起来比较笨重,而且容易打碎。于是人们期待着一种 轻便软片的诞生。 早在1861年帕克发明了一种名叫赛璐璐的物质。1888年,从英国移 居到美国的卡巴特(Carbutt)说服了一位赛璐珞制造商,为其制造极为 理想的薄膜赛璐璐版,在赛璐璐上涂上胶质乳剂,并把它们分割成小块。 这就是最早是摄影软底片。
1727年,原纽伦堡附近的阿道夫大学解剖学教授舒尔采(Schulze) 为了制造磷,就把粉笔用硝酸使其饱和,结果无意中发现硝酸里含有若干 银。而他是在窗户附近做的实验。由于混合物的一边受到阳光的照射,而 变成紫色,而没有阳光照射的一边仍为原来的白色。因而他非常惊讶,原 来一直认为银受热变黑的,于是他把这个实验搬到火炉旁进行,结果证实
一、暗箱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针孔成像的发现,不但证明了光的直线前进的性质,而且使光学进 入了一个广阔发展的崭新天地。
一、暗箱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从原则上讲,只要在暗厢内的墙面位置上放上底片,就可以照相。
在针孔的地方改装上光学透镜加上其他器具,就可以制造出照相机。
“火棉胶摄影法”的制作程序是这样的: 把含有碘化钾的火棉胶泼到倾斜的玻璃上,使之比较均匀地覆盖在玻 璃表面。之后把玻璃浸泡在硝酸银溶液当中,保证其具有感光性。但是使 用火棉胶玻璃感光,必须在它湿的时候完成,否则其感光性能会降低,火 棉胶越是干燥,感光性就越低。曝光之后,立即用焦性没食子酸或硫化第 一铁显影,最后用次亚硫酸苏打或氰化钾定影。
相关主题